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2+2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37所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2+2模式下,辅导员工作有着不同于传统的学生管理内容及方式方法。而在2+2模式的课程体系下,建立兼容国内外教育特色的学生管理系统,既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辅助环节,又能让学生在出国前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和适应阶段。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2+2模式 过渡型 学生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有“1+3”、“2+2”、“3+1”等教学模式。总体而言,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语言及相关专业课程,并且依照校方合作规定参加考核,只有通过了才能到国外继续学业。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这是对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严峻考验。
  我以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该项目中外合作办学2+2模式课程体系,同时总结该课程特色下的学生管理对策,并积极探索和创新过渡型教学辅助――学生管理系统。
  一、中外合作办学2+2模式课程实施概述
  我校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的2+2商务本科班、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合作的2+2商务本科班(以下简称澳洲项目),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的2+2商务本科班(以下简称英国项目),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合作的2+2商务本科班等(以下简称美国项目),等等。
  2+2模式当中,根据合作规定,学生第一年主要完成相应的语言课程,第二年主要完成外方认可的专业课程。
  (一)语言课程实施
  我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根据学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参考高考英语成绩,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第一年的语言课程中分初级、中级、中高级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每一层次均有配套的中外方任课教师进行系统的英语讲授,语言课程还有专门的课程实施小组对教学进行相应的管理。
  各层次学生定期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考核,项目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应层次的调整。进步明显的学生会往上调一个级别;在原来级别学习比较吃力、难以跟上的学生将往下调一个级别,参加不同进度的学习。
  一年下来,学生除了完成各级别要求的教学内容外,还要积极参加雅思考试,达到目标的分数。
  (二)专业课程实施
  专业课程的实施相对要复杂一些,更多的是根据中外双方落实的具体要求。因此,在第二年,选择不同项目的学生就会分开不同的班级授课。学生在此阶段需完成外方学校认定的相关课程。各项目也有配套的中外方老师进行专业课程讲授,而该阶段的课程同样有专门的课程实施小组进行相应的教学监管。
  每一科目学习结束,学生均需参加课程考核。根据合作规定,美国项目各科平均成绩不得低于75分;英国项目各科平均成绩不得低于70分;澳洲项目每科成绩不能低于60分。同时,各项目对学生出国前考取的雅思成绩也有一定的总分或者单科要求。
  二、课程实施对学生的影响
  (一)心理转变
  普通的高中毕业生从生理来讲,心智发育相对是成熟的。然而,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关爱与呵护,离开父母,学生的成长将一路经受曲折与挑战。
  1.高中到国内两年学习阶段,面临着第一轮的角色考验。学生对大学的一切感到新鲜,比如各类丰富的社团、陌生的住宿环境、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充实有趣的选修课。但是,在2+2项目参加学习的学生,除了和普通大一新生一样,需要对陌生的环境进行适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行解决、对个人产生的莫名孤独感进行调整以外,还要参与不同课程体系的学习。
  高中阶段,也有学校按照学生水平进行分班教学的。但在我校区2+2项目,学生有一整年需要与英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管哪一级别,课程安排几乎都是语言,对于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来讲,无疑很枯燥;第二年,在强化语言学习后,需接触与高中基础不甚相干的专业知识,学生一般会比较吃力。且这一年离出国时间不远,学生心理压力也会增大。
  2.国内两年到国外大学阶段,是第二轮的角色过渡。虽然第一阶段的克服使学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国外整体人文环境、风俗民情都与国内大不同。从坐上飞机那一刻开始,学生面对的衣、食、住、行等问题,都必须靠自己去解决,完全独立。
  课程学习方面,国内毕竟还有中方教师可咨询;请教外教,他们也会尽量迁就中国学生的思维习惯。国外则完全不一样,除了没有中方老师外,当地的教师授课语速快也快,讲课方式、深度等与国内大相径庭,需要留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
  (二)学习习惯转变
  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动力下,我校区2+2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也需要学生摆脱依赖,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与追求自我进步。高中阶段,老师都是“推”着学生走,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在课程学习、课外知识获取方面相对被动。在专业课程中使用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更是甚少接触的课堂方式,难度比普通的中文教授要大。2+2模式下,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需要改变,并接受外教带来的全新教学模式。学生更加要肯学、敢问。
