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噪声说课稿

时间:2017-05-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乐音和噪声优秀说课稿

初中物理《乐音与噪声》说课稿

09物理

一、说教材

1.内容的地位

《乐音与噪声》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三章《声的世界》的

第2节内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探究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乐音与噪声。它是声现象的基础,更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真正地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课程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

根据学生己有的基础知识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课标的要求,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弄清音调、响度、音色是影响乐音的三要素:了解减弱噪声的一些方法。本节课重点是理解乐音特征的三要素,难点是理解影响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理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感激励法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节课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原则,在多处设置激励的语言,创设生动活泼的物理情景,激励每一位学生学习、表现的动机,引起其探究的意向。”例如,采用智力竞赛等方法,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感。新课程倡导“教师式的学生,学生式的教师”,教师从台上走下来,和学生“心贴心”地对话,“面对面”地交谈,“零距离”地接触。学生从台上走到台下,由被动到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真正体现新课改师生平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的新型关系。

2、直观教学法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声、像、画、字于一体,为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加之大量的乐器的运用、演示实验,通过强烈的声光视觉效果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情感得到熏陶,能力得到培养,知识得到升华。

3、实验认知法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知之者”,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设计了“音乐PAPTY”、“幸运智力快车”,以节目,游戏的形式,将大量的实验过程、知识技能蕴寓其中,使学生区分乐音、噪音,理解响度、音调、音色各由什么决定的等等,使学生感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说学习方法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获取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将使学生终生有用,受益非浅。

A、归纳法

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实验中,学会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的自学方法,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

B、 猜想法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猜想响度、乐音、音色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动手去证明、去发现、体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C、类比法

把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区别、比较,例如响度、音调容易混淆,有特殊情况在同一实验中既体现响度,又体现音调,让学生从定义上区别,从影响因素上区别,在结合实例分析。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可设计如下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练习巩固,展示自我:尝试小结,理论升华。”以音乐PARTY“、”游戏“为两条主线,将所有问题、结论等都以节目的形式贯穿其中,以求寓教于乐, 寓乐于教,寓乐于学

a)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一个学生乐意进入的情境:“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播放优美的旋律和嘈杂的声音)请大家告诉我你喜欢哪部分声音”,亲身感悟声音产生的同时,更深层次体会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即“乐音与噪声”,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探究的热情“这是为什么?”

b)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这一环节上,首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物体的振动是否都一样,若不同,有哪些区别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继续“听音乐”后,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简要地概括、总结(展示)学生的部分意见:“物体的振动有快慢,幅度(大小)之分。”同时启迪学生来探究“当物体的振动快慢、幅度不同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视听效果呢?”(展示)“智慧宫:如何设计一个小实验,让某一物体振幅大小不同?”鼓励学生围绕此问题边说边动手,教师及时用“非常好“、GOOD”等话语来肯定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做法。1、随桌面跳动的纸团。2、弹纸疙瘩。3、直尺发声。通过以上的动手、演示实验,用视听的冲击力使学生领悟到“响度一般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亦然“。对于知识点分贝(dB)的处理,我采用直接导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它。

对于“音调”的认知,采用“提出问题——建立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先用“好戏”开头,(大量的动手实验)。课堂上设计了几个妙趣横生的小实验。

(1) 、直尺辨音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不同,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尺子;用硬纸片分别快速、缓慢刮木梳。

(2)、会“变声”的风扇

电风扇不同转速时,用硬纸片接触,听声音的变化。启发学生总结:直尺辨音、“变声”的风扇发出声音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响度与振福有关,那么音调又与什么有关呢?”并激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假设,动手实验来证明。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声音音调声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同时(展示)“加油站”,让学生知道“频率”这一概念。

关于“音色”的理解,用游戏“蒙上一位同学的眼睛,让他猜猜说话的同学是谁?”来完成。对于噪声的学习,我运用例子:“当你正在聚精会神学习时,突然有机器的轰鸣声,你有什么感觉?”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先讲噪声的危害,由此引入减少噪声的三种方法(后面板书设计)。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讲解、展示)“信息窗2”,除传授知识与技能外,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c)练习巩固,展示自我

反馈是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良机,安排不同层次的贴近生活、现实的练习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如:设计了以下习题:下面词语或语句中,都与声音有关。(1)震耳欲聋(2)引吭高歌(3)笑如银玲(4)低声细语(5)如雷贯耳(6)女同学声音宏厚???其中反映响度是

______________;反映音调是 ;反映音色是 ;

d)尝试小结,理论升华

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安排了“自由论坛: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老师总结。

