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改变心理学的

时间:2017-04-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阅读体会

南芝钰

理学院

个人主要看法和观点:

1、心理学的确是一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科学。

以前总感觉心理学就像政治等学科一样,属于纯理论性的。然而书中的四十项研究采取了各种科学方式,通过严密思考而设计了实验过程。比如研究十五“心中的地图”在实验一“潜伏学习实验”中,设置控制组C组、无奖励组N组、延迟奖励组D组,三组分别控制实验并统计绘图。在实验二“空间定向实验”中通过假说演绎法进行实验得出与以往刺激反应理论不同的结论。看到此处内心一阵澎湃。研究三十二“拥挤导致行为失常”等也采取了各种非常有意思的手段。不得不说,心理学的研究确实很吸引人。

2、心理学是丰富而有趣的。

在书中我得知了许多人类心理的奥秘,并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比如研究四“小心视崖”中,吉布森和沃克持着“先天论”的观点进行研究,又留下了一系列的疑问。还有研究六“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人只要睡眠就会做梦。REM睡眠阶段和NREM睡眠阶段交替出现,而做梦仅出现在快速眼动时期,即REM时期。当然还有REM-REBOUND效应,机体通过这个机制来补充做梦这件事。等等等等,各种好玩的东西数不胜数。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研究真的非常有趣,我感觉我已经快爱上它了。

3、研究的工作是复杂而艰辛的。

所有研究同其他理科实验一样,在开始前需做充分准备,同时心理学大部分实验需要做很广泛的实验。时间跨度普遍较长,会耗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时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或是实验的伦理问题等,还需为被试做数年的追踪分析研究。由此可见,心理学研究的工作是复杂而艰辛的。一个合格的心理学研究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充分的细心。类似的研究比如:研究十三“希望导致结果”、研究二十“让你愉快的控制力”,最可怕的应属研究四十’无条件服从”了。

4、心理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研究成果并不仅仅是结论性的,它们可以应用于实践。 如研究十二“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研究十三“期望导致结果”......研究十六“感谢记忆”联系法律效应,在记忆重构及目击者证词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研究十七“爱的发现”联系子女亲人感情的建立,对父母与孩子感情的培养有重大影响。

5、反映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管理。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36到研究里的很多思想经久不衰,那个时候提到的问题一直存在,一些方法仍适用于当今社会。

6、其他细节性的收获:如研究十九“你的品德如何”等解答了我一直思考的道德水平问题。主要困惑与问题:

1、研究六“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这里的研究成果如何解释梦游的情况?

书中说:“研究表明,在REM睡眠期间,人们并不经常活动身体。来自大脑的电化学信息可

以麻痹我们的肌肉使我们不用记肢体去演绎梦境。从而避免了伤害自己或者出现更糟的结果。”那么,梦游主要是因为大脑的电化学信息出现了错误吗?

2、研究九“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中提到过心理神经免疫学分支。其中有一部分讲到利用经典性条件反射来提高人类的免疫系统反应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比如说利用能提高自己免疫反应的音乐这个特定的经典条件,随着音乐响起我们的抵抗力会对音乐自己做出条件反应,即免疫力得到增强从而战胜疾病。但是依据现如今的科学研究,人的免疫调节并不仅仅是神经调节,并不仅只靠反射活动来调节。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同时假设可以生成这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应是否具有特异性,而不是普遍适用的呢?

3、依据研究十三“期望导致结果”,实验人员的期望效应对科学研究的威胁应该如何消除?同时该研究自身是否也步入了同样的误区?

4、研究十六“感谢记忆”在研究过程中,问问题的环节里,提问的方式是否会对回答者产生影响?而在一周后所有被试返回重新答问题时,是否有情绪因素影响?我认为他们应该增设一个问答环节,以防被试对题干有疑问。

5、研究二十“让你愉快的控制力”中说,提高个人力量和控制力不仅影响着人的愉快心理,而且还影响人的健康。我疑惑,这种控制力来源于哪儿,凭借什么发挥作用?难道真的不是凭借心理作用,而是像书中说的那样凭借基因表达出性状吗?

