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手抄报 > 正文

节气手抄报

时间:2017-03-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节气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图片

一、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二十四节气手抄报资料:二十四节气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节气手抄报

关于节气的手抄报范文一:

小雪时间:2014年11月22日 17:38:11,农历 2014年九月三十 星期六

小雪节气手抄报欣赏

[小雪节气手抄报]

小雪节气手抄报内容 小雪节气的由来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在今年11月22日,太阳到达黄经240°,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地面上无积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手抄报内容 天气气候特点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我国地域辽阔,“小雪”代表性地反映了黄河中下区域的气候情况。这时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时已呈初冬景象。

总的来说“小雪”期间的天气呈现以下两个气候特点:

气温继续走低

在立冬节气,我国西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飘雪,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如果说立冬节气标志着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进入冬季的话,走到小雪节气,冷空气的直接表现就是使这些地区的气温逐步降到0℃以下。我们都知道只有在云层内及云下气层的气温都在0℃以下时,降水形式才会由雨变成雪。所以,小雪阶段气温比入冬阶段低,是不争的事实。

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冬季

立冬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基本上都进入了冬季,到了小雪节气,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也将陆续进入冬季。随着冬季的到来,全国降水逐渐跌入一年中的低谷,但此时南方的降雨还是相对较多,虽然这些地区12月中下旬才有初雪,但此时的天气却是潮湿而阴冷,让初到南方的北方人感到极其不适应。北方的冬天气温虽然经常在零度以下,且通常伴随着呼啸的狂风,可即便气温再低,只要看到太阳,就像倾刻间触到暖意,北方冬天的阳光殷实而透彻,屋里还有着舒适的暖气,不管外面多么天寒地冻、风吹雪飘,屋里总是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小雪节气手抄报内容 小雪节气的习俗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原文地址:小雪时间:2014年11月22日 17:38:11,农历 2014年九月三十 星期六

小雪节气手抄报欣赏

[小雪节气手抄报]

小雪节气手抄报内容 小雪节气的由来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在今年11月22日,太阳到达黄经240°,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地面上无积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手抄报内容 天气气候特点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我国地域辽阔,“小雪”代表性地反映了黄河中下区域的气候情况。这时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时已呈初冬景象。

总的来说“小雪”期间的天气呈现以下两个气候特点:

气温继续走低

在立冬节气,我国西北、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飘雪,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如果说立冬节气标志着我国北方大部地区进入冬季的话,走到小雪节气,冷空气的直接表现就是使这些地区的气温逐步降到0℃以下。我们都知道只有在云层内及云下气层的气温都在0℃以下时,降水形式才会由雨变成雪。所以,小雪阶段气温比入冬阶段低,是不争的事实。

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冬季

立冬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基本上都进入了冬季,到了小雪节气,长江中下游许多地区也将陆续进入冬季。随着冬季的到来,全国降水逐渐跌入一年中的低谷,但此时南方的降雨还是相对较多,虽然这些地区12月中下旬才有初雪,但此时的天气却是潮湿而阴冷,让初到南方的北方人感到极其不适应。北方的冬天气温虽然经常在零度以下,且通常伴随着呼啸的狂风,可即便气温再低,只要看到太阳,就像倾刻间触到暖意,北方冬天的阳光殷实而透彻,屋里还有着舒适的暖气,不管外面多么天寒地冻、风吹雪飘,屋里总是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

小雪节气手抄报内容 小雪节气的习俗

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范文二:

谷雨节气手抄报内容:谷雨祭祀仓颉的由来

大约在4000年前,轩辕皇帝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他命仓颉为左史官。仓颉做了史官以后,用不同类型的贝壳和绳结的大小、横竖为标记记载事务。可是,随着仓颉主管事务日益繁多,老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需求,仓颉很犯愁。

一天,仓颉随一个老猎人外出打猎,走到一个叉口,老人指着地上留下的各种野兽的踪迹,向他讲述野兽的去向。

"一个足印可以代表一种野兽"仓颉想,"我能不能用一个符合代表一种事务呢?"回家后,仓颉便打点行李出外察访。一路上,他跋山涉水,不耻下问,把看到的各种事务都按其特征表示出来,花了一年的功夫,最后满载而归。