篇二:物理八年级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材料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 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作用技术常常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处理好噪声问题,益发显得重要,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 境,尤其是城市环境。节节就是从这一角度切入主体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借此渗透关于“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思想教育,故本节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与以往教材相比,本节内容的选择和展开具有以下特点:(1)关于噪声的来源,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图1-16所示的内容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进行分析、讨论,并尝试对它们分类。(2)关于噪声的危害,希望通过一些简易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后再结合声音的级别加以展开。(3)结合噪声的控制,增加了一个探究性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4)在习题中特意设置了一个调查学校受噪声污染情况的“作业”,其目的不仅限于巩固和应用有关的噪声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情感。

2、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法方法

1) 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 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 介质(空气)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② 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最后让学生参与进来,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自己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3)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拟出阅读提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五、教具:录音机、录制好的磁带 六、教法:学生阅读讨论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录音机放一首学生中流行的歌曲,在演唱进行一半的时候逐渐有了杂音,最后只有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或用户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学生指明这是噪声.

点明课题:我们这节课将学习有关噪声的知识. (二) 新课教学阅读提纲:

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 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3.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4. 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的来源?5. 你知道城市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6. 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

7. 你知道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除影响听觉外的其它危害你还知道什么?)

8. 你认为应怎样减弱噪声?

9. 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规定?10.你对学校环境改善有哪些建议?

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讨论中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 (三)小结

1. 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2. 噪声的等级划分——分贝.

3. 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4. 减弱噪声的途径

示例2: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引入: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讲效果也就特别差,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呢?

引出: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由学生的切身体会引入 (二) 新课教学一、 噪声举出不同事例

(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2)在音乐厅听音乐(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

问题: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噪声如何界定?指出: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指导学生读表:书第40页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通过阅读表格,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个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回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的必要的教育,保

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指出: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噪声的控制

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声源的振动 → 介质(空气)的振动 → 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 ② 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声源的振动发出声音,到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问题: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环节减弱噪声?

总结出可以从三条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并分别举出事例:安装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带耳塞等.

学生参与: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请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总结、扩展

教师应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材料

高燕

2011.9.16

篇三: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中新初中校李德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中新初中的李德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八(上)《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我准备从以下八方面来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在新的教材体系中《声现象》是学生学习《机械运动》后接触的又一类物理现象。 《声音的特性》是《声现象》第二节,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声现象体系至关重要,为噪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尽管在新课程标准对于《声音的特性》一节的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运用,但在近五年的绵阳中考中,有两年都以本节知识作为对声现象的考察,由此可见,声音的特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初步接触“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两种基本探究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心智水平

对于刚刚开始了解并参与学习物理学的八年级同学来说,新奇和兴趣是他们进入物理殿堂的源泉。

(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学生层面来理解,刚接触到的声现象,是学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因此,感性、直接、易于把握便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初感受。然而学生不足的是从生活中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如何更为科学地描述现象、总结规律,或是引导学生逐渐科学有序地建构模型,从而掌握新兴知识就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课在设计就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三)应对策略

因为声现象与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因而容易建立起知识体系。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不是很大,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动感官,对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有帮助的。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初步形成科学探究方法的意识,并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决心和信心。

(二)、过程和方法层面:

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两种探究方法。

(三)、知识技能方面:

(1)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了解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有关;

(3)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也是本节知识的重点。在这三个特性中,由于生活原有的经验,声音的音色相对容易理解。

(二)教学难点

音调比较抽象,所以音调是一个难点;另外,学生对于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的音调(高低)概念也极易混淆,这是第二个难点,应重点突破;而本节的第三个难点就是物体的结构特点对振动频率的影响,也就是物体结构特点与音调的关系。

五、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演示实验、实验探究、讲解点拨、归纳总结、交流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从活动中总结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与本质。同时让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相整合,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六、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听”、“看”、“想”、“做”全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让学生逐步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讨论归纳、基本运用。为学生最终明确物理学是“以知识为载体、以探究为主线,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科学。当然本节课还应该开始让学生接触“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七、教具准备

实物器材:钢尺、橡皮筋、音叉、鼓、纸屑、A4纸、梳子、扑克牌、装有不同深度水的瓶子等。 多媒体器材:ppt文件、各种课前录制的声音文件等。

八、教学过程

对于教学过程我从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课堂引入”、“理解响度并探究其与振幅的关系 ”、“理解音调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理解音色探究其影响音因素 ”、“课堂小结和巩固 ”、“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

