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周记 > 正文

【根扎在基层,心融入百姓】 融入基层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齐鲁晚报的“张刚大篷车”,一个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字命名的新闻栏目,从2010年3月起,走街串巷,深入基层融入百姓,成功走过了100站。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刚工作室全体记者,长年奔跑在基层、奉献在社区,主动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为居民免费检测食品安全、联合市政公用事业局进社区帮居民解决用水用气难题、带特困儿童参观上海世博会、寒冬送暖、春节助贫、给希望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成为“走转改”的忠实履行者,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齐鲁晚报以“张刚大篷车”为载体和平台,联合济南市政府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爱心志愿者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凝聚起一股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强大力量。
  
  新闻•服务•社区
  
   张刚是齐鲁新闻界的老典型,从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坚持社区新闻报道,在2003年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200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先后推出了“张刚在您身边”、“张刚帮您办”等栏目,深受市民喜爱。
   为了更好地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2010年3月初,齐鲁晚报将“张刚社区工作室”这个采访部门重新定位,鼓励部门年轻记者深入社区,改变过去接百姓热线电话再上门采访的主式,转为主动进社区送服务,在此基础上推出“张刚大篷车”这个栏目,以栏目为总抓手,针对百姓当下最关注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从2010年3月起,“张刚大篷车”借助“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这一契机,连续推出了食品安全检测、网购维权大讲堂、免费鉴宝三项专题活动,一下子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从此以后,本着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原则,“张刚大篷车”每周举办一到两期活动,坚持推进,影响越来越广泛。
   在“张刚大篷车”栏目创办之初,我们确定了“新闻服务社区”的主导思想,首站是联合济南市质监、工商部门,进社区为居民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检测各种蔬菜的农药残留,参与的市民非常多,非常欢迎这种家门口的贴心服务。在2010年冬季供暖季节即将到来之际,“张刚大篷车”联合市济南政公用事业局,开进了济南市泺源街道办事处春元里社区。这是一个老旧的开放式小区,在这里记者和市政公用事业局工作人员一起,给居民现场解答水、气、暖等种种生活难题,深受百姓欢迎。
   2010年济南市迎来全国文明指数测评,“张刚大篷车”组织居民、专家学者,进工人新村社区,和居民一起,寻找“文明短板”,为文明指数测评找差距补不足,深受居民好评。在使用老式燃气罐的济南市无影山等老旧小区,展开燃气安全进社区活动,免费给居民检测用气安全,更换燃气阀门;在世界节水日到来之际,联合济南市节水办到振兴街小区免费给居民更换节水龙头;在世界卫生日,组织居民清理家庭小药箱;在世界环保日,组织环保志愿者回收废旧电池等。
  “张刚大篷车”每期活动,既是对百姓贴心的服务,更是当下百姓最关注的新闻。2011年3月,济南市狗患问题突出,“张刚大篷车”联合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开进济南市燕山小区,现场办公,在居民家门口给狗打疫苗、现场办理养狗登记证等,同时开展养狗安全宣传和咨询服务,得到居民好评。公安民警借助“张刚大篷车”到百姓身边服务,也得到百姓的认可。
   “张刚大篷车”之所以要主动送服务进社区,原因在于,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仅有深入还是不够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从“三贴近”到“走转改”,最终目的是从深入到融入,达到报纸和百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状态。拿社区新闻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里居民的需求每天都在变化,这就要求记者及时了解这些变化,不能仅仅为了新闻而写新闻,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张刚大篷车”这个新闻栏目,就是根据百姓需求,帮百姓解决困难、解决问题的。
  在中宣部等五部门要求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之后,“张刚大篷车”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济南市百个社区建立起“张刚大篷车”联系点,并将“张刚大篷车”开出济南,开到全省,在聊城临清赵建庄小学建立首个爱心图书室,在济宁微山湖孤岛上建立起第二个爱心图书室。
   服务无止境,大篷车是新闻服务的良好载体,所举办的每一项活动,每一项对社区居民的服务,都是建立在百姓最关心、最需求的基础上的。这种互动,在为读者贴心服务的同时,也彰显了媒体的影响力,是真正贯彻“走转改”。
  
