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体育高考 > 正文

【女记者劝服三名杀人犯:智慧和悲悯还你一个家】制造杀人犯第一季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女记者汤兴萍先后跟3名杀人犯接触,成功劝服他们投案自首。她承诺,自首后一定会送他们回家,帮助他们获取家人的原谅,还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可是,要把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缝合起来,实在太难了。两年里,汤兴萍6次去往兰州、重庆、西安等地,寄出了几十封信,想了无数温馨感人的小点子。最终,她用一颗智慧且悲悯的心,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一
  
   2009年3月24日中午12时,云南省宣威市火车站出站口,一个身穿黄色上衣、背着黑色挎包的女子在出口处张望着。这时,她的手机响了:“你出站了吗?”
   “刚下火车,你在哪儿?”
   “你先从车站门口的地下通道出来,到时你会看见一个红绿灯,等你到了那儿我再联系你。”
   女子走到红绿灯处,回拨电话:“我到了,你人呢?”
   几秒钟后,一辆出租车停下,一个中年男人从车内探出头:“是汤记者吧?请上车!”这个男人,正是身负命案、在外潜逃12年的李华胜。
   女子名叫汤兴萍,是《云南信息报》时事新闻部首席记者。一天前,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汤记者,有件事求你。”停顿了几秒钟,对方接着说:“我杀过人,想让你带我去自首。”
   汤兴萍愣住了,她很快让自己镇定下来:“行!不过,你为什么想让我带你去自首?”“我看过前段时间你写的一个老妈妈劝儿子自首的文章,很感人。我自己没有勇气去公安局,想让你陪我一起去。”对方坚持要求汤兴萍一个人从昆明前往宣威与他见面,汤兴萍答应了。
   见面后,李华胜提出:“咱们能不能找个人少的地方谈谈?”汤兴萍一听头就大了,她原想把对方往人多的地方带,以便自己发生危险时可以求救。
   汤兴萍掩饰住内心的慌张,急中生智:“李大哥,我们第一次见面,我想请你吃顿饭,不为别的,就冲着你对我的这份信任。”也许是一声“李大哥”触动了李华胜,他同意了。汤兴萍特意选了一家知名的大酒店,点了一桌子菜,一个劲儿地让李华胜多吃。李华胜很感动,跟汤兴萍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李华胜41岁,老家在兰州市西固区,他是父母的幺儿,在家备受宠爱,在外边常常惹是生非。1997年10月23日,李华胜带女朋友去嘉峪关长城游玩,回来的路上与几个骑摩托车的青年相撞。双方吵起来,继而动手打架。年轻气盛的李华胜用随身携带的刀子捅了一个人,见到那人当场没了气息,他不敢回家,连夜扒火车去了外地,开始了逃亡生涯。
   谈话中,李华胜说得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我在外头担惊受怕,做梦都梦到回家,最思念的就是我妈做的蒸茄子。我只要再见到爸妈一眼,听他们喊我名字一声,就算把我毙了也行啊。”汤兴萍安慰他:“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你。”
   李华胜一再追问:“要是我爸妈不原谅我怎么办?”为了减轻对方去自首的心理压力,汤兴萍表示:“如果他们不愿见你,我会代你去看他们,把你的心里话转告给他们。”
   有了汤兴萍的承诺,李华胜的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在汤兴萍的陪同下,他走进了宣威市公安局。分别前,他再次恳求汤兴萍:“汤记者,一定要帮帮我,至少让我父母来见见我。”当着民警的面,李华胜给汤兴萍磕了个头。沉重的一跪,让汤兴萍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承诺在李华胜的心中有多重,她决定跟随押解李华胜的警方一起回兰州。
   到达兰州后,汤兴萍去了李华胜的家,那是城中村里一个朴素简陋的屋子。李华胜满头白发的母亲田小春已经75岁了,听了汤兴萍的来意,老人只是抹眼泪:“我以为华胜这辈子都不会回来了。他不要我们,我们想着他又有什么用?”汤兴萍说:“这些年他在外边吃了很多苦,回来自首也是想见你们一面。”老人摇摇头:“当初我们说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不然就不会成现在这样子。”
   没能劝服李华胜的父母,汤兴萍颇感不安。回昆明后,她经常给李华胜的父母打电话,转告李华胜的近况,每次都会说:“他让你们注意身体,出去时慢慢走,别摔了。”
   这时,从兰州市西固区公安分局那边传来消息:李华胜情绪低落,总是追问汤记者有没有来过,有没有家人来见他。
   汤兴萍再次来到兰州,她一边跟田小春剥毛豆一边唠家常:“李大哥很喜欢唱歌,他说想家的时候就唱唱自己写的歌,要不我唱给你听听。”汤兴萍轻轻哼道:“漂泊在外很想家,亲爱的爸妈,你们好吗?儿子多年不能回家,心中的愧疚没人说啊……”听着听着,老人的眼圈红了。
   在兰州的那几天,汤兴萍每天都会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说说话、摘摘菜。常常会有邻居来李家串门,对于李华胜,大家显然不愿聊也不敢聊。汤兴萍觉得,越是不了解就越好奇,还不如索性说开。
   汤兴萍主动说起了李华胜的事情,她把录音笔打开,把每个人说的话都录了下来,不管好话坏话,她要让李华胜知道他没被大家遗忘。
   “说实话,华胜是让人遭恨,不过他在外担惊受怕这么多年,也受够罪了。”
   “华胜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知道错了就好了。地里的小树苗要是弯了,用绳子牵引着能把它慢慢拉直……”
   把录音一个字不漏地整理成文字后,汤兴萍去见李华胜。李华胜一边看录音资料一边流泪:“大家骂得对,我给父母抹黑了。”
   汤兴萍知道,想让李华胜的家人重新接受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常给李华胜的父母寄去一些小礼物,推说是李华胜让她寄的。时间长了,家人慢慢感觉到李华胜真的变了。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兰州的一位民警给汤兴萍打来电话:“李华胜父母来看他了,给他带来很多吃的穿的,李华胜高兴得不得了,让我们代他向你说声‘谢谢’。”汤兴萍的一颗心,这才放下。
  
