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谈判技巧 > 正文

[“学生习作难”原因的理性分析]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年一度的教学质量评估,笔者参加了监考服务工作,亲眼目睹了考场上学生作文时表现的几种怪现象:注视文章题目,目瞪口呆;长时间咬笔杆,茫然无措;提笔作文,寥寥数语便搁浅无了下文;偷偷摸摸撕下作文书,趁监考老师不注意作弊抄袭,煞费苦心。其实,本次作文题目是《难忘的 》,属于半命题作文,写作范围广,思维空间大,学生作文应该是游刃有余。然而出现了上述种种怪现象,足以说明学生习作相当困难,不能不让人在惊诧之余萌生理性思考:学生习作难,是谁之误?
   一、作文教学问题
   1、读写严重脱节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小学语文课本所编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事实上,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归阅读,写作归写作,花费大量时间及力气“完成”整个单元的课文教学。到作文时,根据单元要求,用两个课时,命一个题目,提几个要求,就让学生“动手实践”,人为地把写作训练当作阅读训练的附庸,人为地把读与写割裂开来。读写严重脱节,促使单纯的学生片面认为阅读与写作关系不大。
   2、作前指导程式化
   小学生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写作文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然而一直以来多数时间都是以教师指导为中心,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及词语的使用等等都做细致入微的指导。
   3、缺乏有益的反馈
   作文教学中,老师当然是学生的重要读者。学生对自己作文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希望得到读者的指点,得到读者的帮助。知道好,好在那里;差,差在那里,求取满足感。但不少老师虽然也进行了,但停留在批语上的多,具体指导的少。老师对学生的作文通常给60~90分,作文能达100分者极为罕见。这样,致使学生失去为获取好成绩而努力练习的直接动机。另外,老师的评价应多方面、多层次,以鼓励为主,但不少教师评而无序、无趣,起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更有甚者,干脆不评,学生只能得到教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一个不起眼的分数,一个月号。作文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再难得到其他方面的信息,更难获得读者和作者意义上的沟通。这种作而不评,评而无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评价制度滞后
   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年,评价制度进展如何?一般来说,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学的评估,仍是以考试成绩为衡量的尺码。谁班的分数高,名次就高。有的嘴上不说排名次,实际上早已将你对号入座。每次考试评卷结束,学校教导处就开始计算各班各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特优率等几个方面,得出评估值,作为评价老师标准。领导唯一总结的实际上就是评分,排名次。高的表扬,低的批评。谁班的分数高,谁的教学水平无疑就高;谁班的分数低了,谁的教学水平自然低。高了,领导喜听经验总结;低了,领导爱找失败教训。到底教者有无问题,甚至领导者自身有无问题,他们其实自己也不清楚。至于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水平到底怎么样了,他们从不评估。这样一来,真正埋头苦干,认真去抓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师又能有多少!
   三、教师功利权重
   作为语文教师,谁都知道读写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上为何往往不能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共重,却常常出现重读轻写的现象呢?因为谁都懂得,要想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费很大气力的。与其那样费力去干,可效果又不明显,倒不如多做知识题,到时还能看出点成绩来。
   由此可见,平时语文教师普遍重读轻写,也就见怪不怪了。有人说,那么考试时学生作文怎么办呢?其实,考试也不怕,只要考前教者提醒学生看一些作文选,到时改头换面即可。再说语文阅卷老师要阅那么多作文,谁又有多少时间去细看。结果,往往阅卷结束,成绩照样相差不大。甚至有时出现相反的情况。平时,注重抓读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反而低,而有些重读轻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反而高。像这样的结果,领导难道会去批评后者,而去表扬前者吗?所以,语文教师功利权衡,为了少受领导的批评,只有一条选择:还是重读轻写为上策。

标签:习作 理性 原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