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呼伦贝尔物流业_呼伦贝尔物流业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本文从呼伦贝尔物流业发展现状入手,详细分析了它具有的区位优势,各种矿产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表明呼伦贝尔具备了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前提条件,尽管现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在目前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情况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物流;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192-02
  
   1 前言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物流业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十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全国各地掀起了物流业发展的热潮。作为西部地区,又位居东北地理位置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同样面临这种发展机遇,不进则退。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对该市作的第三产业“十二五”规划,展现该市物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呼伦贝尔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
   2.1 发展优势
   2.1.1 区位优势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1],地处祖国的东北部,东与黑龙江省相邻,西北与西南分别同俄罗斯、蒙古国交界,是中国唯一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边境线长1700多公里,有7个对外开放的口岸,分布在5个旗市区,形成了以满洲里口岸为龙头,阿日哈沙特、室韦口岸为两翼,布局合理的沿边开放带,形成了水、路、空立体交叉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带动了全市口岸进出口型贸易加工基地的建设。呼伦贝尔市与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区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为这些制造业发达地区提供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与俄蒙资源富集的远东地区毗邻,具有南联北开的区位优势。
   2.1.2 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2]。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丰富,产地分布比较集中,便于规模开采。截止2009年末,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9类65种,其数量占自治区已发现矿产种类的49%。探明或初步探明资源量的矿产50多种,矿产地500多处。全市21种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200000亿元以上,排在前十一位的矿种是煤、石油、铜、水泥灰岩及大理岩、钼、铅、锌、铁、银、金。截止2009年末,全市探明煤炭资源超过1000亿吨;石油预测总资源量10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2496.9亿立方米;铜金属137.3万吨,铅金属70.5万吨,锌金属112.3万吨。
   草原资源。2009年,呼伦贝尔市天然草场总面积1.262亿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3.21%.其中牧业四旗及海拉尔、满洲里草场面积为1.05亿亩,占全市草场面积的83.20%,占自治区草场面积的9.7%。依赖于草原的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形成以牧业为主导的,包括畜牧产品深加工等多个相关产业。
   森林资源。大兴安岭在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之间,自东北向西南,逶迤纵贯千余里,构成了呼伦贝尔市林业资源的主体。2009年,呼伦贝尔市林地面积1.73亿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53%,森林覆盖率51.2%以上。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11.13亿立方米,是我国木材主产地之一。
   土地资源。呼伦贝尔市土地总面积3.8亿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土地有8大类,二级分类共42种类型。人均占有土地139.58亩,远远超过全区人均土地的水平。2009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3.26万亩,全年粮食产量90.11亿斤,绝大部分销往外地。
   自然资源所产生的矿产、粮食、木材、牲畜等,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外在动力,这些物产的流动,必须有巨大的物流能力才能够实现。
   2.1.3 经济后发优势
   呼伦贝尔地广人稀,经济总量低,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只有320亿,但它拥有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组合良好的能源矿产等宝贵资源,具有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巨大潜力,发展空间非常大,尤其是政府提出的“美丽与发展双赢”等一系列发展思路,使本地区经济呈现良好、快速发展的势头,具有无与伦比的经济后发优势。
   2.2 发展劣势
   2.2.1 物流节点建设薄弱,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由于呼伦贝尔市幅员辽阔,各旗市区主要城镇散布各个方位,在物流产业的发展建设中重点考虑的是用交通线路将主要节点连通,存在着“重线路,轻节点”的问题,忽视了物流节点本身的建设,现有物流系统中尚未建设能承担现代物流系统核心重任的“综合物流节点”。目前,呼伦贝尔市每万平方公里公路和铁路里程水平较低,公路、铁路运力长期不足,且返程空载率较高。公路运营车型单一,普通载货汽车运输比重高,集装箱运输车几乎空白,客观上制约了物流发展。
   2.2.2 现有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现代物流理念缺乏
   全市目前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仓储和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实力都较小,网络化经营模式尚未形成。与市外较大规模的物流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市现有物流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行业内部竞争方式以竞价为主,产业发展处在恶性竞争的状态,缺乏高层次更广领域的良性竞争。同时,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机械化作业等方面较为落后。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管理和组织企业物流的主动性较弱,企业间不能进行各尽所能的分工协作,因而达不到业务的共赢。
   2.2.3 企业物流功能无法剥离,物流外包举步维艰
   一是生产和流通企业自身具备较大的物流运输能力,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人员和组织实施有效剥离并在全社会范围实现物流设施和人员的合理交流和流动;二是大部分企业尚未开始关注提高其核心技能与能力的问题,没有明确企业发展的着力点,不了解服务外包;三是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外包心存疑虑,使得大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经营模式,选择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不愿将物流业务外包。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交易的成本,浪费了社会资源。
   2.2.4 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物流管理缺乏统筹协调
   物流业是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产业,需要统一协调和整体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曾经出台了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60条政策,对促进服务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与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市场准入、税收征管、口岸通关、物流设施、第三方物流等。现有的物流管理体制按照行业分设部门进行管理,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容易造成条块分割,制约了物流业发展。
   2.3 发展机遇
   2.3.1 政策带来的机遇
   呼伦贝尔市被国家列入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地区,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多重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业的发展。自治区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物流业发展规划,从宏观上把呼伦贝尔市定位为区域性物流节点,给本市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3.2 交通发展带来的机遇