  二
  
   汤兴萍劝李华胜自首的稿子见报后,同事们和汤兴萍打趣:“以后有人想自首,都来找你。”汤兴萍笑了:“上次见李华胜时我都快吓死了,下次再有这种事,我得好好掂量掂量。”
   2009年4月30日,汤兴萍正准备下班,电话响了:“是汤记者吗?我看过你写的关于李华胜的报道。他逃了12年,我逃了19年。”汤兴萍心里一惊,让对方把话说清楚。“19年前,我杀了人。我想让你带我去自首。我想家,想爸妈。”放下电话,汤兴萍乘车去云南省蒙自县和对方见面。
   有了上次的经验,汤兴萍的胆子大了许多。对方叫贾兵,49岁,重庆市合川区人。1990年9月24日晚,贾兵和朋友一起吃饭,一个年轻人借着酒劲非让贾兵给他买包“黄果树”牌香烟。烟不贵,可在人前被呼来喝去,贾兵的自尊心受不了。他把对方拉到外面,两人打了起来。最后,贾兵动了刀。杀人后,贾兵趁着夜色离开了家乡。
   见贾兵身上的衣服破旧,汤兴萍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随后陪他一起到蒙自县公安局投案自首。2009年5月7日,汤兴萍随同重庆公安局的民警,送贾兵回重庆。
   火车上,沉默寡言的贾兵跟汤兴萍聊起了往事。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发黄的照片,指着一个小男孩说:“这是我弟贾军,我走的时候,他还是个毛头小子。以前有人欺负他,我都会帮他出头。离开家的那天晚上,我什么也没带,只带了这张照片。”汤兴萍能感觉到弟弟在贾兵心里的分量。
   在重庆合川区公安分局门口,贾兵见到了父母。两位老人一把搂住儿子,泪流满面。贾兵在人群中瞅了瞅:“小军呢,他怎么没来?”母亲乔喜莲吞吞吐吐地说:“他有事,说下次来看你。”
   第二天,汤兴萍前往贾兵家进行采访。刚进门,一个小伙子板着脸站在门口,他就是贾军。汤兴萍想跟贾军聊聊,谁知贾军火冒三丈:“这么多年他都不管爸妈,现在有什么资格回家?”
   乔喜莲抹着眼泪告诉汤兴萍:“这些年,这个家都靠军子一人撑着。军子好不容易才结了婚,有了孩子。军子媳妇现在刚知道有个杀人犯大伯,心里不痛快。军子夹在中间,很为难。”
   回到昆明后,汤兴萍给贾军写了一封信:“你哥最挂记的人就是你,口袋里一直揣着跟你的合影。什么叫兄弟,兄弟就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血脉手足。现在,你哥回来了,他愿意面对你们。面对他犯下的错,你们就给他一个赎罪的机会吧。”两个月过去了,汤兴萍没收到任何回复。
   2010年春节,汤兴萍再次来到重庆,找到贾军的媳妇严美美。看得出,严美美是个贤惠善良的好女人,把家里操持得妥妥当当。汤兴萍拿出一张照片――贾兵在火车上,神情落寞地望向窗外。
   汤兴萍感慨地说:“这是我们送贾兵回来自首时拍的照片。贾兵说,小时候他常常为了弟弟去打架,还说不知道弟弟现在有没有成家。贾兵要是知道他回来会给你们夫妻俩添堵,我想他肯定不回来。”严美美欲言又止。
   汤兴萍又以贾兵的语气,给贾军写信:“军子,你还记得不?三年级的时候,你说想吃鸟蛋,哥爬上树给你掏,后来被妈发现了,我们俩都被打了,还被罚不准吃饭,半夜你去厨房给我偷拿馍馍,那馍馍真香真甜……1995年,哥逃到云南景东县时,认识了你嫂子。她是一个好女人,可我一个杀人犯,哪敢跟她去领结婚证。两个人吃了顿饭,就算成家了。那天很冷清,当时我就想,要是你在、爸妈在,肯定特别热闹。”
   2010年7月,汤兴萍终于收到了贾军的回信:“这些年来,我一直恨我哥,恨他让爸妈操碎了心。不过,这些都过去了,就像你说的,我们是兄弟,父母哪天要是不在了,只有我们是亲人。我会去抽空去看我哥的,老房子也为他留着,等他出来。”
  
