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阅读 > 正文

全品高考复习方案语文答案

时间:2017-05-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物理 测评详答

参考答案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一)

1.A [解析] 该质点通过的位移是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大小为2r,方向向东;它运动的路程是半圆弧的长度,即πr.

2.D [解析] 因列车的大小远小于哈尔滨到大连的距离,研究列车行驶该路程所用时间时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选项A错误;由时间、时刻、位移与路程的意义知时速350公里是指平均速率,921公里是指路程,选项B错误;由等时位移差公式sn-sm=(n-m)aT2可知加

57.5-32.5速度大小为a=m/s2=5 m/s2,选项C错误;由题意可知第4.5 s末列车速度为57.5 5

m/s,由公式v=v0-at知v0=80 m/s,选项D正确.

3.C [解析] 运动员跳高过程可以看作竖直上抛运动,当重心达到横杆时速度恰好为零,

1.7 m可得运动员重心升高高度h=2.10 m-1.25 m,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得v==2

2×1.25×10 m/s=5 m/s,选项C正确.

1114.B [解析] 由x=at2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x1=a×12、第二段位移为x2=222

11111a×(1+2)2a×12=a×8、第三段位移为x3=a×(1+2+3)2-×a×(1+2)2=a×27,22222

xx故x1∶x2∶x3=1∶8∶27.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v1、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2=t1t2

x3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3=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 v1∶v2∶v3=1∶4∶9,选项t3

B正确.

5.A [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物体通过第一段位移Δx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ΔxΔx度v1=Δx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2=t1t2

ΔxΔxt12Δx(t-t)Δvv-vt2度a==B、C、D错误,选项A正确. Δtt1+t2t1+t2t1t2(t1+t2)

22

16.ABC [解析] 因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有x=at2=vt,可以求出汽车刹车过2

程的加速度a、平均速度v,选项B、C正确;又v=at,可求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选项A正确;因不知道汽车的质量,无法求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选项D错误.

7.BC [解析] 根据题图甲物体从距离参考点x1的位置沿负方向匀速运动,而乙物体在0~t1时间内静止在参考点,t1时刻后沿正方向匀速运动,t2时刻甲、乙相遇,故选项B、C均正确.

8.BC [解析] t=20 s时,由v-t图像可知甲车的位移为300 m,乙车的位移为200 m,因而两车若相撞,刹车前的距离应小于100 m,选项A错误,B正确;若相撞,两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选项C正确,D错误.

9.125 m或245 m

[解析] 甲车运动t0时间的位移为

12x0=1t0=45 m<85 m,尚未追上乙车. 2

设此后经时间t,甲与乙相遇,则

111(t0+t)2=a2t2+xAB. 22

代入数据,解得t=4 s或t=8 s.

(1)当t=4 s时,甲车追上乙车,第一次相遇处距A的距离为

1x1=1(t0+t)2=125 m. 2

(2)当t=8 s时,乙车追上甲车,第二次相遇处距A的距离为

1x2=1(t0+t)2=245 m. 2

10.(1)10 m/s2 (2)合法

[解析] (1)根据题意,超声波和汽车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超声波从B发出到遇到汽车与从被汽车反射到回到B所需的时间相等,在整个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x=355 m-335 m=20 m,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开始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所以x1=15 m,x2=5 m,则超声波被汽车接收时,超声波的位移x′

x′340=335 m+5 m=340 m,所以超声波从B发出到被汽车接收所需的时间T==s=1 s, v声340

则:t=2T=2 s

Δx15-5根据Δx=aT2,得:a==m/s2=10 m/s2 T1v20(2)由刹车过程中的位移:x=2a

解得刹车前的速度:v0=20 m/s=72 km/h

车速在规定范围内,是合法的.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二)

1.A [解析]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整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以滑块B为研究对象,A对B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把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滑块B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选项A正确.

2.D [解析] 以A、B两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则有Fcos 30°=2mgsin 30°,2 3mg得F=mg,隔离A球分析,有kx=mgsin 30°,故弹簧原长为l-x=l,选项D正32k

确.

3.C [解析] 由平衡条件可知:F2cos θ=mg,2F3cos θ=mg,F4=mg,F1=mgtan θ,因此可知选项A、B、D错误,正确选项为C.

