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全民健身对策与措施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内容和运行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就“体系”的现状与改革,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广泛了解居民的反映;再辅以文献、访谈、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以明确的数据说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施中的成绩与不足。同时,通过征求专家的意见,对“体系”在建构及运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的剖析,并提出合理的针对性建议,为其改革与发展提供对策。
  关键词: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调查研究
  
  全民健身事业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文明、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将建成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到2010年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也成为当今研究的一个主题。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占贵州省总人口的38.7%,总计1485万人。因此本研究选择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研究论题,研究目的在于促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得以完善,进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内容和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相关的访问,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基本框架。召开了由5位专家组成的小型座谈会,就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研讨,删除了一些与研究无关的问题。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78份,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为83.5%。同时对贵州省民族地区地(州)、县(区)体育局及民族事务宗教局、文化局、旅游局等单位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86份,经检验剔除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79份,有效率为79%。通过调查及田野实证了解当前建设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基本情况。
  2.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对抽样调查94名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
  2011年8月22号至10月20号分别对贵州省黔西南、铜仁、毕节、六盘水、黔东南、贵阳市体育局领导,以及大众健身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的94名研究对象的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2.2健身理论指导系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政策法规
  《体育法》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政策及法规的颁布是保证全民健身在整个体育工作中的地位的基础。调查发现,选择知道《体育法》的有12.0%;知道《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24.6%;两者都知道的有39.5%;综合起来对于政策有了解的人数比例有76.0%,约占整体的四分之三;两者都不知道的有24.0%,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对此毫无了解。
  因此,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在未来的“体系”建设与运行中,除了一方面应深化政策法规的改革与发展,继续细化充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将之丰富为符合新时期全民健身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民健身计划》外,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对于政策法规的普及与宣传。
  2.2.2全民健身计划了解情况
  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知道且了解全部内容的占8.4%;知道且了解部分内容的占40.1%;知道但不了解的占40.7%;回答完全不知道的占10.8%,这说明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要看到依然存在不足,对于计划内容不了解的人数比例合计51.5%,知道且了解全部内容的人数仅占8.4%,约为整体人数的十二分之一。因此,应继续加大对计划内容的宣传力度。
  2.2.3体育健身意识培养现状
  体育健身意识的养成指数是衡量理论指导系统建设成效的主要参考指标。本研究以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健身的重要性认识为指标,从这里可以看到,有92.2%的人认识到了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并且将之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只有7.8%的人对于健身的重要性感觉无所谓或者一般。这说明了全民健身事业是关乎人民群众自身的切实需要的事业,同时也可以看到全民健身事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态度决定行为,因此,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前体育意识颇为乐观。
  2.3健身活动服务系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3.1体育健身场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受健身活动服务系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课题组成员2011年8月20号对贵州省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广场健身的群众及体育文化局的领导做了问卷及访谈。文体局有资料统计,上级拨款每年至少有30万其中共有25万建设场地,5万再配给相关器材。以下是黔西南2006年―2011年场地分配情况。
  以上场地一般要求修建在农村学校及乡村运动广场,场地可以达到充分利用,参与的人群较多,场地利用率较高。但是调查中发现仍有部分未建学校及广场的场地利用率较低,堆放了一些民用垃圾、杂物及晒的衣物,没有合理地利用场地。
  2011年9月―10月对六盘水、铜仁、毕节等地的调研统计分析显示:以上地区健身活动的宣传、咨询、技能传授、器械租赁、活动中介等服务产品相对欠缺,有效供给相对匮乏。加之农村乡(镇)的财政比较困难,在保障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当中,80%的乡(镇)体育经费只是临时性地东拼西凑,地方财政并没有专项支付,在惠及体育服务权益上,建立必要州、县(乡)镇(村)的群众体育组织只是形同虚设,保障农村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差而且简陋,体育主管部门所起的作用、行政权限和使用经费非常有限,导致全民服务系统不完善,少数民族群众在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权益方面举步维艰。
  2.3.2健身活动组织现状与相应管理政策制定的现状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有46.7%的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内并没有健身活动的组织;达到2次以上的比例合计仅有36.6%。《纲要》提出的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中针对社区提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活动场地,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一支体育指导员队伍。”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达到目标中提出的“二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仅有36.6%,结果显示社区中对于活动的组织现状很不理想。目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仍缺乏统筹规划和必要的管理措施。社团的组织形态和职能均缺乏必要的法规制度加以保障和规范;主管部门应思考如何寻求有效的制约措施。考虑到实际情况,应该以现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应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推进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全民健身的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系统建设的对策
  3.1提供政策法规援助,建立表彰机制。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群众体育政策法规的援助、科学宣传和评估表彰工作。该体系的建设应该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党的重要文献》《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法律基础,提供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以国家资助西部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宣传文化中心为契机,结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实施的“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文化部组织实施的“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广电总局组织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发挥这些项目和设施的示范与折射作用,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进行富有成效的宣传与鼓动,开辟或扩大全民健身方面的专栏、专题,评选精品健身工程,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表彰先进、重在建设”的全民健身活动评估表彰机制,实现评估表彰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2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方面为补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奠定其建设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它们制约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方向、规模、速度和水平。目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提供给全民健身活动的支撑力还很薄弱。要实施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方面为补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注重场地设施的建设。
  3.3完善组织管理。
  在由政府职能部门、宗教事务、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负责人组成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要成立地(州)、县(区)、乡(镇)全民健身群众组织,其宗旨担负起发展当地群众体育事业的责任,将群众体育工作由部门性工作提升为政府性工作,由体育部门专职工作转化为全社会、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强化对群众体育事业的领导力量和领导力度。并以各体育协会为辅,积极联系社区、乡(村)群众体育组织,形成以健身运动项目为主线,以街道、乡村站点为基础,以学校、社区、乡镇为重点,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自愿参加为原则,以非营利性为主体,以不同阶层的人群参与为特点,以社会化为方向的群众体育组织,最终构建市、县呼应,独立运作,上下交流,横向联系,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体质健康水平负总责、负主责的格局。
  3.4将民族文化项目融入到全民健身项目中。
  将民族文化的基因融入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当中,不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社会文化生活,铸造了西北特色的全民健身工程。如“骑马”、“射箭”、“摔跤”、“民族舞蹈”等项目是开拓全民健身工程的宝贵资源,此类活动可以促使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人们对各类体育活动产生强烈兴趣,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健身活动,用健康向上的健身活动占领群众体育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Z].1995.6.
  [2]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5:75.
  [4]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际大众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M].内部发行,2001.1.
  [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2.
  [6]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L].国家体育总局,2000.12.
  [7]董新光.对全民健身体系基本涵义、特征和架构的讨论[N].中国体育报,2003.5:29(7).
  [8]裴立新,周兰君,周结友.全民健身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9:49-52.
  [9]续川.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6.5:6-8.
  [10]徐焕新,董新光.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1-5.
  
  贵州省民委、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少数民族体育人类学研究中心专项资助项目。

标签:贵州 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 少数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