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景的作文 > 正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学习中的能力培养】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解决问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规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纵观1-6年级的西师版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解决问题”这一板块内容有信息丰富的“主题图”,有富有童趣的“情境图”,有营造氛围的“场景图”,它们成为呈现信息、孕伏问题的主要载体。它在小学两个学段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多数例题都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对话的形式适当给出了一些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尝试。但与此同时,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不少困惑和冲击,普遍感到现在的“解决问题”真是难“解决”。学生学起来更是手足无措。我们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对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尝试,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使“解决问题”教学行之有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从中体验解决问题成功后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对“解决问题”教学的认识
  2007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征求意见,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解决问题的目标修改调整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美国数学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口号,即是认为应当以“解决问题”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现在,“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数学教育领域的主题之一。也共同认为:“解决问题”是指综合地、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书序内部的问题;而作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还应当努力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
  这里的“解决问题”的含义是广泛的:从内容上看,比过去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覆盖面要广,贯穿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运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上看,正如课程标准里写到的,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导下的新教材,解决问题作为各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全融于其他学习领域之中。它以丰富的呈现方式、新颖的题目素材、强烈的问题意识、多样的解题策略、全面的目标定位,构成了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
  二、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应该培养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新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学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关注问题理解,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提出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对问题的感知力和创造想象力。”也就是说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数学上的问题,而发现一个问题却是创造性的问题。实践证明,有些学生不会解决问题或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往往缘于不能很快找到有用信息,不太理解题意。一旦找到有用信息,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就清楚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仔细看图、读题的好习惯,通过看懂题意、读通题目来弄清情境中给了什么数学信息: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有关联的,哪些是相对独立的。如对一些关键性题眼的阅读,“增加了”与“增加到”的区别;“大于”与“不小于”(包括大于和等于)的理解等,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解题结果却相差甚远。还可以采用专项集中训练、组织“信息寻找”小竞赛、评出最佳“小信息员”等活动,切实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是在抓住信息收集、处理的同时,还应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关注问题的“感知、发现、提出”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毫无疑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有影响的。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才能从已知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为进一步解决问题作好充分的思维准备。
  (二)重视学生思维训练,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影响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对信息的选择、问题的理解及解决问题策略的运用等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作用。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控制着学生在解决问题活动中对有关知识、技能的选择和应用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数学事实观察的敏锐细致程度、对数量关系分析的透彻性、全面性及推理的正确性都是思维能力影响解决问题的具体体现。数学家加里宁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种思维体操,确实能够增强思维本领,提高科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善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角度思维。如西师版三年级下册p113第7题(如右图),求窗户离地面有多高?学生最初看到题,尽管数字简单,但信息多还是无从下手。这就要求学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全面观察和综合分析,当时我就让学生同桌思考,并点拨他们要找到所求距离与门或窗的关系。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的做法都是与窗户比,1.9+0.3-1.4=0.8m ,我又问,还有其它解法吗?其中一位同学举手答:我是这样想的,与门的高度比,窗户离地面的距离就是1.4-0.3=1.1m,1.9-1.1=0.8m。这就是学生换位思考的结果,训练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法宝”。但在目前的新教材中,老师们却疑虑重重,似乎有意无意地在淡化数量关系,担心被戴上“观念落后、方法老套”的帽子。其实,《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新教材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根本没有放弃数量关系,只是不要过早建模,不要玩一些过于拗口、过于繁琐的文字游戏罢了。当然,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需要长期的、规范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为此,我们从“解决问题”教学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这一环节,逐步教给分析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四)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还可以培养综合能力
  解决问题时,学生不但要有分析能力,还要有综合能力。即既可以正向思维方式“由因导果”,一步步向所求问题推进;也可以逆向思维方式“从问题入手”,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条件未知?层层拨开,直到找到已知条件为止。
  三、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
  传统的应用题条件不多不少,数量结构明显,使得学生用于数学抽象的思考较少,到了最低限度,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受到了压抑。而新教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在不断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问题呈现要动态化、多样化,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解决问题”素材的呈现方式上必须变静态的单一的呈现方式为动态的、多样的呈现方式,并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样化探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时,我没有按照植树问题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得出若两头都种树时“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的数量关系上,而是精心创设“我当校园绿化设计师”的情境,让学生为在操场周边种树设计方案,并根据各自的方案计算出所需树苗的棵数。然后让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方案,并说出理由,接着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策略进行类比归纳,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总长÷棵距=间隔数”,棵数有可能等于间隔数(只种一端),有可能等于间隔数+1(两端都种),有可能等于间隔数―1(两端都不种)。整节课,连续不断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了数学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学生操作验证。
  操作验证法就是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系列操作活动设计解题方案,验证方案的合理性,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重视操作验证是西师版教材最明显的特征。在教学中重视它,的确具有实效性,能使学生把抽象的问题通过操作验证解决。比如,学习租船问题时,(出示课件)湖边既有大船,又有小船,如果我们知道:大船6人/船,小船4人/船;男同学去了16人,女同学去了20人。一共需要多少只船?要解决怎样去租船呢?同学们可以利用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还可以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设计租船的方法,老师看哪一组的同学最能干,设计的租船方案最多?小组合作。话音刚落,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你画,我也画;你算,我也算;你摆,我也摆,人人兴趣高涨,自个儿设计方案。汇报展示时,学生更是积极,抢着发言
  这样,学生在操作验证中轻松愉快地解决了租船问题。既为学生灌输了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同时为后面解决怎么租船最合算这个教学难点也奠定了基础。
  (三)从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思维能力。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答案不唯一或问题的解决途径多种多样。应该说,相对于传统的封闭性而言,适当地补充一些开放性问题,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数学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是有益的。数学教学主要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开放性练习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机械重复的练习,枯燥乏味的练习,烦琐的死记硬背,基本上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还很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要克服这些弊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设计数学练习时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其他素质发展的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下面是我执教的两道练习题.

标签:解决问题 浅谈 小学生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