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优美的段落 > 正文

【意料之中的抉择】意料之中什么意思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2年1月底,印度空军正式宣布了多用途作战飞机(MRCA)项目的胜利者――法国“阵风”最终击败群雄,赢得巨额订单。印度空军这个选择应该在外界的意料之中,毕竟其自上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苏/俄制与法制作战飞机并存的空军装备体系,也符合其武器来源多元化的思想。
   根据MRCA项目规划,印度空军将采购126架“阵风”战斗机,其中前18架由法国达索公司生产,预计分三年交付,后108架则是达索提供组件,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组装。作为一款三代半战斗机,“阵风”具备优秀的对空对地性能指标,如顺利加盟印度空军,将有效提升其装备水平和战斗力。
  
  回顾MRCA
   20世纪90年代,印度空军拥有900多架作战飞机,组成了45个中队,但其中只有少数幻影2000、米格-29等三代战斗机,大部分仍是米格-21、米格-23等技术相对陈旧的早期苏制战斗机,随着时间推移,日益老化,虽然印度空军对部分进行了升级,但机体寿命已经接近极限,装备完好率不容乐观。为此,印度90年代中期开始与俄罗斯商讨引进苏-30MKI重型战斗机,同时坚持研制LCA轻型战斗机。但前者价格昂贵,很难全军换装,且性能长期不太可靠;后者则受制于印度航空工业的薄弱水平,至今未能担当大任。“两面夹击”之下,印度空军的可用战机数量直线下降,据媒体介绍,印度空军作战中队降低到34个,且随着老旧战机退役,将继续减少。而印度空军假想与中国、巴基斯坦同时进行两线作战,至少需要40个作战中队才能保持最低限度的战斗力。同时,印度空军逐步确立攻势战略,也感觉到LCA的性能指标不足以与苏-30MKI配合进行远程作战,由此提出需要一种能与苏-30MKI进行“高低搭配”的先进中型战斗机,这就是MRCA项目的由来。
   不过在MRCA项目提出后,印度发现中巴两国空军的装备现代化建设明显加快:中国空军的歼-10、歼-11等先进战斗机开始批量生产,大型空中预警机也列装部队,形成了严密的空中联合网络作战系统;巴基斯坦也从美国、中国等引进了F-16C/D Block52、JF-17(即中国FC-1“枭龙”)战斗机,两者都具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AIM-120C5、SD-10)的能力,接着又装备了瑞典萨伯-2000、中国ZDK-03这两款预警机,曾经沉重的国土防空压力开始减轻。
   这样一来,印度空军越发担忧仅凭苏-30MKI能否赢得空中攻势作战,为此特意提高了MRCA项目的技术“门槛”――必须配备机载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取消了原来“最大起飞重量为20吨”的限制条件,由此使战机具备更强的全天候对空对地打击能力。付出的代价则是,项目采购费用不可避免地“水涨船高”,尽管目前印度空军对此的初步预算是120亿美元,但外界普遍认为将进一步调高。
   最初参加MRCA项目竞标的有4家:法国幻影2000-5 MK2、俄罗斯米格-29OVT、美国F-16C/D和瑞典JAS-39“鹰狮”。由于印度空军已经装备有幻影2000H,且该机在90年代末的印巴冲突期间表现尚佳,所以一度传出印度空军倾向于采用幻影2000-5 MK2的消息。但是当时幻影2000系列已经停产,如果选择该机的话,要重开生产线,导致生产成本不可避免地大幅上升,而且相应零备件的供应也会越来越困难,所以印度空军在提高对MRCA项目的指标要求后,法国达索公司表示愿意用最新的“阵风”参加竞争。而MRCA最大起飞重量的限制被取消,也让其他两款先进战斗机参加竞标,即欧洲“台风”和美国F/A-18E/F。
   分析印度空军的要求,MRCA项目实际上是要选择一款与苏-30MKI配合的具备远程空中优势/空地打击能力的中型战斗机,于是JAS-39“鹰狮”轻型战斗机很快因“体格”被淘汰,由米格-29OVT发展而来的米格-35受制于动力和空对地武器,不出意料地败下阵来,F-16系列的空战能力也不被印度看好。至于F/A-18E/F虽然基本可以满足印度空军的要求,但其毕竟是一款舰载战斗机,相比陆基战斗机难免有“浪费”之处,加之印度雄心勃勃的军备扩张战略并未得到美国不遗余力地支持(印度一些国产海空军装备就因为美国对核心部件禁运,而被拖延),所以在技术和政治的双重考虑下,F/A-18E/F还是被印度空军拒绝。进入“决赛”的是两种欧洲战斗机――“台风”和“阵风”,最终“阵风”胜出。
  
