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移民 > 正文

【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启示】 2018年新农村建设政策

时间:2019-02-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是上海实现新阶段突破性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仍面临诸多瓶颈问题,亟待从土地整理及集约利用、建筑特色和景观格局等维度予以应答。本文结合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李尧村(下文简称“李尧村”)的实践案例,试图聚焦总体规划布局、建筑及景观建构两大维度,拓展规划策略、把握建设过程,来朝向一种本源驱动、特色建构、城乡共赢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关键词:上海;新农村建设;李窑村;策略
  Abstract: Shanghai suburba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to realize the new Shanghai stage is the inevitable demand of the breakthrough. However the current Shanghai suburba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till faces many bottleneck problems, to be from land consolidation and intensive use and buildings and landscape pattern, etc dimension to the response. Combining with the Shanghai fengxian green town LiYaoCu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LiYaoCun ") practice cases and try to focus on the overall layout,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wo big dimensions, expand the planning strategy, grasp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a source drive,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urban and rural win-w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attern.
  Keywords: Shanghai;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Lee kiln villag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都出现了积极变化,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更是秉持科学发展观、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法规,来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上海,作为实现新阶段突破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城市总体经济实力水平的关键引擎,郊区新农村建设可以提供整个城市发展的宽广腹地和强劲动力。然而,由于在用地布局、土地指标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还存在多重制约,其建设当前仍普遍面临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居民点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村庄整体风貌不佳等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集中体现在了李尧村的现状发展之中。李窑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东,距离镇中心较近,地理区位较好,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齐全。现状以耕地为主,地势平坦,主要河流有青村港、跃进港、和红卫港。而农民居住用地共计33 个,分布分散。而规划区域三面临水、自然条件良好。下文将重点从总体规划布局、建筑及景观建构的策略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2. 农村居民点的总体规划布局策略
  随着人口和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也不断增加,但其现状土地利用模式仍趋粗放,存在农民住房乱建乱占现象,还存在大量废弃宅基地、工矿企业废弃地等,造成村庄发展用地紧张、城乡用地储备不足;而村庄规划的编制也相对滞后,进一步制约了土地有效利用和集约发展。事实上,农村居民点总体的规划布局必须更为细致地关注新增建房及人均用地情况、关注住房拆迁补助问题以及居民点综合整治等,才可能更具针对性地、从根源上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切实稳步发展。而这些内容的落实离不开规划原则与布局模式的结构性控制。
  2.1规划原则
  规划原则往往体现着总体布局的根本指向和建构内涵。有四个方面是有益的切入点:①节约用地、循序渐进。李尧村的规划建设在严格执行当地农民个人建房的技术规定,综合考量建筑密度、房屋间距和道路宽度的建设需求,不扩展现有建设用地的同时,注重近远期结合、进行分期建设,力求促进村庄建设的用地集约和行动契合;②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促进村庄居住环境与景观品质的整体提升;③基础配套、美化环境。设施建设强调功能明确、并兼顾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实用需求;与镇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相衔接,贯穿生态理念、加强环境整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来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同时尊重农民意愿及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体建设力量。
  2.2布局模式
  规划区域由3 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地块组成用地紧凑的新型农村住区,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满足新增住宅需求、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而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影响重大:人均宅基地面积和宅基地布置方式不仅能够反映出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也影响着其他用地的布局和利用方式。李尧村规划宅基地兼顾技术规定与本土特征,划分用地方正、南北朝向、最大偏角不超过15°。整体排列规整,而大小户宅基地相对分散,便于分期建设。另外,在道路交通方面,社区内规划道路分为干路和支路两级,各地块干路相连接,形成社区内完整的干路系统。而值得一提的是,分期建设的安排尽量尊重了当地农民的意愿、满足其就近建设新居的心理,且每期工程中都设置多种户型,以满足每种户型的居民的需要。
  3. 农村居民点建筑及景观建构策略
  建筑是乡村建设规划中与村民生活相关度最高的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对村民而言感官上最直接的物质环境建设。合理的建筑设计不仅本身作为规划技术有利于促进村庄环境的建设,同时也是实现各项基础设施综合协作的重要载体。而农村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而具有特色的景观格局,在满足人类接近大自然、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具有延续社会网络、维护时间价值、保有文化特色的多重作用。
  3.1 建筑设计导向
  农村住宅具有生活和生产的双重功能,是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固定资产。今天针对村庄需求特征尽可能选用采取生态建筑技术、采用地方材料和建造工艺来降低建造难度及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努力将建筑知识简单化、本地化,使农民通过社区内部协作来建造环保舒适的居所等已成为重要趋势。李尧村新建住宅建筑风格试图在原有村庄风貌的基础上实现一种整合再构,既体现奉贤本地厅堂文化、庭院文化,也体现新农村的时代风貌, 以坡屋顶为主、采用传统建筑符号,建筑色彩应以灰白色系为主调。住宅形式紧密结合当地前屋会客、楼上就寝、前院活动、后院储物等生活方式,住宅布局则与河流两相呼应:河北岸为连接前院的道路和公共区域,河南岸树木掩映下紧贴后院。另外,提倡拆除部分年代久远、结构破损严重的简屋, 尽量保留利用近期建设结构完好的房屋,进而促进村庄整体社会网络的保有。
  3.2景观格局建构
  当地居住特征的建筑模式、现有河网水系分布格局、村民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因素,在李尧村的规划景观格局建构中都得到了考量。由于并不涉及农业景观保护、宗教场所保护等领域,其景观建设更加强调新旧景观的协调共生、生活环境的和谐舒适、环境景观的综合整治,来促进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建构与发掘。尤其是将现状河流水系保留为两岸自然驳岸,并尽量保留原有树木,维护历史记忆。而规划道路两侧的行道树采用本土树种,道路与河流相交的节点则往往设有小型公共绿地作为公共交流、休憩活动的开放空间。
  4. 结论
  上海在当前已进入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阶段,而这一过程本质上并不是简单地实现乡村城市化,而是应该根据每个村庄的具体情况设定相应的规划系统内容,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品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而本文结合李尧村的实践案例,试图聚焦总体规划布局、建筑及景观建构两大维度,拓展规划策略、把握建设过程,来朝向一种本源驱动、特色建构、城乡共赢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参考文献:
  [1]苏莎莎等. 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J]. 上海房地,2008,10(1):23-26.
  [2]张国华. 加快推进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J]. 党政论坛,2006, 7(1):12-14.
  [3]莫霞.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4]崇婧.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如何节约利用土地.城乡建设,2004(1):34-35
  

标签:新农村 上海 郊区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