4.A [解析] 对物块A,开始受重力、B对A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平衡,当施加F后,仍然处于静止,开始A(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全品高考复习方案语文答案)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gsin θ,若F=2mAgsin θ,则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选项A正确,B错误;对整体分析,由于A、B不动,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A、B的总重力,施加F后,弹簧的弹

力不变,总重力不变,根据平衡条件知,B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选项C、D错误.

5.D [解析] 细线上的弹力处处相等,因此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G,选项A错误;两段细线上弹力均为G,构成菱形,合力为2Gsin 30°=G,大小等于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选项B错误,D正确;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0,选项C错误.

6.BCD [解析] A一直静止,所受合外力一直为零,选项A错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N=F,F增大则N增大,选项B正确; 对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 F= N′sin θ,可见F增大则N′增大,N″= mg+N′cos θ,可见N′增大则N″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选项C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N″+f=(M+m)g,若N″增大至与(M+m)g相等,则f=0,选项D正确.

7.CD [解析] 本题相当于一悬线吊一质量为2m的物体,悬线Oa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与悬线Oa垂直时外力F最小,大小为mg,所以外力F大于或等于mg,选项C、D正确.

8.CD [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因为θ=30°,所以三角形OO′P为等边三角形,由相似三角形法得FN=F=mg,选项A错误.由整体法得,容器没有相对运动趋势,选项B错误.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容器和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选项C正确.由胡克定律有F=mg=k(L0-R),解得

mg弹簧原长L0=R+D正确. k

9.(1)mgsin θ+μmgcos θ (2)4μmgcos θ

[解析] (1)隔离Q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FT=mgsin θ+Fμ1

FN1=mgcos θ

又Fμ1=μFN1,联立得FT=mgsin θ+μmgcos θ.

(2)隔离P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F+mgsin θ-F′μ1-Fμ2-FT=0

FN2=mgcos θ+F′N1

又Fμ2=μFN2

联立以上各式得

F=FT+F′μ1+Fμ2-mgsin θ=4μmgcos θ.

10.(1)60 N (2)6 kg

[解析] (1)对A、B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B球处于平衡状态,有:

Tsin 30°=mBg

T=2mBg=2×3×10 N=60 N

(2)球A处于平衡状态,有:

在水平方向:

Tcos 30°=NAsin 30°

在竖直方向:

NAcos 30°=mAg+Tsin 30°

由以上两式解得:mA=6 kg

45分钟单元能力训练卷(三)

1.A [解析] 从实验中小球的三种运动情况可以得到,斜面的阻力越小,小球上升的位置越高,如果不受阻力,就会上升到与O点相等的高度,选项A正确;而其他选项都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到的,需要进一步推理或实验验证,B、C、D错误.

2.B [解析]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A错误;力的国际制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的,当质量以kg为单位、加速度以m/s2为单位时,力的单位为N,1 N=1 kg·m/s2,选项B正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选项C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体现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相同,选项D错误.

3.B [解析] 将F、t、m的国际单位N、s、kg代入,x的单位为N·s/kg,而1 N=1 kg·m/s2,所以式中x单位为m/s,m/s为速度单位,不可能为位移单位,所以选项B正确.

4.C [解析] 当电梯不动时,水只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当电梯加速上升时,此时电梯处于超重状态,重力的效果变大,洞口处的水受到的作用力变大,所以水的喷射速率会变大,所以C正确.

5.D [解析] 对木箱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Fcos θ-Ff=ma,竖直方

F(cos θ-μsin θ)向:Fsin θ+mg-FN=0,其中滑动摩擦力Ff=μFN,代入数据解得a=m

-μg,所以F变为原来的4倍时,加速度大于原来的4倍,选项D正确.

6.AD [解析] 剪断悬绳前,隔离B受力分析,则B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弹力F=mg;剪断瞬间,A受到弹簧的弹力瞬间不变,A受到的合力为F合=mg+F=2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其加速度a=2g,选项A正确,B错误;弹簧开始处于伸长状态,弹力F=mg=

mgkx,弹簧伸长量x;悬绳剪断后物块A向下加速运动,向下的弹力逐渐减小,弹力减小k

为零后弹簧被压缩,当弹簧的弹力(向上)等于重力时,物块A的加速度减小为零,物块A的速度最大,此时有F=mg=kx′,弹簧的压缩量x′=mg,所以物块A下降的距离为x+x′=2x,k

选项C错误,D正确.

