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人的作文 > 正文

弘扬中华文化,,塑造民族形象_矛盾在子夜中塑造的民族资本家形象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民族文化是民族特有的社会现象,对于民族形象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不言而喻,民族发展的独立性也面临严峻挑战。高举中华文化的旗帜,促进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是塑造中华民族在现代世界崭新形象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华文化 民族形象 弘扬 塑造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82-02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积累的结果。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文化不仅包括一般的精神文化,也包括社会发展中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或及其成果。文化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成为研究和发展社会的重要依据。由于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而且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存在形式,所以其对民族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民族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处不在的,为相应民族形象的塑造提供了独特的精神动力和规范标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它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到人们灵魂的深处,成为中华儿女灵魂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悠久的中华文化对于民族形象的塑造功能显而易见的,比如,在与外来民族的交往中注重平等互惠,强调礼尚往来,成就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崇高形象;在人与人交往中,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相互帮扶的道德形象;在抵御外侮、捍卫自身独立的斗争中形成的万里长城精神,则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斗争的形象;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长江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传承不绝形象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多年历史的熏陶下,中华民族塑造了热爱民族社会、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谦虚宽容、开放创新等民族形象。不仅如此,崇高的民族形象也不断推动着中华文化向前发展,使中华文化不断得到提升。可见,民族文化对民族形象的塑造功能是鲜明的、有益的,所以积极传承民族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丰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持久而强劲的生命力的先决条件。在开放和竞争的社会中,越是民族融合的紧密越是要用优秀的民族文化来塑造自己以体现自身的独特价值。在古代社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形象,而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崭新背景下,中华民族将以什么样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需要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是民族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首先,民族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结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个性和强调特色的社会,任何真正能得到世界广泛认同和尊重的民族,首先都是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根基的民族。相反,一旦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灵魂,该民族也将必然地为世界所遗忘。正如冯骥才所说:“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是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的灵魂,是该民族之所以为该民族的根本。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的熏陶已使炎黄子孙在骨子里具有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崇高而伟大的民族形象是以优秀的中华文化作为基础的。可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绵延不绝的必然环节,但是民族文化只有在历史中不断发展才有自己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所以,积极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其次,弘扬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世界文明,勇于创新、不甘落后是中华民族留给世人的光辉形象。当前,中华民族与世界的距离依然较远,如何尽快缩短与世界的距离是当代中华儿女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说明,任何脱离于中华民族实际的现代化之路都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之路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已有的条件,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则是中国现代化之路首要的社会基础。世界历史证明,一个民族要赢得世界的尊重,首先得尊重自己的历史。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多种多样,但脱离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是不可靠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照搬外来模式的现代化得不偿失,没有民族性的现代化必将成为其他民族的附庸。所以,中国要改变在近代史中形成的贫弱落后、愚昧无知的形象就必须实现现代化,而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中华民族已有的民族特性。
  最后,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任何人都生活在相应的社会中,都必然地属于某个民族,而民族文化则是孕育民族成员健全人格的温床。任何健全人格的形成都离不开相应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崇高的人生价值也必须建立在对民族历史的高度认同基础之上。因此,积极弘扬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个体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培育个体对民族的崇高热爱之情。尤其是在现代开放竞争的世界中,各种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对民族成员的精神世界产生重大冲击,这是现代社会对民族这种特殊存在的严重挑战。培育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是每一个民族,包括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实施的行为。事实证明,一个没有民族文化作为基础的人是不健全的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往来越来越密切,俨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异质文化的碰撞既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也必然会对相应的民族文化产生冲击,当然也会影响民族文化对民族形象的塑造功能。如在阵阵“韩流”中,一些中国人盲目的模仿西方文化,有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认为是土气。同时,某些民族文化正面临着绝迹的危险,某些传统正被人们逐渐淡忘。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民族正在掀起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的浪潮,甚至倡导拯救某些中华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在当代的悲哀,是对崇高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形象的玷污。对此,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认真反省和检讨。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曾塑造过不同的形象,其间既有令人敬畏和赞叹的形象,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发源地、丝绸之路等。也有愚昧落后的形象,如近代史上保守封闭、盲目自大、割据混战、民主法制不健全等。以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来塑造中华民族在当今世界的崭新形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这不是民族文化的复兴主义或民族文化的沙文主义。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既有属于精华的,也有属于糟粕的,还有不完善的。所以,弘扬民族文化以提升自己在当今世界的形象既要坚持积极继承的态度,也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批判。对于一切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都应该积极吸收和利用,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既坚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方向,又能在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地发展民族文化才是真正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因此,以中华文化塑造自己的民族形象必须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只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大发展,并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同。为此,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塑造中华民族在当代世界崭新形象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责任编辑:高照〕

标签:中华文化 弘扬 塑造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