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暑假作文 > 正文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处理好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师德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高校应根据师德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强师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分析;对策
  
  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最根本和核心的问题是师德建设,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是高校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因此,根据新形势下高校师德现状及成因分析,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新方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阶段高校贯彻、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一、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广大教师政治信念坚定,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热情关注,对国家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前景比较乐观,思想上积极进取,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能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时期,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使学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各种思潮和意识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教师队伍中来,对教师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一些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甚至还很严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书育人观念淡薄
  有的教师对自身应有的职业道德、原则规范认识模糊,对师德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远大理想抱负和对职业理想的执着追求。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业奉献精神,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教书育人的含义,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教了,就是完成教书育人任务了,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如学生旷课、迟到、打瞌睡、看课外书籍、甚至交头接耳等违反课堂纪律现象不闻不问,对学生课外违纪现象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也有个别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后随意发泄对现实、对学校的不满,甚至因为个人私利而发泄私愤,其结果是书没有教好,又严重影响了育人质量。
  2.治学作风不严谨
  少数教师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缺乏奉献精神。利用教师自主支配时间比较多的条件,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兼职或商业性服务活动,对本职工作精力投入减少,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课堂上照本宣科,一份教案、课件、试卷沿用几年,考前给学生“点题”,考后根据人情关系随意给分,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3.举止行为不规范
  有的教师言行和穿戴方面未能规范自己,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甚至将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没有做到为人师表;有的教师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只注重个人发展,不关心他人进步,甚至于人前背后互相拆台,荣誉面前一马当先,困难面前讲条件,教师的人格魅力大打折扣。还有极个别教师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二、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方面;既有整个“大气候”的影响,又有“小环境”的因素。
  1.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大学道德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但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效应,它是一把“双刃剑”,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伴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潮的出现。由于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过去在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在一些教师中出现了“个人中心”意识增强、等价交换原则滥用和牺牲精神滑坡等现象。有的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坐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原有的价值取向、奉行实用主义、刻意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2.人才培养和使用中重才轻德的结果
  尽管在高校人才培养和使用中,提倡“德才兼备”的标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出现了对人才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上的偏差。表现为:在人才培养中“重业务、轻政治”、“重智育、轻德育”、“重学历、轻素质”的倾向日益明显;对教师惟学术是举、以偏概全、用专业知识代替人才培养的全部内容,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在人才使用中,只重学历和文凭、仅看业务能力和水平,而往往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放弃了对道德的考核和量化。长此以往,势必会引导教师只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3.高校师德建设的运行监督评价机制乏力
  目前,虽然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师德建设的组织机构,充实了相关的师德建设内容,有的高校还细化了师德行为规范。但是,多数还是停留在书面和文字上,很少落实或取得实际效果。这是因为,一是领导精力投入不足。虽然成立了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但作用不大。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多是学校或部门领导兼任,他们的精力多半投入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等所谓的“硬”指标建设上,而很少注意师德等这些“软”指标建设。二是监督管理力度不大。高校师德及师德建设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方面,师德建设只讲教育引导,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教育与管理、监督脱节;另一方面,社会多数人认为校园是块“净土”,自然对在“净土”中工作的教师投入了较少的审视目光。
  4.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教育引导不够
  主观上,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由于他们社会经历简单、缺乏社会磨炼和思想磨炼、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道德观念,加之西方文化和传统不良观念的影响,离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事实,而放松了对他们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客观上,现在高校扩招,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有的高校出现教师缺编现象,学校面临高素质教师“引进难”、“稳住难”的新问题。在教师的选择和任职资格的把握上,教学能力指标硬、道德合格标准软,有的甚至“饥不择食”,没能完成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培训,就让他们走向教学第一线。因此,现有的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这也成为客观事实。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要实现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必须拥有一支业务知识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针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师德风范和敬业精神
  一方面高校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不断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教师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师德规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当前,更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增强教师自身的荣辱意识,将“八荣八耻”细化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进一步提高师德风范和敬业精神,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文明做贡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决不能为金钱所动,为名利所惑,为地位所诱。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加强自律意识与自身修养,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一切外因最终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他律最终必须落脚在自律上。师德的形成也是由外部的他律逐步转化为内在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使师德内化为本色与角色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因此,加强教师自律意识与自身修养是师德建设的关键。但自律意识与自身修养并不是教师个人孤立的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逐步形成的。一方面,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加强自律意识,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出表率。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内省、慎独。古人倡导“慎独”,即在一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按照正确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不做任何违背道德的事。高校教师由于工作的特点,一般不坐班,经常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工作。因此,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内省慎独是很重要的。
  3.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
  高校教师首先是先进文化知识的传授者,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的变化,以及实践中带来的新课题,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以开放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养成亲近书籍、崇尚学问、服膺真理的习惯;注重学品修养,追求学术创新,敢于发前人所未发,大胆地破除笼罩在真知上的种种迷雾。讲究学术道德和节操,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还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顺应社会的发展,不断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创造新方法,积极寻求社会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新的内容,从而显示出教师工作的创造性。
  4.加强师德宣传,注重典型示范
  高等学校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他们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境界高远,学术造诣深厚,职业道德高尚,是莘莘学子学习的榜样,也是广大教师效仿的楷模。学校要加强师德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注意发现和及时总结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和好做法,运用校园网络、广播、闭路电视、校报、宣传橱窗和黑板报等传播媒介加以宣传推广。应当通过举行优秀教师表彰会、师德建设先进经验交流会等,展示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风范,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而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教师,用先进典型的事迹激励广大教师,营造崇尚师德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吉贻祥.师德建设: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85-86.
  [2]王伟廉.大学教师师德师风十题[EB/OL]https://www.fosu.省略/keya/gjyjs/new_page_35.htm.
  [3]刘婉华等.高校教师工资待遇国际比较与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2004(6):86-92.
  [4]冯建华.中国教师的生存状况亟待改善[N].北京周报,2007-9-17.
  
  作者简介:王艳(1975―),女,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河南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新时期 对策 现状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