6、研究二十三“观察你的情绪了吗?”f MRI测谎甚至可以记录思想,那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它的应用?

7、研究三十“你将再次获得防御”,我认为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难以科学验证就像牛顿第一定律没有办法科学证明一样。但是对书中举的论证例子同性恋恐怖症研究我有一点疑问, 而研究过程中,在不让被试察觉的前提下,如何确定实验者对被试性唤起信号强弱的划分是科学而严谨的呢?

篇二:改变心理学的项研究三

改变心理学的项研究三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

始这一天。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研究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

研究2 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

研究3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么?

研究4 小心视崖

第二章知觉和意识

研究5 所见即所学

研究6 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

研究7 梦并不浪漫

研究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

Nicholas Sanos认为催眠不过是一种提高了的动机状态。

一理论假设

二方法没有介绍某个特定实验而是总结了多人研究。

三结果和讨论

催眠术中两个关键因素使人们相信其是一种被改变了的意识状态:

被催眠的被试认为起行为是不随意的

被催眠的被试会产生某种期望

四研究发现的意义:

人们不可能在违背自己愿望时被催眠——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五近期应用:

1支持者:

2反对者:

3另外一种观点:催眠的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塑造。

第三章学习和条件反射

研究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avlov

经典条件反射

研究10 情绪化的小艾尔伯特

华生

基本目标:1证明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起源于学习和条件反射2证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

——行为来自于无意识——是错误的。

批评:1该研究的伦理道德

2怀疑华生关于这些恐惧会无限持续下去的假设。“消退”

应用:广告

近期研究指出恐惧症中家庭在生理方面的作用比环境方面的影响要大的多。

研究11 敲敲木头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情境——行为——结果——强化=学习

——惩罚=不学习

理论假设:迷信行为:敲打木头忌讳从梯子下面走携带一枚硬币??非关联性强化这

种强化与特定行为间并不一一对应但人们却相信因果关系的存在。

方法:斯金纳箱中的鸽子

结果:鸽子变的“迷信”了

讨论:迷信的消退非常难——人们的期望值很高

批评和后继研究: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

近期应用:1人们在睡觉时可能比清醒时更迷信

2检验了强化对注意缺陷性障碍/多动症的作用

讨论:迷信行为有其积极的功能(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

篇三: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生物学和人类行为

研究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

研究2 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

研究3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么?

研究4 小心视崖

第二章 知觉和意识

研究5 所见即所学

研究6 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

研究7 梦,并不浪漫

研究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

Nicholas Spanos认为催眠不过是一种提高了的动机状态。

一 理论假设

二 方法 没有介绍某个特定实验,而是总结了多人研究。

三 结果和讨论

催眠术中两个关键因素使人们相信其是一种被改变了的意识状态:

被催眠的被试认为起行为是不随意的

被催眠的被试会产生某种期望

四 研究发现的意义:

人们不可能在违背自己愿望时被催眠——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

五 近期应用:

1支持者:

2反对者:

3另外一种观点:催眠的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塑造。

第三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研究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Pavlov

经典条件反射

研究10 情绪化的小艾尔伯特

华生

基本目标:1证明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起源于学习和条件反射2证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行为来自于无意识——是错误的。

批评:1该研究的伦理道德

2怀疑华生关于这些恐惧会无限持续下去的假设。“消退”

应用:广告

近期研究指出恐惧症中,家庭在生理方面的作用比环境方面的影响要大的多。

研究11 敲敲木头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情境——行为——结果——强化=学习

——惩罚=不学习

理论假设:迷信行为:敲打木头,忌讳从梯子下面走,携带一枚硬币??非关联性强化,这种强化与特定行为间并不一一对应,但人们却相信因果关系的存在。

方法:斯金纳箱中的鸽子

结果:鸽子变的“迷信”了

讨论:迷信的消退非常难——人们的期望值很高

批评和后继研究:卡尔 罗杰斯人本主义

近期应用:1人们在睡觉时可能比清醒时更迷信

2检验了强化对注意缺陷性障碍/多动症的作用

讨论:迷信行为有其积极的功能(从事危险职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迷信)

