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周记 > 正文

中职学校实行学段制管理初步研究|中职学分制实施最好的中职学校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来自芬兰的学段制对促进中职学生的技能训练是一个很好的方案,能解决中职生学习压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段制;不分班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64-02
  
  2007年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也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和在职继续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教育评价考核制度,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基本形成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
  如何适应新形势,更快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实现教育和产业的对接、学校和企业、专业和岗位的对接、课程教材和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及教学过程对接?笔者拟在芬兰学段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职业教育学段制实践模式。
  问题的提出
  最近几年,中国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教育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扩招导致生源素质下降 最近几年,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招生数量快速增长,由此也带来了生源素质下降的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和深圳宝安的中职招生数都在大幅增长。
  生源素质下降等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生源素质下降,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目标不明确,家长只希望学校帮助“看管”子女,政府希望好学生去读普通高中,中职师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中职学校教学水平低下。一般到二年级时,学困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不得不按进度上课,导致学生跟不上;学校为了满足家长和学生对文凭的要求,不得不对部分学生“放水”,让那些学无所成的学生毕业。
  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下降 部分学生看到有大量学困生存在,变得有恃无恐,不爱学习,造成职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下降,达不到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
  学段制是解决技能训练问题的好方案
  什么是学段制 所谓学段制,就是每一学段内课程相对集中,一门课程从过去一周2节变为一周6~8节。这样,学生可以集中时间学习一门课程,改变了过去一门课的课节间隔时间太长学生容易遗忘的弊端。现在欧洲许多国家都认为芬兰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门课讲深、讲透。学段制这一教学模式发源于芬兰的“不分年级制”,起源于芬兰20世纪60年代在夜校试行的“不分年级制”,在芬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种教学模式开始引进芬兰正规高中,80年代到90年代初,芬兰开始在全国多所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推行“不分年级制”教学模式。1999年1月1日,芬兰政府颁布《高中教育法案》,规定所有高中都采用“不分年级制”教学模式。与“不分年级制”同时实施的还有“学段制”,即将过去的高中3年制改为可伸缩的2~4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可以2年毕业,也可以4年毕业,将以前每一学年两个学期,改为5~6个学段。每个学段6~7个星期,最后一个星期考试。
  推行学段制的依据 (1)学段制符合技能训练的一般规律。技能训练一般分为模仿、熟练、应用三个环节。实行学段制可以集中时间反复强化学生的特定技能,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相关技能。(2)学段制的理论依据――个体差异理论。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情绪和意志、动机等都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每个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和速度都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时学习技能的学生会出现水平差异,严重落后的学生会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学段制实际上是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分层教学。(3)学段制的理论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对于中职生而言,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不是问题,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和自我实现。尊重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实行学段制后,同时入学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处于不同学段的情况,为了维护自尊,学生会努力完成技能训练的任务,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最后达到自我实现这一最高等级的需要。
  学段制的劣势 (1)不分班级,造成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实行学段制以后,每8~9周会重新组班,班主任和学生要重新互相适应,管理难度加大,给学生宿舍分配、集体活动安排都会带来不少困难。(2)集体荣誉感缺失。因为组班时间短,学生和教师都会有“匆匆过客”的感觉,师生感情培养困难,集体荣誉感培养困难。(3)学生之间感情淡薄。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班级内部管理难度加大。(4)对于新事物,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全国还没有学校实行学段制,管理软件、班级管理、毕业核定、实习管理、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规章制度都需要重新厘定。
  我校计算机专业实行学段制管理的工作设想
  专业调研 对深圳特别是宝安区计算机相关职业群的就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在专业设置与岗位对接的基础上,确定计算机专业方向及其对应的岗位。
  编制岗位关键能力表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划分学段 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岗位关键能力分析,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岗位关键能力分析表和职业能力分析表。每个学段一般为10周,其中技能训练9周,综合实训和技能考核1周,技能训练内容基本覆盖一个职业岗位。
  按照工作过程确定技能训练模块,由这些模块组成学段 例如,文员岗位的技能训练模块包括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文字处理(Word)、数据处理(Excel)、计算机及周边设备使用、互联网知识、办公设备使用等。相关技能训练要在9周内达标,通过技能考核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学段的学习。
  制定岗位一般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 其内容类似于教学大纲,但是侧重于技能训练的内容和达标标准。技能训练的内容应该完全契合岗位标准,坚决贯彻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教学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
  学段考核与技能考核 模块内容的考核是相关技能的综合考核。例如,文员模块要综合考核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文字处理(Word)、数据处理(Excel)、计算机及周边设备使用、互联网知识、办公设备使用等内容,全部内容达标后本学段顺利完成,进入下一个学段。没有达标的,要继续留在该学段。
  其他问题 (1)学生毕业资格问题。初步设想,学生学完三个学段,考取中级技能等级证书,经过本人和家长申请,可以提前实习。对于个别学习能力差的,前两学段为必学,第三学段可以选修一个学段后申请提前实习。(2)班级管理问题。学段制下的班主任由任课节数比较多的教师担任,这样能增加学生和班主任接触的机会,也有利于让更多教师参与到班主任工作中。(3)教师工作量问题。学段制下的教师工作量会相对集中,建议允许教师上完200个左右课时,可以申请到企业挂职甚至提前休假。(4)人数不足问题。初步考虑每学段满30人才开班,不足30人的,由两个相关或相近的学段混合组班,由通才教师担任该混合班的班主任,该班主任主要指导学生实训。对于长期留在某学段,学过3遍还没有通过该学段的学生,可以劝其退学或者休学,由其在家自学。如果能够自学通过三个学段,且完成足够的实习时间和任务,可以考虑发毕业证书。
  保障措施 (1)师资保障。由于技能训练模块集中开设,从而造成多个教师同时担任某门课程(训练模块),这对学校的师资要求比较高,一是要求教师能够胜任多门技能训练课,二是倒逼教师不断进修,主动掌握多门技术,加快知识迁移。(2)设备保障。由于同时开设某技能训练模块,这就要求实训设备充足,而该实训结束后会造成一学段(半个学期)的设备闲置。解决办法是多开发仿真教学软件,利用计算机实现仿真教学,解决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3)制度保障。要制定与学段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4)软件平台。专业部要利用计算机的专业优势,由教师开发专门的学籍管理平台,该平台要具备教务、操行、学籍、宿舍管理等模块的功能。(5)专家保障。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学段制下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进行研究,确保改革不偏离职教的政策方向。
  学段制管理的理想模型
  每学期每周开设德育2课时,体育与健康2课时,班会1课时,升旗活动1课时,其他技能训练模块24课时。表2为理想状态下的技能训练模型,仅展示技能训练的模块设计模式和安排。
  实行学段制管理可以增加学生技能训练的压力,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训练的动力,从而解决目前不少学校存在的学生技能训练不达标的状况。希望此文能给中职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隋修志.“7周学段制”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案例[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吕静峰.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学成(1969―),男,安徽天长人,广东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管理,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标签:中职 实行 学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