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炮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走过了极不平凡的90年春秋。文章通过回顾中共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出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证明了党的各项事业都深深植根于群众的沃土当中。时刻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是在过去、今天,还是将来,都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唯一标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044-03
  一
  2011年七月一日,我们迎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同时也是政府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好更快,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幸福安康,这是值得中国共产党深思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发展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心向背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执政党的党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作为唯物史观的创立者,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曾经关于历史创造者的问题同德国唯心主义者鲍威尔兄弟展开过针锋相对的论战。针对鲍威尔提出的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英雄精神,而人民群众是历史中的惰性因素,马克思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苏维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提到: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斯大林也曾说过,历史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不能再把社会发展史归结为帝王将相的行动,归结为那些蹂躏他国的侵略者和征服者的行动,而首先应当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劳动群众的历史,各国人民的历史。一个政党只有顺应了民心民意才能长存,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极为重要的,因为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没有群众,也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国家及现代化事业。只有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青春。
  2011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发表讲话,全文不足3000字,充分体现了群众在他心目中的分量――重千钧。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尤其是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如针对“三农”问题,政府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设想,免除了持续多年的农业税,切实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针对房价增长过快问题,政府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众居住的需求;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百姓普遍反映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推行医疗体制改革。尤其是在2008年四川省汶川地区突发特大地震中,一些城市在瞬间被夷为废墟,无数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家园。然而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鼓励下,四川人民没有失去信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2011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3周年纪念日,通过新闻媒体,我们看到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充满希望。仅仅用了3年时间,地震灾区就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人面前,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它也充分体现了无论在任何时候,党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
  二
  我们的国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党作为一个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些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恩格斯群众史观的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它们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曾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我们过去乃至今后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之一。
  毛泽东作为我党的创始人之一,历来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从民主革命时期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再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靠的就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正是在不断地革命实践中,最终形成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经常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指出,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压倒。在延安时期,一农妇因公粮过重而咒骂了毛主席。毛主席对此没有生气和责怪,而是从“骂声”中感触到群众对党的工作有不满意之处,不仅下令释放了被抓的妇女,还亲自问明原因。根据解放军驻军太多,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的实际,党中央及时调整了政策,因而才有了后来的精兵简政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通过细微小事,可见一代伟人的崇高与伟大。正因为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所以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他说,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群众路线是我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它卓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成效,已经为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所充分证实。同时,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的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至今当地百姓提起他的时候,依然赞不绝口,热泪盈眶。1962年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他对群众深深的爱。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 独没有他自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革命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失败。
  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2000年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他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今天,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998年的抗洪救灾就充分显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1998年夏季入汛以来,由于气候异常,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明显偏多,致使一些地方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等省区沿江沿湖的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沉着指挥,南征北战。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特别是受灾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前来支援的人民解放军及武警官兵一起,团结奋战,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并取得了这次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在抗洪抢险最关键的时刻,江泽民亲临长江抗洪抢险第一线,视察汛情,并作出总动员,从而坚定了广大军民的信心。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顶住了一次又一次洪峰的冲击,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险情,确保了大江大河大堤和重要城市的安全,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正是通过这次抗洪抢险,锻炼了我们的干部和人民群众,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正如江泽民在《高级干部要意识到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中概括的: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又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的提法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在我国古书中曾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管仲是辅佐齐桓公一统天下的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汇集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中,曾经有一段话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经引用“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来教育自己的儿子要爱护百姓。由此看来,古代一些贤明的统治者、思想家是非常看重群众的作用的。这些都为党的群众史观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2011年1月20日至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修改意见。在座谈会上,他真诚地对来自各界的代表委员说道: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我们知道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知道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温总理的一席话,虽然朴实直白,却体现出他善听民意的博大胸怀和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他所强调的“唯一标准”,让人倍感亲切。它表明:尽管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工作环境也变了,但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变。只有坚定不移地坚守这个“唯一标准”,才能减少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增强广大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努力为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切实履行好造福一方的政治责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荷叶]

标签:人民群众 血肉 重要性 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