  三、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一)国内辅导员常规工作
  在国内高校中,学生管理模块一般包括新生工作、班级建设、党团建设、活动组织、毕业生工作、个体辅导等主要内容。高校辅导员一般根据实际情况,把不同的模块融合到各阶段的学生管理当中。
  (二)依据国外大学要求进行的基础性管理
  2+2合作模式下,不管是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都必须依据外方学校的要求和指导进行。当然,学生管理最终也是为教学服务的。这里所述的基础性管理,可以理解成是一种教辅配合。
  1.课堂考勤。在我校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下,课堂考勤制度是中外方管理制度的一种融合,也是管理特色的一种体现。在语言课程中,初级、中级、中高级层次均有相应的考勤表。如学生有班级或层次的调整,考勤表上的名单也会随之变化。在专业课程中,澳、英、美项目分别有一份考勤表,同一项目的学生名单将安排在同一份考勤表上。
  任课教师主要负责考勤记录工作,辅导员主要负责考勤统计工作,并定期汇总公布、及时对缺席的学生进行提醒。根据管理规定,课堂缺席时数占总课时量的10%或以上的学生,将不得参加课程考核。由于我校区联合培养项目主要进行小班教学,任课老师与教务员、辅导员间的沟通紧密,使课堂考勤工作可行、有效。
  2.阶段教学调查。联合培养项目每学期认真组织不少于两次的教学调查,教务员以问卷形式全面组织,辅导员以代表会议形式个别组织。即语言课程各级别、专业课程各项目抽取一定比例学生代表,分班参加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师生教学会议,教学主管和项目主管出席并负责主持,普通任课教师不列席。
  这种会议形式在领导的重视下,既能让学生针对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畅所欲言,为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建言献策,又能加强各语言级别、专业项目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还能在学生与管理高层之间产生直接互动,并在教学方面渗透育人功能。
  以上依据合作大学要求所进行的基础性管理,是2+2模式下,项目课程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过渡型管理。
  (三)以适应为主要目的的共性引导
  教学中,外教能够让学生在国内两年最大限度地改变学习思维并适应教学方法。在学生管理中,我们除了组织好新生军训、团体培训、干部培养、主题班会、宿舍交流等基本的工作以外,还需要组织不一样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更深入的适应性指导。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主要在第一年进行,形式包括早读、晚修、SAC学习。根据生物钟规律,早上学习学生学习效率相对较高。各语言级别的学生自由选择在教室、走廊或草地上参加四十分钟左右的早自习,也是很好的课前热身。
  晚自修约两个小时,一般要求学生集中在各班教室里进行。学习氛围的营造也是班级建设的一部分,良好的学风能够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积极影响,甚至感染其他班级。
  SAC,学生自主学习中心,是Self-access Center的简写。各级别学生每周均有固定自习课程安排在SAC进行。自主学习中心有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和图书资料,该课程由外教指导进行。自主学习中心大部课外时间也是开放的,方便对语言感兴趣的同学参加自主学习。SAC自习是我校区我项目特有的学习模式,它能够很好地填补学生的课余空档,提供丰富的课外素材,并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新老生交流。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必定充满着好奇和疑虑。适时组织新老生交流,让老生及时提醒,新生吸取经验,在学生适应性教育方面,十分有必要。
  对于语言课程学生,专业班的师兄师姐是他们非常有利的资源。在语言课程的开始和结束阶段,辅导员均会组织专场交流会,让语言课程同学能够充分了解第一年的学习困难;而对专业班的学生来说,这也是对自己前一阶段作总结的良好机会。
  即将出国的专业课程学生,国外的情况是他们了解的重点。一方面,国内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与国外的校友保持联系,随时咨询和获取国外动态,另一方面,每年临近寒暑假,国外均有校友休假回国,辅导员也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为学生组织新老生交流。学生之间亲切良好的互动是他们出国后团结互助的重要基础。
  3.活动的自主策划。活动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育人的有利契机。选择2+2模式的学生,更加需要在自我独立方面有较多的锻炼。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生活动方面,积极主张学生进行自主策划,即根据活动要求,包揽一系列活动过程,最终达到自我服务与自主管理的目的。
  至今为止,我项目学生已成功举办过万圣节派对、圣诞节晚会、美食拼盘大赛、毕业典礼等活动。如圣诞节晚会,拉取赞助、准备节目、借用物资、阶段宣传等工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又如项目的毕业典礼,不管是视频拍摄与制作、场地布置、主持人工作,还是嘉宾邀请、彩排通知、细节要求等方面,全部根据学生意愿自主安排。辅导员和相关老师只需在统筹策划与组织实施环节给予及时的指导。
  自主策划的主题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付出、明白活动组织的艰辛,强化了与社会的交流,加深了对学生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完成每一个阶段、每一项活动的时候,学生都会有所思考、有所总结、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独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以上以适应为主要目的的共性引导工作,可以稳定学生的思想,使教学顺利而有序地进行。
  (四)其他特殊的个性对策
  共性教育解决的是一般问题,个别学生情况当然还需要有特殊的解决渠道。