7.AB [解析] 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1-FN2sin θ=ma,FN2cos θ=mg,联立求解可知:FN2不随a的变化而变化,FN1随a的增大而增大,选项A、B正确,选项C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与重力三个力的合力等于ma,选项D错误.

8.AC [解析] 设单位长度绳子的质量为m0,隔离左右两部分绳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1-m2)g(L+x)m0g-(L-x)m0gxg得,m1g-F=m1a,F-m2g=m2a,解得a==m2Lm0L

mg2F=m2(g+a)=-+m0gL,则x<L时加速度与x成正比,x≥L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L

2mg22mg2不变,图A正确,B错误;对滑轮有T=2F=-+2m0gL=-+mg,图像为开LL

口向下的抛物线,纵轴截距为mg,所以图C正确,图D错误.

9.(1)点迹均匀(点迹间距相同) 匀速直线 (2)C

(3)5.50 2.40

[解析] (1)平衡摩擦力的标志是小车拖着纸带,在不挂沙桶的情况下,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做匀速运动,所以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均匀(点迹间距相同).(2)平衡摩擦力后,对于小

mgF车有T=Ma,对于沙和沙桶有mg-T=ma,联立可得a=m?M,则M+mM+m

a-F的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当沙和沙桶质量较大不满足“m?M”,此情况下按相同方式描

F1点的图像遵循a规律,随着沙的质量的增加,a-F的图像的斜率为k=将减小,M+mM+m

所以图线向下弯曲.所以选项C正确.(3)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读数可得最后一个点的读数为

8.60 cm,所以s2=8.60 cm-3.10 cm=5.50 cm,由Δs=a·Δt2解得加速度为2.40 m/s2.

10.(1)1∶2 (2)9.375 m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0~2 s、3~6 s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Δv16 m/s-0OP段加速度为a1==3 m/s2 2 sΔt1

篇二:2016高考语文人教版复习方案教材梳理篇: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

2. 失其所与,不知( ) .

3. 无能为也已( ) .

4. 秦伯说( )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__________

2. 行李之往来 ..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______________

3. 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______________ ..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_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越国以鄙远(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既东封郑(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与郑人盟(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既东封郑(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越国以鄙远(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是寡人之过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 .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 .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

4. 秦王还柱而走( ) .

5. 卒起不意( )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 古义:____________ ..

2.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

今义:鼻涕 古义:____________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

4. 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古义:____________ .

5. 愿大王少假借之 ..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古义:____________

6. 秦王还柱而走 今义:步行 古义:____________ .

7. 诸郎中执兵 今义:中医医生 古义:____________ ..

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今义:垂手拿着 古义:____________

9. 断其左股 .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古义:____________

10. 左右既前,斩荆轲 ..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古义: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见

图穷而匕首见( ) .

篇三:2012全品高考复习方案第二轮专题课件-语文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二)答题技巧 虽然不同性质的阅读

材料,有不同的压缩要求,但压缩语段的方法是可以通用的。常用的压缩语段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提取组合法。所谓“提取组合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例如:用一句话表述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个字)在清清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参考答案】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缤纷华丽,绚烂耀眼。 【思维轨迹】其中,“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华丽”“耀眼”“绚烂”为重点,筛选之后,连缀组合后就是答案。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2.摘取中心法。这种方法要求考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所提供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够抓住中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 例如:将下面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主张。(不超过22个字) 我绝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参考答案】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思维轨迹】该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说“不反对倾向诗本身”,第二、三句是从不同文学作品方面论说“作品有倾向”,而第四句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谈倾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流露出来。显然第四句是本语段的中心句,第一、二、三句是关键句,因此,只将第四句抽取出来,压缩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然后将这个句子中的枝叶削掉就成功了。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3.分层合并法。“分层合并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

概括层意;然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例如: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a name=baidusnap0></a>忧伤</B>,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参考答案】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

