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小学生日记 > 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用“心”备课――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备课是教师取得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精心备课,这也是教师不懈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至极,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位教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这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节课的,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这指出了备课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用“心”。既要注重经的传授,又要注重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教法。
  1.备教材。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要搞清各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增删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顺序,加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是要掌握好教材的广度与深度。要根据信息量的大小与难易程度合理地安排教学。二是处理好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学时,要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关键点。三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结合本地区、本校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做好教学活动的调整。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备好教材至关重要。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以教材为本,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备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备学生也是备课的重要方面。一是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学生的基础水平与认知特点对教师的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二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学生再聪明,对学习不感兴趣,一切也只是徒劳。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探索的源泉,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石,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主观的学习意愿,才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效果才能全面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别致的导入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如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这一内容的教学,课上我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里面有制作精美的图片与格式,学生为这些美的事物所吸引,心中会产生这样一个强烈的欲望:自己也想制作出如此美丽的作品。这时我顺势导入:这些作品都是在WORD文档里做出来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可以制作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学生的学习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疑问是创新的源泉,创造的开始,思维的开端。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巧设疑问,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如在教学“病毒防护小卫士”这一课时,针对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电脑基础,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我提出问题:当我们的电脑受到病毒侵害,会影响到电脑的正常运行,许多的文件可能会丢失,给我们的学习与工作造成巨大的困扰,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病毒,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才能消除电脑病毒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思考,积极动脑,通过学习解决了疑问。学生体会到了思考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的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教学方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学习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特点,转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利于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其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提出任务。任务要具体、明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第二,教师引导。教师要在重难点处,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提供思路、指明方向、指引途径。第三,学研结合。为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提供机会,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等多种渠道,如网络教室,让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方法。第四,检验与评价。以赏识为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必要时给予批评,但重在引导,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第五,扩展和细化。学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其学习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任务的设计不可一刀切,要有弹性,也就是任务的扩展与细化,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
  2.小组合作教学法。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按优生一名,中等生两名,差生一名的比例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内异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优势,实现优生带差生,促进小组成员能力的整体提高;组产同质,实现了各小组间的水平相当,有利于公平竞争。如在学习幻灯片的制作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组幻灯片,教师只提出大致要求,让各小组发挥聪明才智,看哪个小组制作得最好。组内分工非常明确,有的查询书面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图片,有的下载音乐,资料收集完毕,小组成员对设计过程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以使本小组的幻灯片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精美。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既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进而增强了合作意识,产生了更大的学习激情。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一个教学过程,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以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闫祥)

标签:信息技术 浅谈 有效性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