研究12 观察到攻击行为??作出攻击行为

班杜拉模仿

一 理论假设:

1观察到攻击行为的被试无论榜样是否在场,都会模仿成人做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2对于观察到非攻击行为的被试的儿童,他们的攻击性不仅比观察到攻击行为的儿童更低,而且也明显低于无榜样的控制组儿童。

3“模仿同性榜样的行为远远超过异性榜样的行为”

4“由于在社会上,攻击行为主要是一种机典型的男性行为,所以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模仿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在给被试呈现男性榜样时差异更明显”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成人的行为向儿童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这种形式的暴力行为是允许的,这样就削弱了儿童对攻击行为的抑制。

五 后继研究:在特定的条件下榜样的暴力影响可以被改变:奖励/惩罚

六 意义:

1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儿童的新行为是怎么样通过简单的模仿成人而习得的,甚至成人可以不真正出现。

2为数百项关于人或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https://www.ship.edu/`cgboeree/bandura.html)

第四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研究13 期望导致结果

自我预言实现罗森塔尔 聪明鼠/笨老鼠 双盲实验学校教学

一 理论假设:“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 方法:橡树学校的学生

三 结果

四 讨论: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转化成了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1 低龄儿童的可塑性一般比高年级的儿童强

2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未能在教师的心目中形成牢固的印象

3 在教师把对学生表现的期望传递给学生时候,他们不经意间使用的微妙方式更容易影响和带动低年级的学生

4 低年级教师对学生传递期望的方式与高年级老师不同。

五 研究意义:

激起人们对IQ测验进行争论。

六 近期应用:

人际期望理论

研究14 给别人留个好印象

阿希 人是怎么样在心理或者认知上组织各种互不相连的特征,并产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一 理论假设

假设人有5种不同的特征,A,B,C,D,E。

理论一:印象的形成就是把这些特征简单相加的结果:

理论二:一体化模式,每个个性特征之间是彼此关联的。

他所关注的是个体在对他人形成某种整体印象时的认知过程。看中的不是印象中的情绪成分,而是认知成分。

“热情—冷酷”研究

二 方法

10项实验报告研究

“核心”特征“边缘”特征

在每项研究中,两组被试除了在形容词表中有一个词有不同以外,其他情况都相同。 “热情—冷酷”“有礼貌—粗鲁”

三 结果

测量:1被试对被描述者所写的简介2 计算不同组的被试从18对形容词中选择每个词的人数的百分比。

“热情”组的选择褒义词的百分比高的惊人。

但“有礼貌—粗鲁”两组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四 讨论

观点:1 某些性格特征扮演着核心特征的角色,而其他性格特征则属于边缘特征。 2 个体的思维过程中这些性格特征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五 批评以及影响

1批评: 不是对真人进行评价,只是围绕着对人的描述来进行的。

凯利在真实生活中重复了该实验。“热情—冷酷”的教授。验证支持阿希的实验结果 2 影响 认知心理学

六 近期应用

对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有深远影响。

1 后继研究证明虽然“热情—冷酷”的教授在受学生喜爱方面会有差异,但并不影响学生对老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

2 选择朋友,约会对象,合作者和雇员时,除了约会对象外,人们更注重人格品质而最少关注外表。男性比女性更加注重外表信息(特别是选择约会对象时),而女性而更注重人格品质方面的信息。

3 网络人际关系的独特之处,改变了印象形成的规则:

A人们在彼此认识之后仍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匿名状态

B 外表对亲密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大大减少

C 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的身体距离的作用显著降低

D 个人对新人际关系的发展速度的控制力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中的。

研究15 心中的地图

托尔曼 Tolman “认知—行为主义”

一 理论假设

1 如果不对刺激和反应同时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考察,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学习的本质及其复杂性。