  1.人性化的互动沟通机制。师生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面谈外,还有手机、网络等媒体。当老师发现学生学习、心理等异样时,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对有效的沟通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引导与教育。当学生面临着专业选择、班级转换、社交困惑、学习适应、心理自卑、家庭困难等问题,需要找老师谈心咨询或协调解决时,手机和网络是他们常用的工具。特别针对我项目有华南师范大学学籍的学生,其论文答辩、毕业等相关事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解决。
  手机与网络在师生沟通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第一,沟通及时,不论时空距离;第二,避免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学生更愿意把实际情况说出来,甚至说得更多;第三,有文字记录,学生能够在交流后一段时间翻出来深入消化。总之,这样的方式更加贴近现代人的交流习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师生间逐渐产生并加强信任,提高办事效率。
  2.与家长的深度对话。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当中,比学校教育占据更长的时间,如果运用得当,其优势作用就会更加凸显。我项目与家长的沟通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针对学生的一般情况,辅导员会利用项目的短信平台给家长发送信息进行提醒和告知;第二,针对学生的突出情况,辅导员主要通过电话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密切跟进与保持沟通;第三,新生入学报到第一天及每学年第二学期末,项目均会组织家长会,介绍项目发展、课程计划,总结汇报教学效果、提出问题。尽管大学里面召开家长会是很稀罕的事,但实践证明,大部分家长还是愿意亲自前往学校了解子女学习情况、向老师咨询出国方面的问题。
  家长对项目的大力支持、对工作的积极配合无疑意义重大,然而学生习惯性地封闭自己、对父母谎报实情却让家长苦恼不已。在2+2模式中,辅导员会鼓励学生主动跟家长进行交流,争取在这两年学习中养成习惯,减轻甚至取消父母在孩子出国后的疑虑和担忧。
  3.个别学习帮扶。除了以上对策外,项目还协助提供一对一的学习帮扶。不管是语言级别的听、说、读、写,还是专业课程的理科、经济学,只要学生有补习需求,我们就尽量利用各种渠道,为同学们寻觅和推荐补习老师。补习“老师”大部分为在校生,他们可能是项目内的学习尖子,也可能是项目外其他专业高年级的学生,贫困生将优先考虑。
  校内学生为学生补习的模式,既省时可信,能够避免师生间的代沟,又能够拓宽项目学生的社交圈,增进校内学生的互相了解,还能够各取所需,甚至实现个人价值,令学生提高自信。在实践当中,此模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家长的支持。
  以上特殊的个性对策,为2+2项目教学创造了更稳定、更有利的微观条件。
  四、结语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自办学以来,一直在实践中探索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此背景下开拓的中外合作办学,针对学生需求和办学特点,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如何提供,这是教学辅助――学生管理系统需要考虑和实施的重要问题。
  (一)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片、块式管理,建立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过渡型学生管理模式。普通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学生管理模块化、不成线条的特点。华南师范大学孕育并发展了“大学生核心能力构建”体系,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就有一种主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各类活动的开展均围绕核心能力进行,最终令学生实现自我服务和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
  在该体系的指导下,联合培养项目形成“一条主干、两条分支”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即学生在适应能力这条主线中,加强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锻炼,最终完成从国内到国外的顺利衔接与过渡。总之,2+2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出国前有一个基本的适应,我们的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更让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增强了学好的信心。
  (二)学生管理是课程学习的有力保障。学校管理基本是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的。我们可以把学生管理系统纳入教学辅助体系当中,并且努力探究融合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新模式,让学生管理为课程实施提供更有利的教学环境,成为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红妍,张磊.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表现特征及管理策略[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2).
  [2]苏健.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1.01.
  [3]李卫东.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与核心能力构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4]黄晓波.学生工作专业化系统与辅导员核心能力构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标签:办学 对策 中外合作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