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阅读 > 正文

供配电设计教学

时间:2017-05-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供配电课程设计

供配电课程设计

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设计题目: 班级:电自1242: 学号:02

指导教师: 刘晓梅 分院院长: 许建平 教研室主任: 高纯斌

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3 第二章 线路的敷设 ............................................................................. 4 2.1 线路的敷设方式: ........................................................................ 3 2.2 布线的设计 .................................................................................... 5 2.3 低压配电接线方式.......................................................................6 第三章 防雷与接地 ............................................................................. 8 3.1 接地体的加工..............................................................................9 3.2 接地干线的安装规定..............................................................10 课程设计总结 ..................................................................................... 12 参考文献 ............................................................................................. 13

第一章 绪论

本次设计使用于城乡康居住宅的电气设计,设计应遵循GB50096《住宅设计规范》的要求,以康居为目标,体现超前性、示范性和指

导性,并应做到与国家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住宅电气设计应满足住户以下要求: a 生活用电。

b 家用电器(空调、电冰箱、电视机、音响、录像机、电饭煲、微波炉---等)手控、自控、遥控、远程控制。

c 照明质量。 d火灾自动报警。

e安全防范(访客对讲、人侵报警、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生理意外紧急求助报警等)。

f 通信设施(电话、传真、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 g信息设施(计算机网络接口等)。

h管理(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热能表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等)。

i 布线(电源线、电话线、电视线、数据线、控制线等)。 j 防雷接地。

第二章 线路的敷设

2.1 线路的敷设方式:

PR 塑料线槽敷设 PC 硬制塑料管敷设 FPC 半硬制塑料管敷设 SC 薄电线管敷设 RC 水煤气管敷设 MR 封闭式金属线槽敷设 CT 电线桥架或托盘敷设 K 瓷瓶或拄式绝缘子敷设 PCL 塑料夹敷设 CP 蛇皮管/金属软管敷设 QR 铝合金线槽敷设 PL阻燃半硬聚乙烯管敷设 AL 铝皮线卡敷设 SR 沿钢索敷设

BE 沿屋架或跨屋架敷设 CLE 沿柱或跨柱敷设 WE 沿墙面敷设

ACE 能进入的吊顶内敷设 CE 沿顶棚面或顶板面敷设 BC 暗敷设在梁内 CLC 暗敷设在柱内 WC 暗敷设在墙内 FC 暗敷在地面 CC 暗敷在顶板内

ACC 暗敷在不能进人的吊顶内 要穿金属管

SCE 在吊顶内敷设 要穿金属管

2.2 布线的设计

a 把大楼或小区的所有传统弱电,包括:保安、监控、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的主机房或进线机房集中设置在一个区域,以便将来改造成为一个系统集成网管主站房。

b 把大楼内相关联系统的竖向线槽、管线、层接线箱等集中设置

在一个电气竖井或一个区域。以便将来改造成为系统集成干线子系统及区域管理设备间子系统。

c 在每一居住单元户外增设一个综合接线箱。要求其尽量顶板下挂墙明装,周边留有一定扩展空间。暂时按照传统设计要求,使其能解决户电视分支器放置,保安、电话、计算机网络、三表远传等系统户内外的线路转接等问题,以备将来改造成为户系统集成的控制配线装置。

d 在综合接线箱与户配电箱间增设一根电源预备管及一根设备总线监控线路预备管,户配电箱箱体适当放大。

e 综合接线箱到户内的电话、计算机网络管线按照在传统设计管线基础上放大一级的原则进行较宽裕的管线预留,以备将来改造走线需要。

f 综合接线箱与层各系统接线箱间管线按照传统设计预留管线,其中最好的方式是采用线槽走线。其到户内的电视、三表远传、保安线路按照传统设计预留管线,这些已经能够满足将来线路需要。g 消防报警控制系统因国家行业管理要求需独立设置,但仍可通过其主机接口向系统集成传递信息。

电力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选用铜线。

基本型、提高型住宅进户线解密恩不应小于10m㎡,先进型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6 m㎡。

篇二:供配电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

1.熟悉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要求、内容;

2.熟悉建筑施工图——确定建筑概况、类别、需要配电的负荷;

3.熟悉设计资料说明——建筑概况(与建筑施工图的对应)、电源引入情况;

4.熟悉设计要求——图纸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

5.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建筑施工图”,确定建筑类型,明确本设计适用规范和标准图集;

利用网络工具查找、下载;负荷分析、统计、分类(建议用表格),结合规范要求,确定供电方案;

绘制系统框图(干线图),体现供电方案;

6.负荷计算——采用适当的负荷计算方法,进行负荷计算;

从最末一级配电箱逐级进行计算,直至电源进线;

确定整个建筑总的计算负荷、无功补偿容量;

7.照明设计——公共照明((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供配电设计教学)走廊、楼梯);

应急照明;

