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慰问信 > 正文

【民国男人三件衣】 素衣民国小说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麦小麦   专栏作家,出版社编辑。现居广州。爱生活、爱孩子、爱读书、爱旅游,相信自由与快乐都是相对的,只有真实最重要。作品散见于历年全国各报刊,出版作品有《发什么呆》《安徽行知书》《每个女子都该有心计》《轻熟女词典》。
  
  爱煞民国,这是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激进与没落、灵动与腐朽、热情如火与死水一潭,魔术般地融合在短短数十年,太强的力量与太久的历史相撞击,一切充满戏剧性,一如梅兰芳,一如孙中山。
  十几年前,和同学打着调研的名义到北京玩,一踏进护国寺街9号那座四合院,我便被一种幽然存在的气场所迷惑,进门的照壁,迎面而来的汉白玉石像,屋子里一桌一椅,墙上泛黄的老照片,玻璃箱里的妖娆戏服……每件物事都折射出一种清冽的气息,还有那个如雷贯耳的阴柔名字,一切揉成一个强大的气场――他便是梅兰芳。读过太多他的故事,但只有亲身走进他生活过的地方才会真切感受到他的存在,那样炫目的一个人啊,哪怕只是便装生活照,似乎也是浑身上下发着光,他的神采,超越舞台、超越时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象征。
  说民国,绕不过梅兰芳。说民国时尚,更是不得不提梅兰芳。照片中的梅兰芳通常有两种形象,一种是舞台形象,一种便是西装革履。民国时期以西化为时髦,梅兰芳在舞台上演绎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故事,台下却总也不离十分洋派的装扮。当时的西装基本是靠裁缝来缝制,用现在时髦的话叫做“定制”。上海的好裁缝工价十分昂贵,在三四十年代,一两黄金只能做两三套上好进口呢面料的西装,这个价钱对普罗大众无疑是个天价,但对于当红的梅兰芳却不在话下。顶级配置的西装应该包括一顶呢帽,一套三件套西装,衬衫和领带、领结,袜子和皮鞋,另外还应该有一些与这些相搭配的皮带、袖扣、领带夹、打火机、香烟盒、钱包、手表……如果再强调一下品牌,一身上下得好几两黄金。当时南京路四川路口有家英国人开的惠罗公司,专卖英国货,便可配齐当时所有最潮流的衣饰,只要你拥有足够的钞票。
  一种时尚的产生,其社会基础总是呈金字塔状,塔尖是明星式的时尚领军人物,从塔身到塔底,便是各种档次的跟随者。塔尖有塔尖高不可攀的价位,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价格。街头巷尾的小裁缝一样能缝出看得过去的西装,只是面料和做工不能与梅老板身上的相提并论,这些是用来满足那些在公司上班的小职员的,甚至那些贫困潦倒的失业男也可能穿着一身散发着酸腐之气的西装,在街边巷口吃一碗最便宜的阳春面,对这些人,上海人有专有名词称之为“赤膊打领带的户头”。
  梅兰芳的一生很有意思,他以京剧为事业,终生致力于向世界普及推广最传统的中国国粹,而自己的行为做派却又大受外来文化影响。除了西装革履,他还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洋玩意儿,他拥有自己的照相机,也率先穿上泳装、留下泳池边的泳装照,最后还因为与孟小冬的恋情而登上当时各大报刊,成为明星绯闻的最早时尚代言人。
  梅兰芳是民国最大的明星,成为时尚代言人顺理成章。而另一位对中国近代影响更大的人物孙中山,以革命家、政治家的身份,同样对民国时尚产生巨大影响,这得从以他名字命名的中山装说起。
  关于中山装的缘起时间与经过,有两种说法。一说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无意中来到广东人黄隆生开的洋服店,两人聊得投机,孙先生便请黄隆生设计一种比传统的中式长衫更方便,又比西装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服装款式。两人以西装为原形,以当时南洋流行的立领服装和学生装为参考,设计出中山装的雏形。也有一种说法是1919年,孙中山将一套自己穿过的军服拿到上海亨利服装店,和裁缝师傅商量着改成便服。不管具体时间,也不管裁缝到底是谁,总之是以孙中山的想法为依据,一种全新的男装款式产生了,它既不是传统的唐装,也不是当时流行的西装,因为孙中山的大力推广,这种款式被称为“中山装”,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男性最常见的服装。
  孙中山为中山装赋予了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表示他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和平等、自由、博爱的“共和”理念,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1929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直到今天,中山装仍然是男性出席正式场合的一种得体选择,一个伟人之所以伟大,必要条件之一是具有对历史的前瞻性,仅从中山装一项,就可以窥见孙中山的伟大之处。
  说到民国男性时尚,如果光说西装与中山装肯定是不够的,因为还有一种服饰能与它们三足鼎立,那就是从清代服装延革而来的长袍马褂,以及简化后的长衫。民国初年,民国政府曾把黑马褂、蓝长袍定为男子礼服,直到40年代,才逐渐被西装正式取代。通常说来,富豪、官绅人家多穿长衫,而思想行为较为传统的男性,和许多知识分子也以长衫为主要服装,在迎宾、赴会或参加庆典大礼等正式场合外罩马褂。长衫与当时穷苦人、体力劳动者穿的短打是有阶级分别的,鲁迅在《孔乙己》里便说“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意思就是穿长衫的是有钱人,穿短打的是穷人,只能在柜台旁站着喝,而衣着破烂的孔乙己则是唯一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这里强调的便是长衫与经济地位的关系。而在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中,临风玉立的毛主席也是一袭长衫,据说这长衫还引发了一轮论战,但最后还是认为当时毛泽东穿长衫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与阶级无关。
  服饰总是与社会角色与阶级地位相联系,这在哪朝哪代都不例外。

标签:民国 三件 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