[谷雨手抄报]

据说,仓颉回家以后,关上大门,三年没出,他把一路收集的图形,在院内用树枝都画了出来。为此,他把杨武沟周围的干树枝全用光了。

仓颉造字的成功,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带来了光明。这事感动了玉皇大帝,当时正遭灾荒,许多人家无法糊口,他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人们终于得救了……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白水县史官镇北,与桥山黄帝陵遥遥相对,墓门上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

自此之后,每年谷雨节,仓颉庙都要举行传统庙会,会期长达七至十天。年复一年,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此地,举行隆重热烈的迎仓圣进庙和盛大庄严的祭奠仪式,缅怀和祭祀文字始祖仓颉。人们扭秧歌,跑竹马,耍社火,表演武术,敲锣打鼓,演大戏,载歌载舞,表达对仓圣的崇敬和怀念。戏班子、商号也来赴会凑兴,热闹非凡。仓颉庙会已经成为当地一个隆重节日。甚至当地人入学拜师、敬惜字、爱喝红豆稀饭、喜住窑洞、乞雨、乞子,祈福禳灾等习俗也都是与仓颉有关。

范文三:

谷雨节气手抄报资料:谷雨饮茶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一般雨前茶价格比较经济实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逊色,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谷雨茶。

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倡议将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并举行各种和茶有关的活动。茶农们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民间还传说真正的谷雨茶能让死人复活,肯定很多人听说过,但这只是传说。可想这真正的谷雨茶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高。茶农们那天采摘来做好的茶都是留起来自己喝或用作来招待客人,他们在泡茶给你喝的时候,会颇为炫耀地对客人说,这是谷雨那天做的茶哦。言下之意,只有贵客来了才会拿出来给你喝。

[谷雨手抄报]

范文四: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 ??

??

二十四节气意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 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 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 个节气。

??

??

??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 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 中 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

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 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 支排列的月份。

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 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

范文五:

立夏每一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行将离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进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若按天气学的标准,日均匀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实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份地区这时候则刚刚进进春季,全国大部份地区均匀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进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茂盛。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候夏收作物进进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和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进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代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往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范文六: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范文七: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范文八: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但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范文九:

?

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 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 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 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 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 “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 的意思。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 1 千米时, 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 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 此, 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

特别在秋冬季节, 由于夜长, 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 下降而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班级: 姓名:

晴天:指在天空中云覆盖面不到 10%;少 云:指天空中云覆盖面占 10—40%;多云:指 天空中云覆盖占 40—80%;阴天:指天空中云 覆盖面占 80%以上; 小雨: 24 小时降雨量在 10 毫米以下;中雨:24 小时降雨量在 10—25 毫 米。平均温度:指一天内的 2 点、8 点、14 点、 20 点四个时刻测得的气温平均值。

范文十:

集美中学 初一(3)班 杜博涛

??中国人寿,一言九鼎??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多年来,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殊不知这句广告词却有着很大的语病。??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即说话很有权威性。这个成语用在这里,显然不妥

1、箭牌口香糖 一箭如故 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 2、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

3、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 4、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5、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6、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7、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8、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

11

只有学好课本,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节气手抄报)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但是,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

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1、武大郎跳骑马舞,你以为你是鸟叔啊? 2、你以为你办四个户口本就能控制房源吗? 3、你摊上大事儿了! 5、帅人不计小人过。

6、长得跟闹着玩似的。

7、智商余额不足。

8、人是微缩的,心是猥琐的。

9、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10、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11、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12、管谁叫阿姨?!满脸褶子还卖萌。

节气手抄报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汉族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汉族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别的同学还喜欢:小学生保护大自然手抄报:自然美景小学生夏令营手抄报图片-动画梦工场小学生端午粽飘香黑板报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图片大全小学生廉洁宣传黑板报: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让廉洁文化走进我们的校园小学生喜迎元旦黑板报设计小学生节水手抄报图片小学生环保获奖手抄报:绿色望乡小学生谚语手抄报图片大全小学生中秋节手抄报-秋月明
标签:雨水节气手抄报 24节气手抄报 节气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