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通讯稿 > 正文

论坛通讯稿

时间:2017-03-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财大菁英论坛” 通讯稿

读学子在考研、留学等众多选择中提供经验与建议,为其指名方向,财政金融学院于2014年5月11日在SB报告厅举办了品牌活动“财大菁英论坛”。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校学生会主席等。

本次活动凭借前期的大力宣传和成功学子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学生,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各个环节更是赢得大量场外嘉宾的追捧与支持,网络互动平台留言火爆。

活动伊始,主持人致开幕词,揭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紧接着,就业菁英李发发、公务员菁英胡世超和廖良驭、留学菁英李志超和张然、考研菁英张鹏飞和孔令玉相继出场,与大家分享各自的经验和优势,并针对各自的专业和选择提供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指导。随着主持人问题的深入,成功学子们做出了很好的解答,赢得了大家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在现场提问环节,各位菁英自信满满,现场答疑,一展随机应变和成熟稳重的风采。本次活动还有“女生节”冠军吕雯婧和摇滚琴社的倾力加盟,期间,吕雯婧热辣献舞,赢得全场尖叫欢呼,摇滚琴社则热情演绎了一首摇滚歌曲,火力全开,又一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另外,活动自始至终滚动播放人人墙,众多学生参与人人互动,热情高涨。活动接近尾声之际,各位成功学子抽取幸运编码,为观众送上小礼物。活动最后,成功学子们将写着寄语的纸飞机放飞,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加强了成功学子们与我校在读大学生间的

沟通与交流,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成功经验与建议,使大家在面临考研、出国等时作出更加准确的选择,从而锁定目标,明确方向。同时,学生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加强,也为以后更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到更多成功学子的经历与收获,给我校众多在校学子提供了很好的模范,也为我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和方向。

篇二:新闻通讯稿

t">新闻通讯稿

11月30日,首届亚洲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在上海松江正式开幕。本次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来自亚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新闻传播学界专家学者共襄盛会。

本届论坛以“新媒体 新亚洲——新闻传播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为主题,旨在通过邀请亚洲国家新闻传播学院知名专家和学者开展对话,探讨新闻传播在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新媒体给亚洲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讨论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重构亚洲新闻传播新局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印度海德拉巴大学副校长麦克阿瑟·帕塔萨拉蒂·桑杰,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主持了开幕式。

郭卫民主任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契合了亚洲创新发展的大势,反映了媒体格局变化的趋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亚洲各国只有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才能实现亚洲持久和平与繁荣。同时,郭卫民主任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增强推动亚洲合作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做好增进亚洲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第三、深化亚洲各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

赵启正院长在发言中指出,目前亚洲国家的国际话语力相对较弱,亚洲国家的形象常被歪曲,反映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声音常被忽视。他建议,亚洲各国间应建立更多直接的新闻信息交换渠道,广泛开展媒体合作。同时,赵启正院长提出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三项重要改革任务:一、造就怀有全球视野的一流新闻传播人才;二、推动新闻传播学术创新;三、鼓励新闻学院的师生成为亚洲各国间开展公共外交的先锋。

我校党委书记姜锋认为,此次论坛十分契合上外的“多语种+”战略,希望上外可以为亚洲新闻传播事业输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可以与亚洲其他各国的新闻传播学院一起,共同创造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争取亚洲的国际话语权并

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开幕式结束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主持了主旨演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新闻卓越教育负责人范克森·班达,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建军,德拉沙大学发展办公室主任、菲律宾传播教育者联合基金会主席马可·莫丽娜·波罗等嘉宾分别作主旨演讲。 陈昌凤教授在演讲中表示,亚洲新闻传播在普识性原则的基础上,要兼有本土化特点,并结合不同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亚洲共识。范克森·班达先生指出,新闻传播教育需要结合行业发展,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为期两天的论坛共设置了5个主题、8场分论坛。在主题为“新媒体环境下亚洲新闻传播教育的创新和合作” 的分论坛中,各位外国代表分别研究了本国媒体发展的多样性、特殊性。作为发展中国家,各国又在新闻教育、新媒体技术对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存在共同的问题,需要共同合作才能解决。各位学者深感加强合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一位会议代表提出,在未来对于亚洲的新闻教育上,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独立性,需要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其余分论坛分别以“新闻传播在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角色”“新媒体给亚洲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时代亚洲媒体格局的现状和展望”和“新技术背景下影视国际传播的途径与规范”为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论坛期间,郭卫民主任一行在姜锋书记的陪同下参观了“传媒技术·上外故事”主题展览,并听取了郭可院长关于我校多语种舆情直报工作的汇报。郭卫民主任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国际舆情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舆情工作要做好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对于信息的了解、收集外,还要有一个分析研判的过程。希望我校继续按照“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输送更多国际化人才。

12月1日,论坛圆满闭幕。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樊娟主持闭幕式。部分专家学者为论坛进行总结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出席闭幕(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论坛通讯稿)式并讲话。曹德明校长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表示,通过此次论坛,我们建立了亚洲国家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联络机制,开拓了以亚洲新闻学院院长论坛为主旨的官方网站,开展经常性的信息发布,建立亚洲新闻传播人脉库,两天的盛会为我们共同推进、构建

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北京大学陈刚教授在闭幕式中作总结发言,并提出五个方面的学术意见:一、新闻传播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和专业领域;二、新闻传播人才应该是以多元公众利益为已任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三、新闻传播教育者一定要适应新的变化来更好的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四、新闻传播学科正在面临重大的技术挑战,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技术正在成为新闻传播学科尤其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领域;五、新闻传播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亚洲各国的师生以及传媒从业人员应该跨越政治文化的藩篱,分享价值观念和专业经验,积极开展同行合作互助共存协同发展。

闭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共叙桑麻。

篇三:论坛通讯稿

上海市西南高校哲学学术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2013年11月16至17日,值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成立20周年之际,由上海市西南片高校协作会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承办的“社会发展的哲学反思”学术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顺利进行。此次论坛为期两天,共收到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的论文。与会专家有上海市西南高校协作会主任彭林元、复旦大学教授邹诗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忆石、南京大学教授刘怀玉、张亮,东华大学教授王平、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董慧及上海西南片高校合作学校的专家学者。此次论坛还特别邀请了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孙善豪先生。

16日上午,论坛开幕式进行,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忆石主持,彭林元主任致开幕词。彭主任就上海市西南片区联合办学的历史沿革、组织机构及近期工作做了汇报。复旦大学教授邹诗鹏作了“唯物史观与经典社会理论”的主题发言,将全场带入了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自己研究领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发言并广泛征询其他学者的意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展现了学术研究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17日为参会研究生论文主场。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及上海师范大学数十位研究生就参会论文进行发言,与会专家就研究生

论文进行点评与指导。

会后,现场宣读并颁发了上海市西南片高校哲学学术论坛论文奖。***获得此次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潘斌致闭幕词,并邀请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哲学系:…

标签:论坛 通讯稿 学术论坛通讯稿 班主任工作论坛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