各层各功能房照明;

8.绘制照明平面图——首层照明平面图(包括插座);

标准层照明平面图(包括插座);

9.系统图绘制——通过系统图,表达从“电源进线”到“用电末端”的整个配电关系;

低压接线图;

层配电箱接线图;

末端箱接线图;

动力设备配电箱接线图;

应急照明配电系统图;

公共照明配电系统图

10.设备和导线选择——负荷计算结果与系统图对应,选择导线和低压电器

导线(类型、型号、截面、数量、敷设部位和方式等) 低压电器(电器类型、型号、参数)

11.低压主接线图中设备和导线选择——导线

低压电器

无功功率补偿设备选型

电流互感器选型

参考文献

[1] 段春丽.黄仕元.建筑电气[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2] 徐晓宁.建筑电气设计基础[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5.

[3]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4]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5]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电气

[6]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1994 1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

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

JGJ 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36-2005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08D800-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08D800-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供电电源

08D80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变配电所

08D8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照明控制与灯具安装)

08D800-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电气设备安装与控制)

08D8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内布线

08D8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外布线

08D8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防雷与接地

05SDX007 建筑电气实践教学及见习工程师图册

05SDX006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电气专业) 09DX001(GJBT-1122)+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

09DX003+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

09DX004+民用建筑工程电气初步设计深度图

06DX008-1 电气照明节能设计

06DX008-2 电气设备节能设计

03D603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

篇三:供配电设计

目录

摘 要............................................................ 1 ABSTRACT........................................................... Ⅱ

第1章 前言......................................................... 1

1.1 变电所发展现状 .............................................. 1

1.2 设计的原始资料 .............................................. 1

1.3 设计要求 .................................................... 2

第2章 负荷计算..................................................... 3

2.1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 3

2.2 负荷计算方法 ................................................ 3

2.3 各用电车间负荷情况 .......................................... 4

第3章 无功功率补偿................................................. 7

3.1 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 .......................................... 7

3.2 变压器损耗计算 .............................................. 7

3.3 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 9

第4章 变压器及主接线的选择........................................ 11

4.1 35KV/10KV变压器选择........................................ 11

4.2 各车间变压器的选择 ......................................... 11

4.3 变电所主结线的选择原则 ..................................... 12

4.4 主结线的选择要求 ........................................... 13

4.5 主结线的设计 ............................................... 13

第5章 短路电流的计算.............................................. 15

5.1 短路的概述和产生的原因 .................................... 15

5.2 短路的危害和类型 ........................................... 15

5.3 短路电流的计算 ............................................. 16

第6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20

6.1 导线的选则 ................................................ 20

6.2 35KV供电线路选择........................................... 23

6.3 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 24

6.3.1 35KV侧断路器的选择校验 .............................. 24

6.3.2 10KV侧断路器的选择校验 .............................. 25

6.3.3 0.4KV侧断路器的选择校验 ............................. 25

6.4 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 ....................................... 25

6.4.1 35KV侧隔离开关的选择校验 ............................. 26

6.4.2 10KV侧隔离开关的选择校验 ............................. 26

6.5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 26

6.5.1 35KV侧电流互感器的选择校验 ........................... 27

6.5.2 10KV侧电流互感器的选择校验 ........................... 27

6.6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 27

6.7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 ........................................... 28

第7章 总结........................................................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变电所发展现状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运行。在35KV—10KV配电变电所设计研究方面,最近几十年发展更是迅猛。尤其是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目前在国外已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例如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在他们所属的某些电力公司里,大多数的变电站都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及无人值班方式。

在我国,现在变电所的基本也是向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这个方向发展的,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现在大多数变电站还是没有完全实现保护和控制综合自动化。传统的变电站的设计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分的成熟了。根据供电的设计内容和流程,可以十分的方便的按照步骤设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电力部门对变电所设计水平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现在所设计的常规变电所最突出的问题是设备落后,结构不合理,占地多,投资大,损耗高,效率低,尤其是在一次开关和二次设备造型问题上,基本停留在50—60年代的水平上,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要求。

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对电力能源需求也不断增大,致使变电所数量增加,电压等级提高,供电范围扩大及输配电容量增大,采用传统的变电站一次及二次设备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变电站安全及经济运行,少人值班或者无人值班的要求。现在已经大多采用了微机保护。分级保护和常规保护相比,增加了人机对话功能,自控功能,通信功能和实时时钟等功能,因此如果通过电力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使变电站内值班人员或调度中心的人员及时掌握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及时了解故障情况,并迅速进行处理,达到供电系统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且还可以做到与其他自动化系统互换数据,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进行全系统的信息综合管理。

1.2 设计的原始资料

1、 本厂电源由35KV电网引来,线路长42KM,0.4Ω/KM。

2、 10KV侧高压负荷见表2-1。

标签:教学 供配电 设计 供配电课程设计 供配电设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