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思维轨迹】首先阅读语段,明确语段属于说明性文字。然后概括层意,本段分为四个层次:①二胡是胡琴的一种。②二胡的构造:琴杆、琴弦、琴筒,蟒皮或蛇皮是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③二胡声音低沉圆润。④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最后根据层意,连缀语句。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4.舍末逐本法。语段的多种信息中,往往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压缩时,需要对语段信息进行正确分辨、准确权衡,确立信息的主体,分清主次,掂出轻重,然后舍弃次要的、轻微的,选择根本的、重要的、去粗取精、舍末逐本,最后压缩成句,准确全面地表述出来。 例如: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观点。(不超过12个字) 艺术的目的是夸张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人和丑化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人的决心,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生活中可耻的卑鄙龌龊。艺术的本质是赞成或反对的斗争,漠不关心的艺术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因为人不是照相机,他不是“摄照”现实,他或是肯定现实,或是改变现实,毁灭现实。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参考答案】(示例)艺术不是现实的“摄照”(或“翻版”)。【思维轨迹】这个语段由两句话组成,前一句是谈艺术的目的,后一句是谈艺术的本质。从作者的倾向性上来看,前者是次要的、轻微的,后者是主要的、重要的。只需抓住第二句进行压缩就能够将作者的观点提取出来,然后选取精华,正确表述出来。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5.同义替换法。阅读材料中有能够体现语段主旨

的中心句,且中心句中有关键的词语,这时候就可以运用此法将指示代词替换成

语意明确的词语。 例如: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幅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参考答案】中国的《蒙娜丽莎》(或“木美人”)之谜。 【思维轨迹】 材料的信息要点是最后三个句子,但超过了12个字。可以运用同义语替代法:首先将“这幅画”具体化,根据上下文,即指“中国的‘木美人’”,或根据文中的“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一句还原为“中国的《蒙娜丽莎》”;然后再抓住最后一句“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即它仍是一个

迷,可用“之谜”一词来代替。这样就可得出答案。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三、易错提示 (一)扩展语句 1.常见误区 (1)情境分辨不清。扩展语句一般都明确给出或前后暗示出要按照一定的情境进行扩展,有的考生扩展后的语句与规定的语境不相符。 (2)重点把握不准。没有很好地吃透题目所要求扩写的对象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偏离了中心。 (3)想象描写苍白。有的考生的答案形式上和内容上都符合扩展的要求,但整个扩展的内容缺乏意蕴,描写想象苍白,语言不形象。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4)

表达方式不对。没有按照题目要求落实表达方式,出现漏用、错用等现象。

(5)忽略题干要求。题干中的要求一般有字数、修辞手法、句式等方面的要求,考生可能由于紧张或其他原因忽略题干要求,导致扩展不彻底。 2.应对策略 (1)答题时注意辨清情境,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作答,有效进入规定情景。 (2)明确题干重点,紧扣题干规定的对象与重点,决不能丢开原句自己乱写一通,合理想象,表达清晰。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3)牢记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①用记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

概况,无细节描写。 ②用描写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③用议论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要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④用说明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 ⑤用抒情的方式扩展,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二)压缩语段 1.常见误区 (1)找不到切入点。拿到一段文字或相关材料,无从下手,于是东打一枪,西抓一把,影响做题的度和质量。 (2)抓不住重点。在整段材料中徘徊,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如何提取,就随便抓来一句,却不合要求。 (3)分不清楚主次。对文字中的内容,没有做到仔细分辨,一些主要信息被漏掉,而一些非主要信息却被保留了下来。 (4)字数超过限定。语段压缩题对字数的限定非常严格,超过限定,反映出概括能力不强。 专题一 │ 技法点拨 2.应对策略 (1)强化审题意识,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作答。 (2)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做题时,首先要寻找最佳切入点,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4)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不能过窄或过宽)、倾向性原则(体现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现实性原则(联系背景,挖掘深意)。 (5)用语力求准确、简洁和通顺,书写规范、工整,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专题一 │ 新题精练 新题精练1.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5分) 原句: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 (要求:以原句为总说,再写两个分说的句子,每句不少于20个字) 青年人读书,既要博又要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