  胜利者的魅力
   总结“阵风”胜利的原因,从技术方面来讲,20世纪80年代印度空军采购了幻影2000H,为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制战机的后勤维护与训练体系,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印度空军着手对幻影2000进行升级,采用了一些衍生自“阵风”的技术设备,如多功能数据处理系统(MDPU)、“米卡”导弹等,变相降低了印度空军对“阵风”的使用成本。
   从政治方面来讲,法国达索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合作密切,印度LCA项目就是达索帮助设计的,法国施奈克玛公司也正在帮助印度改进“卡弗里”涡扇发动机,故印度不必担心所谓政治障碍。而且出于武器来源多元化的考虑,为避免受制于某一方,印度空军保持从俄罗斯采购战机的同时,更多选择从国际政治立场相对独立的法国引进,而不是与本国未来战略有潜在冲突的美国,至于英国也因长期跟美国“亦步亦趋”,一定程度上促使印度空军最终放弃“台风”。
   此外,“台风”尚未衍生出实用的舰载型,其机腹进气布局也加大了改装为舰载型的困难,而“阵风”M舰载战斗机已服役多时。印度海军目前正在推进航母项目,不排除必要时配备“阵风”舰载型而实现海空通用化的可能性。毕竟那样可以降低采购和后勤的负担,在现代战机耗费日益高昂的今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优势。
   目前服役于法国的“阵风”已经发展到F3标准,具备了较完善的对空对地作战能力,不过印度空军的要求更高――必须配备AESA雷达,所以笔者认为最终进入印度空军的“阵风”可能会提升到F3+标准,配备RBE2-AA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
   泰利斯公司已经在2011年完成了“阵风”与RBE2-AA的兼容工作,相应型号将于2013年交付法国空军。根据相关资料,RBE2-AA拥有1200个T/R模块,以每个模块峰值10w、效率30%、工作比10%计算,其峰值达3.6kw,平均功率也可达1kw。考虑到RBE2-AA天线口径在700毫米左右,与美国的AN/APG-80雷达相近,估计性能也相差不多,即对于雷达反射截面为1平方米的准隐形目标,可以提供约100公里的探测距离,将使改进后的“阵风”战斗机获得多项关键优势――扩大未来装备的“流星”远程空空导弹的拦射范围,增强雷达波形的灵活性,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尤其能获得高精度的合成孔径对地成像,明显提高了对于攻击地面目标的支持能力。
   此外,“阵风”F3标准可以装备新一代“达摩克利斯”综合吊舱,内有第三代前视红外器件等,性能领先于印度现役苏-30MKI配备的以色列“利特宁”吊舱,加上法国开发的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如卫星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风暴阴影”隐形防区外攻击系统等),如果印度空军相应配套齐全,那么将大大提升其对地打击能力。
  
  性能比拼
   目前印度空军的主要假想敌――中国和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机都已装备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空战性能可谓伯仲之间,虽然印度空军的苏-30MKI配备了相控阵火控雷达,但采用的是无源相控阵模式,馈电环节过多,功率损耗大,相对于中巴战机的成熟机械扫描雷达的优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相比之下,印度版“阵风”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T/R模块能实现低损耗直接辐射,作用距离更大,届时配合“流星”远程空空导弹,相比中巴两国截止2011年装备的战机,将拥有一定的空中感知和打击距离优势。
   “阵风”凭借鸭式布局的大升力和低翼载特性,瞬盘性能突出(据称其最大瞬时盘旋角度超过30度),配合先进的头盔瞄准具和红外成像“米卡”格斗弹,在格斗空战方面将胜过动力不足的苏-30MKI,对比周边国家战斗机也不落下风。
   不过对于印度空军来说,要充分发挥“阵风”的作战能力,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着力改善。首先就是与现有指挥控制体系兼容的问题――法国空军现采用北约标准16号数据链,“阵风”配备了MIDS-LVT终端,而印度空军目前通用的是俄罗斯数据链TKS-2-27,未来可能会采用与16号数据链性能相近的AT-2E,那么“阵风”的航电系统如何与AT-2E数据链终端实现无缝融合就成为关键所在。其次,“阵风”很难使用印度空军已批量采购的俄罗斯精确制导航空弹药(这涉及到武器系统源代码等核心机密,俄法肯定不会互相开放),那么印度空军就要“另起炉灶”,采购法国配套弹药,仅经济负担就会构成不小的挑战。第三,印度没有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不能分享美国GPS军码,欧洲“伽利略”系统完善则尚需时日,这就限制了印度版“阵风”使用日益普及的廉价卫星制导武器。此外,“阵风”还有“心脏”隐忧――现用的法制M88-2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75千牛,两台共同推动“阵风”,而目前“阵风”空重超过9吨,其标准的格斗空战挂载状态(半油加红外格斗弹)的总重也不低于13吨,此时空战推重比也仅1.15,略低于F-16、苏-27S等典型三代战斗机,因此在爬升、加速等方面可能要处于劣势,再考虑到新一代航电设备的耗电量增加,印度版“阵风”多半需要将动力提升到M88-3的标准,也就是单台推力达到90千牛,而这又意味着综合成本上升。
   更重要的是,在近年中国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阵风”虽然性能优秀,却难以取得MRCA项目初始要求的显著优势。例如中国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也已研制成功,其T/R模块性能指标与国外产品相当,用于歼-10B等的AESA在峰值、平均功率等指标上不次于RBE2-AA,而用于歼-11改进型的AESA由于雷达孔径较大,在这些指标方面可能更胜一筹。当然,或许中国战机的信号数据处理软件对比欧美最顶级水平还有差距,但显然不再有本质差别。而在空对空武器方面,中国新一代采用冲压发动机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正在研制之中,新型红外成空空导弹成功在即。这一切都使中国三代改进型战斗机具备了“平等”对抗印度版“阵风”的能力,估计还会衍生出相应的出口技术,帮助巴基斯坦JF-17、FC-20等战机提升性能,进一步抵消印度版“阵风”带来的优势。
  
  结语
   印度采购“阵风”固然提高了本国空军的战斗力,也对邻国防空造成新的压力,但由于本国航空工业进展缓慢和官僚主义的干扰,MRCA项目已经严重拖延,据悉印度自主组装“阵风”很难早于2017年开始,而随着邻国战斗机性能乃至航空工业进步,印度空军一度享有的质量优势实际上正被逆转。为了抗衡中国正在研发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印度参与俄罗斯研发的重型隐形战斗机项目,同时有引进美国F-35技术的迹象(其实最早是想“保持优势”,只不过随着时间拖延,态势对比逐渐难料),这样片面依赖外援,实际对于本国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损害,对于立志“做有声有色大国”的印度来说,恐怕并非明智之选。

标签:意料之中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