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想象作文 > 正文

【从一道题的错解反思教学】做一道题我们反思什么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9年乌鲁木齐市中考物理试卷中第21题如下:一质量为2Kg,厚度均匀的圆柱形玻璃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接触面积为0.01m?2。现往容器中注入0.2m深的酒精,此时桌面受到的压强为3.2×10?3Pa(ρ?酒=0.8×10?3Kg/m?3)求:(1)桌面受到的压力; (2)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 (3)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
  学生解这道题普遍如下解法:
  (1) F?桌=P?桌S=3.2×10?3Pa×0.01m?2 =32N
  (2) M?酒= ρ?酒V?酒 =0.8×10?3Kg/m?3 ×0.01m?2 ×0.2m=1.6Kg
  P?酒=F?酒/S=G酒 /S= M?酒 g /S =(1.6Kg×10N/Kg)/ 0.01m?2 =1.6×10?3Pa
  (3) F?酒=P?酒S=1.6×10?3 Pa×0.01m?2 =16N或F?酒=G?酒=m?酒g=16N
  乍一看,思路无可挑剔,但是仔细一想,这玻璃容器重力就有20N,其容器壁厚度不容忽略。上述学生解中(1)问没有什么问题;第(2)问中求容器中酒精对底部的压强,那么酒精作用在多大的面积上?显然不是0.01m?2 ,酒精的作用面积应为 0.01m?2 减去容器壁所占的横截面积。显然第(3)问因为作用面积不对解错。
  正解如下:
  (2)P?酒=ρ?酒gh?酒=0.8×10?3Kg/m?3 ×10N/Kg×0.2m=1.6×10?3Pa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底面积无关,此解法避开了面积)
  (3)F?酒=F?桌-F?器=32N-20N=12N (利用了压力的传递性,避开面积)
  为什么正解计算出的P?酒 与错解相同呢?是巧合吗?
  由于容器是柱形,容积与液柱高度成线性关系,错解中计算M?酒用到面积S,计算P?酒时又用到S,根据公式计算时可约去,因此此法计算结果与正解相同.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说的“液体的压强与液柱的底面积无关”。但是第(3)问中求酒精对底面的压力时用到的面积毫无疑问必须用酒精的作用面积而不是整个容器底部的面积,所以学生无可避免是错解了。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解的原因,强化学生对公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练习这类题,一般给出的是薄壁容器(容器壁所占的面积忽略不计),解这道题时不排除由于思维定势造成错解错,如果是这样教学中注意变式练习即可纠正。
  但是笔者发现纠正并且变式练习后遇到这个问题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错。反思自己的教学: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P=F/S中S的意义,虽然上课时反复地讲却缺失了对物理模型的勾勒以及思考过程的推敲,导致自认为讲的很清楚,学生仍不明白。在带领学生公式变形、公示套用过程中,把最本质的物理思维方法及过程要素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没有使学生“消化”。在教学中做了多少这样的事?教学效率是多少?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回顾自己的教学,为完成任务,让学生能在考试中得高分,很多时候采用了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知识上得到暂时的满足。其实学生并没有加以充分的理解、消化,他们只是为考试而机械地记忆。新课标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参与到多想、多动、多练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会”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唯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给我以启发,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才能有效。作为教师多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并在尝试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经验肯定对教学大有促进。当然也不仅仅就是尝试、搬用,最根本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推陈出新,那么教学效率会越来越高,从而实现教师的价值。
  收稿日期:2011-06-27

标签:反思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