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课堂学习方法

时间:2017-05-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浅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高效学习方法

浅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高效学习方法

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有一些课堂仍然是与课改背道而驰,“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有效地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教师必须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乐园、天堂。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下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更有效。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兴趣教学法”,就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它是指课堂上,老师采用的一种使走神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上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再走神,继续认真听课,创造一个有趣、有效地课堂。语文老师再讲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时,老师应该通过兴趣教学防止学生走神或者把学生“走出来”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慢慢的培养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对于走神的学生,老师不妨用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

堂中去。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老师想要构建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情境,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新课程倡导新型师生关系,既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注意做到适时的站出来启发引导,也要能适时的后退聆听,给学生思维、表达的空间。我们要做教育家,思考如何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度、水平和互动的方式、成效。我们也是心里学家,把每个学生都看成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了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思维判断,从而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 、让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绝不是无指导原则的自由学习,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让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最终达到理想之境。能让学生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篇二:“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

“讨论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

【摘要】: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讨论的学习方法正体现了这一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体现合作教学思想的教学策略,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围绕学习课题进行讨论,能够使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共同发展,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课堂讨论 教学方式 课堂气氛教学环节

【正文】

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讨论的方法正体现了这一特征,所以倍受青睐,被很多教师采纳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体现合作教学思想的教学策略,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但就我所听所见与所授的一些“课”而言,我们对“讨论学习法”的认识与理解有待提高和再认识,“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如何使用呢?

第一、明确讨论的主体

讨论的主体是“谁”?从新课程的理论来讲,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大家都会说是“学生”。是的,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所当然是讨论的主体,这不用质疑。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经常的,我们是这样做的:老师提出问题,接着是学生回答,然后又回到老师,再指向学生,直到有某个学生的回答和老师“口袋里的答案”相符合为止,这一环节的师生讨论才算结束。然而,那些与“答案”不相符合的回答往往会被忽略甚至被漠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常见,这样的课很容易进行得热热闹闹,如果发言的学生再多几个,大家便很容易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并非如此。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都是在学生中找自己的答案,找自己设计的环节的“跳板”;在努力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左右”学生思维,牵引学生思想。此课堂归根到底还是以教师的设计为主体,以教师的思想思路为中心。

假设我们没有忽略那些与“口袋里的答案”不相符合的回答,而是把这些“言论”都拿出来,让学生们自己去对比、发现、判断、讨论,也许这个过程会使你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甚至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让讨论真正的在学生之间进行,让学生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这才是“讨论”的意义所在,让学生的思想成为主体,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慎于选择讨论的内容

当然,一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是课堂讨论的内容,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讨论解决呢?在听课时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讨论的形式,几乎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比如:一节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然后发动学生讨论:如果已知S和a,如何求b;如果已知S和b,如何求a?我想,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让大家再“热闹热闹”了。事实也是这样,因为问题太过于简单,一些调皮的学生就借此机会在那里做鬼脸,故意捣蛋。

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要讨论,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讨论。具体说来: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最好都能安排讨论。

如果我们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一味地追求、模仿讨论的话,也就有悖新课改的初衷。更何况,什么问题都要大家一起解决,会给一些不爱思考的同学造成依赖甚至养成惰性,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要慎于选择讨论的内容,设计一些真正值得讨论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来讨论。反之,讨论就失去了价值。

第三、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

在发动讨论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讨论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如:小组讨论、同桌讨论、轮流讨论等。小组讨论是在课堂中采用较多的形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小组讨论不是小组闲聊,也不是听到讨论的“指令”就大伙把头凑到一起嘻嘻哈哈,更不是由几个少数人主宰的意见发表会,真正的小组讨论应该是一种实质性的交流,小组讨论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一种“假讨论”,而是确实起到交流思想、丰富见解的作用,学生通过讨论的确实解决了问题或者产生了新的认识。教学中应杜绝“假讨论”形式,“假讨论”不可取。

不一样的教学目标,不一样的讨论内容,甚至不一样的授课,都有着不一样的讨论形式,选择恰当的形式,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真正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这才是讨论教学法的真正目的。它可以培养合作精神、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讨论虽然可以促使学生在相互发言中获得一些新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有些缺乏系统性,因此,在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该给予总结与评价。

教学环节不在于数量上的丰富多彩,也不在于形式上的五花八门,更不在于气氛上的热热闹闹,而在于实实在在地让全体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杂志:长春出版社出版《实践新课程》。

[2]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陈旭远 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 2005年11月第1版,刘娟娟著《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4] 杂志:《小学数学教师》2010年第6期。

篇三:如何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如何让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地理教学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全面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通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论文主要针对探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找到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1.高中地理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就是通过建构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语文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每一个学生不是带着空白的脑子走进课堂的,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之上进行启发和迁移。

2.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转化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操作能力。

3.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鼓励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创新思维,在学生的自由交流和对话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生成超越课前预设。而缺乏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课堂是呆板的,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生机。我在上《河流地貌的发育》时,整堂课看似很顺畅,各个环节也都显得很完整,但上完课后发现,这样的课无法给学生和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究其原因,这堂课缺少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回答都在我的预设范围之内,没有出彩的地方,每个环节和课堂思路都是由老师“牵”下来的,学生成了配合课堂配合老师设计的配角,没有主动创新、探究创造的余地。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课堂教学内容过多,担心时间不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某老师在复习高一地理必修一《表层海水的运动》时,从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部分都进行了具体分析,样样都讲,样样有不深入,整堂课就像是“一盘散沙”,教师和

学生都没有抓住教学重难点,备课抓的点太多,太详,面面俱到,反而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并深入重点,交流并参与课堂。

2.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结构认知的因素,上课发言不积极,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导致学生课上缺少热情,失去参与课堂的兴趣。

3.教师观念没有更新,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尽可能把更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传统的接受学习。而缺乏启发式教学,忽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三、解决问题方案

(一)聚焦重点 为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1.聚焦重点段,重点突出。提升自身处理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备课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能抓住不同文章的特点和特色,进行精讲。

2.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①时间上要有宽度。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情感的勃发,需要时间的保证。所以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对课堂的重点知识有所思考和准备,那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活动时,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活动,展现自己。②活动上要有广度。可提倡全班内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体会到了公平和信任,他们学习也越来越主动了。③内容上要有深度,问题有梯度。教学内容要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师的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保证有深度,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具体建议: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连贯地理解和把握,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学生一旦养成了连贯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好习惯,就基本具备了有效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改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在课堂教学中,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个人意识会比较强,自尊心也会很强。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尽量营造轻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允许提出不同的见解,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起课堂的火花。只有教师关心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带着一种良好的心境,来提高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教学中一定要

保持师生之间的和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

2.组织课堂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语文课堂上,其实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比如通过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可以朗读多样化,通过男女读、指生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提高学生的参交与度。还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读自悟,相互评价,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另外,也可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鼓励创设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根据课堂信息反馈,进行恰当评价。教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很有激励作用,到位的、精辟的评价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不妨,在课堂上多谢鼓励,多谢包容,多些尊重。教师在每一堂课上要有非常精彩的课堂评价,“向你祝贺。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也是一种学习。”“就像她这样讲,抓重点语句来解答??”,这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用这样精彩的评价语,不但激起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营造这种民主氛围,让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原有认知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真正落实好新基础教育的“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4)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课堂学习方法)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一堂真正的好课,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从头到尾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这种“填鸭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

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教导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诱导,学生边听边想,使教师的讲引起学生的联想、回忆、判断、推理,讲要讲得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学生觉得余音未绝。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地理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发生的地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