环节一、课堂引入

本节课的开始我准备让全体学生一起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首先用多媒体软件播放课前采集的各类声音:动物叫声、同学老师的声音、歌星歌唱的声音、各类乐器的声音等等,然后让学生辨听并猜测。设计意图:通过激烈的比赛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探究声音的特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节二、理解响度并探究其与振幅的关系

由于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中,响度更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把教材上的顺序进行了一个调整,先“响度”后“音调”。

教师通过演示敲鼓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响鼓也需重槌敲”的道理,进而自然引出“响度”概念。接下来提问学生:“响度与振动振幅有关吗?”,同时向学生揭示“振幅”概念。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得出初步猜想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转换法”来检查振幅大小。接下安排学生进行几个探究活动:用钢尺、橡皮筋、音叉和鼓来分别来验证“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在此活动中让学生“先说方法,再实验,后交流”,使学生逐步开始形成规范的探究活动过程。实验中也渗透给学生另一种科学方法,即“控制变量法”,如“钢尺和橡皮筋伸出长度一定、使用同一只音叉和同一面鼓等”。这些物理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对于把握实验环节,培养科学思维是有帮助的。在探究中让学生明白: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在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这个问题时,还让学生体验“响度”与“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比如“对前排学生说句悄悄话,请后排同学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

环节三、理解音调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音调这一特性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这个环节上,要分配相对充足的时间。首先让学生完成两个体验。

活动1:撕一张纸,比较快撕、慢撕发出声音高低的不同(只要判断出尖细与低沉即可);活动2:在桌面上把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比较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同样让学生判断出声音的尖细与低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声音的高低,并指出这就是音调,与刚才的响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从声音产生的角度进行猜想,“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吗?”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用扑克牌快速和慢速划动梳子,比较声音高低有何不同(演示过程中

让学生听声音的尖细与低沉,让学生感受梳齿振动的快慢)。以帮助学生朝着定向性目标思考,得出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进而指出频率的概念。在教授频率这个概念时,为避免学生脑海中概念混淆,这里并不要花费过多时间,而是一笔带过,听懂就行。接下来用视频软件来介绍和表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然后教师又通过“水瓶琴”的演奏去验证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这既轻松了课堂氛围,又能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让学生明白“水柱的长短”、“空气柱的长短”都会影响振动的频率,从而影响音调高低。在这个演示中同样要强调“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接下来介绍人体声带发声频率的不一样导致男女生声音音调的差异。

为了巩固难点突破的成果,让学生及时对生活中的几个现象进行判断:

比如“男低音高声唱歌,女高音低声伴唱”,“窃窃私语”,“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分别描述的是声音的什么特性。

对于这一部分中的“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内容我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看书和讨论自己完成。教师要强调的是“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环节四、理解音色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首先让学生回顾课前“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然后让学生明白:我们平常判断发声体的种类就是利用了声音的第三个特性——音色。并指出(或由学生讨论)由于发声体结构或材料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最后可以让学生分析讨论教材35页的2.2-4图,使学生明白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但他们的波形是绝对不同的,即音色是不同的,由此可以让学生理解音色是声音的本质特性。最后介绍了音色在生活中的应用——音色密码。这一块处理较为简洁,因为学生有“听其声便知其人”的生活经验。

环节五、课堂小结和巩固

本环节分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引导学生回忆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特性),二是学生理解具体概念,并讨论影响因素。为了全盘把握,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形成知识结构模型及框架,便于理解记忆。

最后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对“男女声音的差别”的理解,对“声音洪亮,音高八度”的理解,对“听诊器如何增大响度”的讨论,对“ 向水瓶灌水”的感受等,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环节六、作业设计

1、声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越大,音调越高。

②, 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 有关,(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噪声说课稿)距发声体越近, 越大。

③ 同的。用 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3、 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的是声音的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 辨别的。

4、(绵阳市2008年中考)小明自制了一个音调可变的哨子,当他拉动活塞使其在管中不同 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三个音阶,如右图所示,则这三个音阶与活塞在管中的位置相对应的序号是()

A.甲、乙、丙

C.丙、甲、乙 B.乙、丙、甲 D.乙、甲、丙

环节七、板书设计

二、声音的特征

响度:声音的大小

频率高,音调高(一般发声体粗、厚、长、松等)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 频率低,音调低(一般发声体细、薄、短、紧等)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音色:声音的本质特性(与发声体结构或材料有关)。

标签:噪声 说课稿 月光曲说课稿 詹天佑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