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五年级日记 > 正文

区域规划_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探讨

时间:2019-02-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在全国各地也相应地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 环境良好, 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点:一、注重人文环境的创造。二、合理的空间功能分区是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四、 注重安全防卫方面的设置。
   关键词:人文环境; 功能分区; 环境保护; 安全卫生
   Abstract: With th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andard of living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living is increasingly urgent across the country built a number of local features, good environment, fully functional, affordableresidential district. Also inevitable exposure to the easy to overlook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aspects, I think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consider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 focus on the creation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Second, a reasonable space partition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community planning and design. Thir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precondition of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Fourth, the focus on security and defense aspects of setting.Key words: human environment; function zo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and Health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居住规划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的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21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1.注重人文环境的创造与保护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然而, 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价值取向的偏差, 如不尊重基地原有的场地精神,破坏原有的山地、沼泽、湖泊等丰富的地形、地貌; 根据纯形式美的法则建造注重平面构图,审美趣味低俗,与自然、人文毫无关系的景观。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处理好人与自然、历史、人文、经济、 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影响居住区规划的重要因素,它也关系到是否保留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例如对湖北襄阳旧城区进行规划设计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古城风貌, 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并依据历史原貌修建了昭明台等具有标志性的传统古典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 使得规划区内建成后的小区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合理的空间功能分区是小区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
   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 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 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 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 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 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 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创造生态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绿化是分不开的。从规划上看, 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另外景观植物配置也是很重要的。
   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①乔灌花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 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②配植大乔木时, 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 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 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 力求变化, 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
   ③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 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桂花、紫薇等; 季相色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 例如腊梅、桂花、薄荷、丁香等; 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4.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 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 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 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 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 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 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
   5.结语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而兴起的住宅建设活动更是遍地开花,幢幢住宅大楼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心理,基于以人为本的考虑更要注意以上所提及的四个方面,更好的营造我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实现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设计家杂志,《中国新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标签:规划设计 探讨 居住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