  团队•爱心•坚持
  
   “张刚大篷车”已经开办一百期,一路走来,看得见的成绩在报纸版面上,看不见的辛苦,却在报纸的背后。这其中有记者在社区奉献的快乐,也有和读者在互动中收获的感动,但是在这一路走来的背后,还考验着张刚工作室记者团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走转改”,就要带着爱心和感情往下走,不是走一天走一阵子,而是要长期坚持下去。“张刚大篷车”从 开出第一站到第一百站,是团队的爱心和恒心创造了这个品牌。
  刚开始创办“张刚大篷车”这个栏目时,我们就树立了这样的信念: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坚持,带着感情坚持往下走就会得到百姓的认可。在2010年,殷亚楠、林媛媛、尹明亮三位记者,连续负责“今冬送暖”、“助贫迎春”等几个大型公益活动,要捐赠东西的爱心人士和需要捐助的贫困家庭,都纷纷打来电话。几位记者一遍遍地忙着核实他们的家庭信息,又不停地统计、汇聚爱心物资,还得负责为贫困家庭送去爱心款,或把爱心人士领到需要捐助的居民家里,帮他们牵线结对,经常是忙活一天只能匆匆泡包方便面吃,累并快乐着。
   现在看来,作为一名社区记者,没有爱心和恒心很难完成这项琐碎的工作。2010年10月26日,济南突然降温,但此时尚未到供暖期,许多不能参加集中供热的居民家庭,特别是一些低保家庭,蜂窝煤还没有备好,“张刚大篷车”立即启动送暖大型公益活动,号召市民、爱心企业给困难居民送蜂窝煤送棉衣,短短十天时间里就募集到了200多床棉被、上千件羽绒服以及价值上万元的蜂窝煤。在2010年春节前,“张刚大篷车”启动了助贫迎春活动,用募捐到的爱心善款,购买一批食用油和大米、面粉,经过几家对比,最后确定了某品牌的物资,为了省钱,记者林媛媛不停地和经销商讨价还价,为了让对方一桶油能降一块钱,打了近半个小时的电话,目的就是为了能多给贫困家庭买几桶油。时任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由衷地称赞说:“你们做的比慈善部门还要到位。”
   从2011年9月底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捐建“张刚大篷车爱心书屋”,收到一万零四百元的善款,给聊城临清赵建庄小学定做了一批书架,余款用于购买图书。经朋友介绍联系到一家书商,记者尹明亮到仓库里去挑书,他和主管人员不停地讲价,硬是把书籍以半价,甚至三折的进价购买下来,本来能买五百多本的,让他买来近七百本。看着他一本本地仔细给孩子们挑书,书商也被感动了。
  一项新闻策划、新闻活动背后,是这些繁杂而琐碎的工作,需要记者仔细地核对活动的流程、参加人员,各项细节都要一个个落实,不停地打电话联系,有时打一天电话,耳朵都嗡嗡响。这考验的不仅仅是爱心,更是耐心。
  有孩子们参加的活动,必须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为此几位记者林媛媛、尹明亮、陈伟等,都是既当记者又当保姆,生怕孩子有个头疼脑热。读者把孩子们交给我们,是信任齐鲁晚报这个品牌,我们必须对孩子的安全负责。有一次,我们带城里孩子去长清区体验农村生活,吃住都在农家,林媛媛和尹明亮两位记者,紧紧跟着孩子们,怕孩子出一点闪失。这些辛苦和努力付出的背后,见证了一个记者的责任心,虽然报道中能体现的,是孩子们的活动新闻,但背后是记者的心血和汗水。“张刚大篷车”报道的这些新闻和活动,见证的是记者的责任和感情,要是没有爱心、责任心,没有恒心,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能取得一些成绩,更加不容易。
   “张刚大篷车”取得良好的影响力,要归功于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编委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归功于一个良好的团队。2001年以来,齐鲁晚报开拓社区新闻资源,先推出了“张刚在您身边”栏目,在全国率先将记者的大名片挂到社区,后来又推出“张刚工作室专题调查”、再推出“张刚帮您办”,再到现在的“张刚大篷车”,一步一个台阶,这些年来逐渐完成了从一个人的品牌,到一个社区团队品牌的质的转变。
   现在的“张刚大篷车”团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机制:从选题的先期调研、策划组织,再到具体实施、后期写稿,全由社区记者团队来承担。现在社区记者团队逐渐走向成熟,“张刚大篷车”活动也日益成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创新•合作•共建
  