2尽管内部认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分析可观察的行为而客观的,科学的推断。

二 方法和结果

1 “潜伏学习实验” 3组小白老鼠 A 控制组B无奖励组C延迟奖励组

2 “空间定向”实验训练老鼠走迷宫,然后将原路堵住,老鼠最总选择距先前食物出现位置最近的路线,而不是刺激反应理论应该选择的路线

三 讨论

对社会环境所形成的综合地图对人类而言是有益的,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有可能使人陷入消极状态之中。

当老鼠有过分强烈的动机(过于饥饿)或者受到过多挫折时,倾向于形成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

四 后继研究和应用

1影响了认知心理学

2环境心理学(规划环境使之与人类认知地图想吻合)

3旅游领域用托尔曼的思想来检验那些到尚未开发的崎岖的旅游的人是怎么对那些地区形成认知的。

4 有关网络心理学的研究:上网时的“心理地图”

研究16 感谢记忆

罗夫特斯Loftus 目击证人的证词可靠性

一 理论假设

探讨含有假定前提的问题对改变人们关于事件记忆的作用。

二 方法和结果

1 实验一 观看短片提问A组“轿车闯过停车路标的车速多快?”B组“轿车右拐时车速多快?” 最后提问“轿车前面是否有停车路标?” 两组的回答有显著性差异。

2 实验二 延迟记忆测验问题的措辞改变了被试关于目击事件的记忆。

3 实验三 提问中的一些错误假定的前提是否会使目击者在重建对某(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改变心理学的)事件的记忆时,把未曾出现的事件中的物体包括近来。两组的差异显著。

4 实验四 进一步验证实验三,仅仅提到某物,(你是否看到谷仓?) 是否可以使被试把它补充到记忆中去。 直接提问组和错误假定组的差异存在显著差异。在直接提问组与控制组之间也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

三 讨论

记忆存在重构

四 近期应用

目击证人领域 Loftus也研究被压抑的童年记忆

第五章 人的发展

研究17 爱的发现

哈罗

一 理论假设

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以外,应该还有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

二 方法

1代理母猴:木制母猴与铁丝母猴

2“矿场研究” 把小猴子放到陌生的环境中,设置三种情况:A仅出现木制母猴B仅出现铁丝母候C两者都不出现观察小猴子的反应。

3 最后探索小猴子和代理母猴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否具有持久性。

三 结果

1 偏爱木制母猴,甚至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小猴子,与木制母猴呆在一起的时间也比与铁丝母猴一起长。

2 “旷场研究”进一步证明小猴子对木制母猴的依恋,

3 依恋的持续时间很长,寻找安全感的需要比探索自然的趋向更为强烈。

四 讨论

接触安慰对小猴子与母猴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所得的结论与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的观点背道而驰。改变了心理学。

五 批评与研究发展的意义

1 批评 人类与猴子的依恋过程是否相同?

拿小猴子做实验的伦理原则

2 意义 A对福利院的孩子的照顾仅满足生理需求是不够的

B鼓舞了希望成为好家长的男性看护者。

3 待儿童问题进行了解释:那些被虐待的孩子似乎很爱甚至依恋那些那对其施加虐待的父母——如果依恋是最强烈的基本需求,那么它的作用可以忽略虐待。再次用猴子实验证明该解释。

六 近期研究

1跨文化研究

2 母婴之间的肌肤接触对早产婴儿的存活和发展以及母婴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3 适用与心理治疗机构。然而也引发了有关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触摸的新伦理问题。 研究18 看不见≠不存在

皮亚杰Piaget 观察研究

一 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久性概念开始形成

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守恒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抽象概念

1每个阶段的年龄值是近似

2每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3 阶段性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的

4进入一个高阶段后,前一阶段有关的行为并没有完全消失。

二 批评与应用

批评1 发展应该是连续的而非阶段性的

2 特定的能力将出现的年龄段并不正确,有些特定的能力(如客体永久性)也许在出生时就出现了。

标签:心理学 改变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改变心理学的40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