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暑假作文 > 正文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_论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思想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是以受教育者为目的与本体,注重受教育者身心的协调、知情意的统一,追求个性和群性的一致,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五方面和谐发展健全人格教育。教育要真正实现本体价值,就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完整,崇尚个体的多样性,培养现代人。
  关键词:蔡元培 健全人格教育 现实启迪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开拓者。蔡元培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国民健全人格,在1912年5月,蔡元培在参议院发表演说时说:“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在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1]正式提出了养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宗旨。蔡元培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十九世纪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顺应时代的潮流,实践了王国维提出的培养完全之人物的理论假设,并将其转变为政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健全人格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
  虽然吸收了西方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但是蔡元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在戊戌变法以前,蔡元培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辛亥革命的失败将人们对社会的反思由社会制度和器物引入了精神的层面,梁启超曾总结这段历史:“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拿‘变法维新’做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2]在戊戌变法后,蔡元培认识到:“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始知教育之必要。”[3]1917年1月15日他在爱国女学的演讲中提出:“盖国民而无完全之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为此,他“志以教育,挽彼沦胥。众难群疑,独立不惧”。从此他从教育入手,启发民智,以教育救国。
  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救亡必先启蒙,救国必先新民,培养现代人是救国的根本出路。蔡元培曾严厉批评旧封建教育,他认为,在教育目标上,“吾国之旧教育以养成科名仕宦之材为目的。是教者预定一目的,而强受教者以就之”。[4]在教育内容上,传统教育“过分重视人文科学,特别是文学、考据学等……只注重个人修养的尽善尽美,重视培养个人的文学才能,而不注重于科学方面的教育”。[5]在教育方法上,我国传统教育一直以灌输为主,教师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居于从属地位。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以科举为手段,教育成为了个体追逐名利的手段,同时禁锢了人的思想,限制了人的发展。“君主时代之教育,不外利己主义。君主或少数人结合之政府,以其利己主义为目的物,乃揣摩国民之利己心,以一种方法投合之,引以迁就于君主或政府之主义。如前清时代承科举余习,奖励出身,为驱诱学生之计,而其目的,在使受教育者皆富于服从心、保守心,易受政府驾驭。现在此种主义,已不合用,须立于国民之地位,而体验其在世界有何等责任,应受何种教育”。[6]正是在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救亡必先启蒙、救国必先新民的背景下,蔡元培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国民健全人格。
  二、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内涵
  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思想在不同的时期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内涵是一致的:以受教育者为目的与本体,注重受教育者身心的协调、知情意的统一,追求个性和群性的一致,努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五方面和谐发展。[7]具体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身心协调。
  蔡元培认为,身体是精神的载体,健全的精神和人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康的身体,精神与身体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的。他说:“中古时代之教育,偏于一部分之心理,而不及生理一方面,诚为偏隘。今也,偏重生理一方面,而于心理一方面均漠视之,不亦矫杆而过其正乎?健全之精神,必宿于健全之身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生理之影响于心理也有然;科学知识,美术思想为发达工艺之要素,利用后生之事业,非有合群之道德心,常不足以举之,心理之影响于生理不亦有然乎!”[8]蔡元培主张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尊重生命本身,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让人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科学的发展。
  2.知、情、意的统一。
  蔡元培认为知情意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心理有三方面,意志不能离知识与情感而单独进行。凡道德之关系功利者,伴乎知识,恃有科学之作用。而道德之超越功利者,伴乎情感,恃有美术之作用。”[9]只有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养成健全人格:“快乐说者,以达其情为鹊者也;克己说者,以达其智为鹊者也。人之性,既包智、情、意而有之,乃舍其二而取其一,揭以为人生之鹊,不亦偏乎?必也举智、情、意三者而悉达之,尽现基本性之能力于实在,而完成之,如是者始可以为人生之鹊。”[10]在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中,知情意也是不可偏废的,贯穿于健全人格教育的始终:“以心理学各方面衡之,军国民主义毗于意志;实利主义毗于知识,德育盖意志情感二方面;美育毗于情感;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11]
  蔡元培认为,知识不仅蕴含真理,也传授一种伦理精神。“道德之名尚矣,要其归,则不外避恶而扬善。苟无知识以辨善恶,则何以知恶之不当为,而善之当行乎?”[12]在道德方面,蔡元培赋予了道德以现代的内涵,不仅培养了人的意志品质,而且重新确定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教育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在情感方面,蔡元培认为,陶冶和激发人的情感活动,有助于产生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蔡元培始终把知、情、意三方面当做健全人格所不可缺少的整体。
  3.个性和群性的一致。