   “张刚大篷车”之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影响力,另一个“法宝”,是得益于利用媒体这个良好的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做好政府和民意的桥梁,联合职能部门进行合作共建,从媒体服务到共建服务,进一步提升为百姓服务的水平。
  在张刚工作室这个团队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记者团队一起研究社区,一起商讨如何跑社区,我们讲一直提倡深入基层,究竟该如何深入基层?基层有什么样的发展变化?我们深入下去了,就必须要研究基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干事情,要是不懂基层的情况,下去了反而添乱。像在老旧社区里,居民的需求是如何捅下水道或者小区公共卫生谁来管理等,而在高档居民社区里,居民需要组织精彩的文化活动、组织车友旅游、开Party,甚至研究物业、业委会、如何开展居民自治。这种种新情况新变化,都要记者在深入基层中去研究,自己要成为一个社区研究的专家,才能创新性地开展采访工作。
   创新服务,也是“张刚大篷车”追求的另一个目标。在2011年济南市两会期间,我们利用张刚是济南市人大代表这一身份,联合几位人大代表,深入到济南市和平路社区,调研小区环境整治情况,把从社区里听到的民意,捎到两会上去。在2011年全省两会期间,我们联系了一批山东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调研酒驾,代表委员们到治酒驾现场,与交警们一起查酒驾,到劳教所调研酒驾刑拘案件办理情况。
  在“走转改”活动中,为进一步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我们与济南市城管局城、市政公用事业局等部门,建立“社区共建”联系点,共同为市民服务。早在2010年12月,“张刚大篷车”就与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进社区,与市民代表面对面交流水、气、暖难题。2011年,“张刚大篷车”与市政公用事业局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共同进社区为百姓服务,在一年时间里与市政公用事业局走进了100余个社区,到居民身边去“听批评、查问题,找差距、办实事。”对于市民提出的问题,市政公用事业局能解决的会当场安排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也给居民做好解释,再与社区有关部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2011年9月28日,“张刚大篷车”与济南市公交总公司建立共建联系点,在12辆公交车上挂起“张刚大篷车”大名片,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除了社区团队记者之外,“张刚大篷车”还组织起了一批志愿者队伍,济南大学等高校的志愿者队伍成了“张刚大篷车”的义工,全国拥军模范齐亚珍组织的“兵妈妈爱心团”,也成了大篷车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的加入,让“张刚大篷车”更有影响力、更有活力,组织活动也更加顺利。
   正是在这种共建、服务的过程中,“张刚大篷车”赢得了百姓的称赞,受到百姓的欢迎,同时,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中,一批年轻记者迅速成长为报社的骨干,像年轻记者林媛媛,天天坚持在基层跑,成了百姓最喜欢的记者。而张刚社区工作室,被评为山东省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
  现在,齐鲁晚报“张刚大篷车”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已成为齐鲁新闻界的一个品牌,这是报社倡导的“根扎在基层 心融入百姓”这一服务理念的成功,更是坚持“走转改”取得的成功。
  百期活动,是成功,更是开始。“张刚大篷车”并没有原地踏步。在“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上,又与25个职能部门达成共建协议,并在社区建立共建联系点。与职能部门共同携手,借用他们的力量,去解决百姓的难题,“一个点照亮一大片”,产生了核变力量,这又是一个创新。
   “张刚大篷车”是齐鲁晚报“走转改”活动的一个缩影,齐鲁晚报不走过场不走形式,一以贯之,通过建立考核引导等多种规章制度,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在深入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办报理念,在坚持完善办报文化中不断创新报道形式,真正实现了从贴近到深入,从深入到融入的转变。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12月上)
  编后:
  现实生活中,一个记者能有多大的作为?一个栏目能有多大的作为?
  齐鲁晚报名记者张刚,多年来坚持深入社区,并在坚持中不断创新,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个栏目,到一个平台,再到一系列活动,不仅“走基层”,还“帮基层”,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用新闻服务于社区建设的道路。
  “张刚大篷车”以其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新闻工作,一要坚持,二要创新,要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

标签:基层 融入 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