  三
  
   能得到这样的答复,汤兴萍很满足。2011年元宵节,乔喜莲特意给汤兴萍寄来一张护身符,感谢她为他们家做的事情,让菩萨保佑她采访时平平安安。
   汤兴萍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个叫刘义成的年轻人又找上门来。29岁的刘义成,是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2007年4月12日,刘义成在外摆摊时有地痞来收保护费,他不给,对方抢走了他的手机。一气之下,刘义成往对方屁股上捅了一刀。闹出人命后,刘义成潜逃了。4年来,他靠打零工维持生活。从《云南信息报》上看到关于李华胜和贾兵的报道后,刘义成生出想要回家的愿望,他不想等10年、20年后父亲不在了,自己却回不去,他宁愿早一点儿为自己犯的错付出代价,让他可以守在父亲身边尽孝。
   离开西安前,汤兴萍在看守所再次见到刘义成。刘义成反复问这样一个问题:“汤记者,等我出去后就40多岁了,你说那时我能干啥,我还有用吗?”汤兴萍劝说了很久,可刘义成就像是走进了死胡同,就是不愿意和父亲见面。
   汤兴萍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她给李华胜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劝刘义成。很快,信就到了刘义成手上:“刘兄弟,你好!我也是犯过错的人。想起在外逃亡的12年,我很后悔,如果我能早点儿回来就好了。你比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你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我也一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尽我们的一份孝心。如果你一个劲儿地把家人往外推,难过的不仅是你,还有在家等你回去的老父亲。”
   汤兴萍还请采访过她的一位作家,在他写的一本励志书上给刘义成签名,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走错了路回过头重新再走,无非是多花点力气和时间。你还是你,还是‘成子’,这一点不会变。“汤兴萍托人把书带给了刘义成,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她和刘家人的共同努力,刘义成会再“回”到那个家,那个有他才会幸福、圆满的家。
   现在,汤兴萍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说起自己劝服别人自首的事,她觉得很有意义。
  编辑 魏光

标签:悲悯 杀人犯 三名 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