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人的作文 > 正文

浅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系到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资料对事业单位活动反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已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与建议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可以有效地堵住漏洞,防止各种舞弊和腐败的发生。下面谈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和措施。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事业单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事业单位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事业单位领导者内部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某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单位职工也习惯于主要领导说了算的工作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没有坚持住会计的最基本功能:核算与控制,而且,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 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 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构筑内部管理的基本要素,建立起规范、科学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不仅是日益加强的事业单位内控监管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目标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内在要求。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事业单位行之有效地内部控制规范,也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时间经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然在基本理念、原则、方法等方面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但设计思路主要是针对企业,对事业单位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相对较弱。实际上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
  3、预算编制相对薄弱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大部分采用“收支基数法”(基数加因素法)。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这种编制方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国家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预算就显得简单粗糙,造成预算调整过多、约束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损害了政府预算的权威性、可监督性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
  4、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
  目前,内部审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有的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对单位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评价涉及不多,无法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了重考核,轻内部控制的现象。
  ■二、健全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要从单位领导到一般职工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人本主义”是增强自律意识的根本,内部管理其实就是人的管理,一切活动离不开人。每位事业单位的员工应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树立起“制度大于人情”的思想,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严肃性;要树立“内部管理全员参与”意识,让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管理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同时,单位负责人应当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的措施表现在: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事业单位应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各行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根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其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要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配,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如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由两人分别掌管,等等。一般情况下,每项经济业务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以上部门分工完成、经济业务的重要环节要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相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相分离,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相分离,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相分离。关键性的岗位可以实行轮换制度。
  2、会计系统控制
  依据《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来制定内部会计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完整。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所包括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账簿设置与记账要求等内容来组织核算。
  3、财产保护控制
  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免在受到意外损失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建立资产档案,按照规定对其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状况定期进行报告和分析说明。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对其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4、预算控制
  单位应加强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过程,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
  5、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在具体业务分工上,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人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一系列程序,以便为达到该组织的目标提供合理保障。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单位之中,并随着单位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而适时改进。内部控制是由单位中各个层次的人员共同实施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采取措施不断使其进行完善。只有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08
  [2]刘宁.浅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经济,2008
  [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编: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辅导用书精讲.2008
  
  (责任编辑:张雄辉)

标签:浅析 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