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寓言故事 > 正文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讨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武。它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有了导学案这个载体,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
  关键词:概念教学;有效性;引入;创设情境
  一、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所谓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一般都要经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表述、概念的辨析、概念的应用(包括概念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等阶段。
  概念课是初中数学最基础的课型,是落实概念教学的主要阵地。虽然在新课标时代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过程性的学习方式来使学生获得概念,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学中盲点和误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首先,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恩维活动,不能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成为―个再创造的过程,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另一方面是许多教师只注重操作缺乏思维。不知如何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
  其次,一部分教师强将一些新的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由于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出现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很好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经历观察、类比、猜想、概括、推广等思维活动去探究规律以及数学概念的形成。
  =、怎样进行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
  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是进行数学判断、推理的前提。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准确,推理有据;只有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才能提高解题的能力。因此,进行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1.生动恰当的引人是形成数学概念有效性的关键
  新概念的引入,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用实例时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得到“无限延伸性和没有厚度”的本质特征。每当学生用―个新的概念时,教师都应让其感到有必要学习这个概念,从而使他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合理地“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概念的引入,需要根据概念的特征采用各种不同的引入方法。
  (1)直接引入
  例如浙教版初中的第一堂课“从自然数到有理数”这一课,这些就是比较直接地拿出一些数来进行分类概括,在概念的引入过程中教师也无需复杂化地设计,直接传授给学生这一概念即可。
  (2)以史为引、以趣为引
  在讲授新概念时,教师结合课题内容,适当引入数学史、数学典故或数学家的故事,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
  案例:如,教学“黄金分割”概念时,以“女人为何穿高跟鞋”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从生活实例引入
  这种引入方式的应用比较多,目的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实例引入也有它的多样性,既可从生活经验引入,也可从一些热门话题热门引入。
  案例:“抽样”这一课,我便以买鸡蛋为题,怎样确认我所买的鸡蛋是好是坏,引出“抽样”和“普查”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
  (4)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类比引人
  在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和以往学习的旧概念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在传授新概念时,借助原有知识,“以旧带新”,可使学生在对比共性和异性过程中,体验总结出新概念的特征。
  案例:(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教学)教学片断:①x=4②2x+1/3=x/2③1.5x+12=0.5+1。
  师:同学们,这几个是什么式子?
  生:一元一次方程。
  师:那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怎么表达?
  生: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而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方,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次方程。
  师:若将其中的等号变成不等号,则大家认为是怎样的名称?(师生共同总结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5)通过探究、推理引入新概念
  案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引入: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①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根据ASA,AAs可测量对应一边和一锐角)②如果他只带―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让我们来验证这个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斜边、直角边”或“HL”)
  上述几种引入方法既可独立使用,也可多种并用,但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理解能力灵活应用,不能生搬硬套。从而可以把枯燥的数学概念讲解得生动有趣,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景是形成数学概念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悟概念。
  (1)回顾已有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中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异构。
  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一定要抓住新旧概念的相似点,通过与熟悉的概念类比,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当然要注意类比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应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的类比设想,直到得出正确结果。
  (2)由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概念是已有概念的扩充,若能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便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入新概念。
  (3)联想相关数学概念,创设引发猜想的问题情境
  许多数学概念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师若能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点设计成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便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新的概念。
  (4)通过学生实验、观察、发现刨设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
  案例:(数轴概念的教学)观察生活中的杆秤特点:拿根杆秤称物体,移动秤砣使秤杆平衡时,秤杆上的对应星点表示的数字即为所称物体的重量;显然秤砣越往右移,所称的物体越重。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我们能否用.‘个更加简单形象的图示方法来描述它呢?”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的概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三、概念教学有效性形成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建构主义。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数学实验去获取数学概念。   2.创设情境要合理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增多,结合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借助故事、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数学概念是多结构、多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因此,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和形成,应该先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主动构建,再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完整的概念链。
  4.注意概念的变式
  变式,就是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与本质属性保持恒定。以便突出其本质属性,从而抓住概念的关键特征。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即通过变式,加深认识。变式各有优点,教学时应注意合理应用。在学习概念时,学生常易将标准图形的非本质属性与概念的本质属性混淆起来,此时应用变式图形有助于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既可以巩固概念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有趣。
  5.注意概念教学以“再创造”方式进行
  “再创造”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在一些相关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其共同的性质的过程,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发学生实际感受。从而形成概念。
  6.重视数学思想及方法的渗透
  数学的思想方法很多,如:归纳、类比、数形结合、转换等。对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找出其相同点及不同点,从而在比较的基础上最终掌握概念的本质;对许多规律性较强的概念可用归纳的方法逐步发现其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概念本身,同时也使学生无意识地接受了数学归纳的思想方法。应用数学思想及方法引入概念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学生真正从本质上理解数学概念,最终从本质上感受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浙江省初中数学教学建议》中指出:“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设计数学猜想、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公式、法则、定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有效的概念的教学是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归纳、再现得到的―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虽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相比教师直接给出概念,有效性看似不高,但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在长期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这样更加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所以看似低效,实则高效。(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标签:初中数学 有效性 探讨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