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_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关键词:中华文化;两岸人民;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2)0100720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1]?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底色”,它积淀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化,它是维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母体与价值认同的基本元素。海峡两岸同根同祖、同文同种,地缘相近,血缘相通,文缘同根,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与桥梁,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1、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性?
  文化是人类思想的历史集成,是人类历史的积淀。它作为人类生活最深层的东西,是人的活动及文明成果在历史长河中自觉地积淀和凝结的结果。文化作为稳定的生存方式一旦生成,它对于置身于这一文化之中的主体的生存就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它像血脉一样构成人的存在的灵魂,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相对于具体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文化形式而言,积淀于不同地域人们头脑中特定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尤其是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渗透力,它能赋予人们一种可以辨别的身份和属于某一群体或集体的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并且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文化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不断发展但不会轻易消失和改变。?
  中国不仅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的文明延续传承未曾中断的“声名文物之邦”。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繁衍生息,以其独特的智慧不断积淀,并创造出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灿烂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民族文化是长期积淀的结果,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深厚底蕴,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自从文明的曙光初照神州,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经过五千多年的迁徒、演化和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
  地域文化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步孕育和形成的。“一个地方传统的地域文化是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公共选择后,所最终积淀在这个地区和民族的血液里、构成这个地区社群特色和民族特质的文化底色。”[2]?
  文化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地域环境、民族背景和历史传统密切相关。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所处自然及人文环境的不同,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说,“应当理解为文化多元和政治一体的关系,政治上的单一中华民族已经形成,而文化上的中华民族只能是多元主义的。”[3]中华文化“以民族划分”,有56个民族的文化;“以地理相对方位为标准划分”,如中原文化、岭南文化、西域文化、关东文化;以地理环境特点为标准划分,如草原文化、绿洲文化、海岛文化;以行政区划或古国疆域为标准划分,如齐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等。?
  延续性指文化的传承性,它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沉淀在人们的基因中。地域性是指不同的地域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特点。延续性使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地域性使不同的文化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
  2、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
  台湾是中国大陆移民世代辛勤开垦的宝岛,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文化是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自然延伸与发展,和中国大陆各地域文化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系统。?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与台湾移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步。?
  从远古至今,中国大陆移民台湾先后有三批:第一批是旧石器晚期的“左镇人”和“长滨人”,他们距今约在1.5万至3万年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由中国大陆移入台湾;第二批移民原属大陆南方古越族,其最早移入台湾者可早至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最迟者由约在2000年前的汉代,今天的原住民大多是他们的后裔;第三批是汉民族的移入,始于宋元之际,止于20世纪40年代末,其间明郑时代、清初和1949年前后有三次移民高潮。台湾得以渐次拓垦,汉文化得以在岛内传播和发展,都是汉民族大量移入的直接结果。尽管中间经历过荷兰和日本分别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但中华传统文化在宝岛台湾始终延绵不绝,长盛不衰,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著名学者徐博东把汉文化在岛内的传承与发展分为萌芽期(宋、元、明时代)、奠基期(明郑时代)、发展期(清代)、苦斗期(日据时代)、繁荣期(光复以后)。?
  在郑氏父子治台时期,岛内逐渐出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不仅包括学院、府学、州学和社学等各类学校,还开办了科举制度,以儒学为主干的大陆汉文化自此开始全面、系统地在全台湾传播。?
  清朝统一台湾后,先后在台湾设府、设道、设省,使有史以来在台湾第一次出现了中央王朝管辖下的地方政府。闽粤移民大量移居台湾,台湾变成以汉族人口为主体的移民社会,这连带使中华文化成为台湾的主导文化。清政府在台湾各府、州的孔庙内设立官办最高学府──儒学,并设置各级学校即“社学”。台湾设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较为重视教育,在任内大力提倡新式教育,创办现代化的学校。由此台湾教育迈入现代化时期,台湾当时也成为全国经济和文化最先进的省区之一。?
  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大陆各省约近200万人口迁台,他们把大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带到台湾,使台湾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并使台湾文化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期。?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考古发掘、历代传世文献证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地脉相连、血缘相通、文化相同、习俗相袭,无论从地质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角度讲,都本为一体,都是流与源的关系,密不可分。占台湾人口98%的汉族同胞,与高山族同胞在开发和建设台湾中,不仅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也形成了其独具魅力的台湾地域文化。两岸的文化相通,两岸人民血脉相连。?
  二、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
  1、台湾文化的源头在中原?
  汉语是中华民族借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进行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汉语除了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外,还包括北方话、吴语、粤语、闽语、客家话等七大方言。在台湾,普通话广为流行,即使在落后的偏僻山区也是如此。?
  台湾同胞视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为传统节日。台湾同胞将龙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甚至连日常起居、饮食结构、服装样式、审美情趣、消费心理与方式、房屋建筑样式,均与大陆无异。而民间的礼数待客之道、茶文化、食文化与酒文化也与大陆毫无二致。?
  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2009年底访问台湾,对“河洛文化与台湾”进行了总结: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根底和源头。河洛文化随人口转迁传至台湾,深刻影响了台湾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台湾大多数人与中原人血脉相袭、台湾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第一,族群同宗,血脉相连。陈、林、黄、郑四姓的根源均在中原河洛。第二,语言同系,文字相同。台湾方言“言多周秦之语,声含中原之音”。第三,礼仪同承,民俗相近。台湾地区的风俗民情、饮食起居、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习惯,都继承了河洛文化传统。第四,宗教同源,信仰相通。台湾的民间宗教信仰和神像虽直接来自闽、粤,但是追溯历史渊源,又是与河洛宗教文化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的源头在大陆,台湾文化的根源是洛河文化。?
  2、台湾文化是多元文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文化还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它既有原住民的“土著文化”;更具有“闽文化”、“岭南文化”的显著特质;同时还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大陆其他地区文化的特征;此外,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外来文化”(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响。正由于台湾较之大陆内地更多地受到各种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和影响,从而吸收、融合了各种文化的许多有益成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台湾地方文化,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但是,与大陆其他地域性文化一样,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正如戴逸先生所言:“区域性文化是属于全国文化的一部分。各个区域性文化之间是有共性的,正是这些共性使许多区域性文化联系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成中华民族的文明。但是区域文化也有自己的个性,有它的地域色彩,它在语言、艺术、风格、风俗等方面都带有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个性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多样性。”?
  三、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
  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底色,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蕴涵的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既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无形纽带,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中包括大道运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追求,贵和执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砺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以民为本、舍己为人的价值观,崇礼重德、重义轻利的伦理观,等等。这都是支撑我们这个伟大古老民族生存、发展、渡过各种艰难险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连结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理纽带。?
  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祖国传统文化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和联系世界的桥梁。我们要始终站在民族利益角度,凝聚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焕发民族全体的力量,实现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中国完全统一,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加强两岸文化的交流,增加台湾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目前可以增进民族间的感情,从长远来看,则是两岸最终走向政治认同的前提与基础。?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文化全面复兴之时,便是一个中国完全统一之日。
  
  ??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9?1?1.?
  [2] 徐李全.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3] 周伟洲.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J].民族研究,2008(4).?
  
  编辑:傅佩丽

标签:中华文化 两岸 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