  在蔡元培看来,只有同时具有个性和群性的个体,才是具有健全人格,因为它们都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指出:“在生物进化史上,看出无群性则个性不能生存;无个体则群体不能进步。”[13]“盖群性与个性的发展,相反而适以相成,是今日完全人格,亦即新教育之标准也。”[14]但是此“群性”非彼专制时代的“群性”而是立宪时代的“群性”。正如蔡元培指出的,个性与群性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养成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社会的各分子都具有健全人格,此外复有何求?所以第二句话离不了第一句话”。[15]
  4.体、智、德、美、世界观教育五方面的和谐。
  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然而当年9月2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6]1912年年底他在《世界观与人生观》一文中坚持并发展了他的世界观教育的思想。1918年,他又说:“教育界所提倡之军困民主义及实利主义,因为救时之必要,而不可不以公民道德教一育为中坚。欲养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种哲学上之世界观与人生观,而涵养此等观念,不可不注重美育。”[17]在蔡元培的思想中五育各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并且是一个相互联系、和谐统一的整体。他从哲学的角度论证道:“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道:“军国民主义毗于意志;实利主义毗于知识;德育兼意志情感二方面;美育毗于情感;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从教育学的角度论证道:“军国民主义,世界观,美育,皆为形式主义;实利主义为实质主义;德育则二者兼之。”[18]因此,他要求教育者在进行五育时一定要将其相互联系。
  三、健全人格教育思想对现实的启迪
  1.尊重学生的完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经济繁荣的时代,人们往往变得急功近利,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它不再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场所,而是变成了投入经济生产资格塑造的场所,教育附属于市场,等于将人降格为物和商品,或许可以获得短期的繁荣,但是长期来看,却表现出一种短浅目光,人的人格和精神被物质化的市场遮蔽了,人变得片面和工具化。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人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统一,是知情意和真善美的统一,是个性和群性的统一,是德智体美等的统一。人是在精神统摄、整合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人的本质不足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9]这一论断揭示了人是全面的、不可分割的。在生产劳动中,人们形成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个体,并在这些对象性活动中结成了共同维系人的生存的关系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德智体美等个而发展。
  蔡元培在论述诸育并举、多育互通时曾说:“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20]现在人文学科因为不能创造物质财富而遭轻视,理工科因为巨大的经济潜力被看好。教育依据市场的价值判断,将人变为物和商品,师生关系也成为创造财富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精神交流都被物欲的世界遮蔽,完全成为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教育是神圣的,因为她是为了完整的人的,为了人格的健全的,不能成为政治和经济的附属品。
  2.尊重学生的个性,弘扬生命的多样性。
  蔡元培提倡的健全人格实际上就是自由人格:“所谓健全的人格……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意思亦相契合的”,它反映社会在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过程中,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型中,个人内在精神特质的变化,它体现了人的启蒙和解放。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就是从培养健全的自由人格的教育目的出发,以平等、自由和人权等现代性的价值去改革旧教育,构建现代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原则,赋予教育以现代性自由品格,也就是自由主义教育品格。
  《学会生存》指出,传统教育有两个根本的弱点:“第一是它忽视了(不是简单地否认)个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和手段。第二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21]人的整体性和人的独特性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融于共性之中,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如果把个性与社会性对立起来,教育也只强调其社会化的育人功能,而不提其个性化的功能。教育应该培养个体的个性和独特性,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就越高,那么个体内在潜能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历史发展表明,越是高度个性化的社会,社会越和谐,越丰富,越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的整体力量越强。相反,越是个性受到压抑的社会,社会的维系靠的是外在的强制,社会内部缺乏和谐,社会的整体力量就越弱。我们的教育要真正起到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就必须秉着彰显学生的多样性的理念,塑造学生的个性,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
  总之,我们要真正培养现代性的人,就必须以人为本,从受教育者本体着想,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宗旨,尊重人的完整和个性的人。
  
  参考文献:
  [1]陈平原.追忆蔡元培[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996:6.
  [2]梁启超.梁启超选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833.
  [3][17]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328.
  [4][5]蔡元培教育论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07
  [6][14][15][16]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5,581-582,582.
  [7]蔡元培研究会.论蔡元培[M].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39.
  [8][9][10][11][12][18][20]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中华书局,1984:412,412,248,134,183,135,135.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56.
  [20]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5.

标签:健全 人格 蔡元培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