   公路交通[3]:
   在“十二五”期间,呼伦贝尔规划建设高速公路420公里,一级公路1700公里,二级及以下公路6900公里,能够实现以高速公路与外省市相连接,能够实现本市所有旗市区所在地以一级公路连接,能够实现本市重要乡镇、具备条件的乡镇及旅游区以二级公路与就近的国省干线连接。
   铁路交通:
   加快主要干线的后方通道及延伸建设,形成以滨洲线、两伊线为主的出市通道和以滨洲线为主的通往俄罗斯以及东欧的国际运输通道。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2073公里,新增铁路运输能力1.3亿吨,铁路网总规模达到4600公里以上,连通本市主要城镇。
   航空交通:
   “十二五”期间将对海拉尔和满洲里民航机场升级改造,规划开工建设鄂伦春、扎兰屯、根河、莫尔道嘎等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实现全市旅客吞吐量350万人次,货邮行吞吐量5.5万吨。
   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以及各种运输工具的相互连通,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平台,使物流业的发展具备了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加之路网的形成相对缩短了区域间的距离,可以使呼伦贝尔物流业延伸至环渤海经济圈,将大连和锦州作为自己的出海口,扩大了物流范围。
   2.3.3 绥满经济带战略地位带来的机遇
   国家正着手研制以哈尔滨为核心的从绥芬河到满洲里绥满经济带发展规划,推进该区域成为扩大沿边开放,加快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新动力。绥满经济带连接东北与西部,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地位,满洲里将被打造成绥满经济带西向开放的桥头堡、门户和中转站。这将使呼伦贝尔物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俄罗斯远东地区,直达欧洲,给国内企业多一条物流通道,多一个发展思路。
   2.3.4 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机遇
   物联网[4]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而物联网将会首当其冲地应用到物流产业,新技术必然带来新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能够让物流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物流应用水平。
   2.4 发展挑战
   2.4.1 如何解决人才匮乏
   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物流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高中端人才奇缺,各地为发展自己的物流产业,势必会利用各自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到处挖人才,抢夺人才资源,而作为边疆地区的呼伦贝尔,有着先天不足的地理位置劣势,将会面临人才争夺的挑战,同时本地人口基数太少,指望培养本土人才是无法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的。
   2.4.2 如何匹配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
   信息流在物流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流信息的传递需要强大的网络环境予以支持,而呼伦贝尔作为欠发达地区,自身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信息化平台缺失,信息化应用不足,如何将物流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必须具备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结合起来,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挑战。
   2.4.3 如何提升在自治区物流布局中的地位
   内蒙古自治区将发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利用包头和呼和浩特这两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打造中西部地区物流中心,成为国家物流产业“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枢纽。借此发展之机,如何将呼伦贝尔与俄蒙接壤,地处两北地区的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将物流业发展提升到自治区对外开放、向北开放的战略高度,将会是一种挑战。
   3 呼伦贝尔物流业发展对策
   呼伦贝尔已经将物流业作为本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是优势与劣势突出,机遇与挑战共存,应该由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参与,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指导,摒弃企业传统发展思路,实现跨越式、高起点的发展模式,特建议以下对策:
   3.1 制订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应该在呼伦贝尔物流业发展规划(2008年-2012年)基础上,尽快制订物流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及更长远期到2020年的规划。尽可能将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成长期都予以考虑,充分研究国家以及自治区的发展规划,结合本地特点,敢于有超前的想法,将呼伦贝尔的物流业定位为内联东北,外接欧洲,服务东北亚的物流陆海大通道。
   3.2 建设物流区域节点
   在呼伦贝尔选择三个中心城市,改造原有基础设施,整合现有资源,按高标准建设物流区域节点,以带动周边城市的物流产业以及其它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最大内陆口岸满洲里,打造成面向俄蒙的物流中心节点,带动沿边旗市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在海拉尔,依托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将它打造成本市最重要的物流节点,并上升为自治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岭东地区的扎兰屯,打造成以农副产品为主的物流节点,辐射包括黑龙江的周边地区,带动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
   3.3 加速物流企业发展
   物流产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政府部门要大力弘扬先进物流理念,使企业树立现代物流意识,让企业意识到现代物流是企业的重要利润源泉,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还要敢于大胆引进国际国内优秀物流企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本地企业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要善于利用本身的优点,干自己的本行,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走专业化物流道路,提升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打破传统,要有做大做强的意识和行动,起步阶段就在政府引导下,走现代物流的高端路线,通过合并、整合资源等方式壮大企业,抢占发展的有利地位,还要有国际视野,走出国门。
   3.4 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
   在呼伦贝尔所属的两所大学,开设物流产业相关的专业,积极培养本地生源,作为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中端人才储备,同时在各个市区大力开展物流从业人员的短期职业培训,转化劳动力,以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低端人才的需求。对于高端人才需要政府给出相当优惠的条件进行引进,还可以与物流业发达地区进行人才互派,派出后备人才到发达地区企业进行培养,接受发达地区人才在本市短时间工作。
   3.5 提供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
   物流涉及多个部门,应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呼伦贝尔市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相关物流政策、资金,支持国家、自治区规划的重点物流工程通过贷款、上市、企业兼并等途径融资的实施力度,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深化物流试点企业税收改革,对市物流企业实行减税、免税政策;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减轻物流企业负担,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 呼伦贝尔市政府网[EB/OL].http://www.hulunbeier.省略/,2010-12.
   [2] 呼伦贝尔市统计局.呼伦贝尔统计年鉴,2010.
   [3] 呼伦贝尔市交通局网站[EB/OL].http://www.hlbrjt.省略/,2010-12.
   [4] 张铎.物联网大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标签:呼伦贝尔 发展前景 物流业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