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责任书 > 正文

【西部资源密集区中心城市的转型发展策略】全国三大智力资源密集区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空间形态,也正在成为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西部矿产资源密集地区中心城市大多“因矿而兴”,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仅严重破坏了城乡生态环境,也使城市本身面临产业升级、功能优化和竞争力提升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基于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发展特点,优化西部资源密集区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转变城市对资源开发的过度依赖、对城乡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对乡村的长期掠夺,将有力地促进西部资源密集区的城乡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剖析乌海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索西部资源密集区中心城市的特点,进而提出整合提升策略及其发展对策,为同类城市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城市功能、增强协调发展能力提供借鉴。
   一、西部资源密集区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评价――以乌海市为例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西部“小三角”地区。“小三角”是对地处黄河两岸,跨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和阿拉善盟阿左旗的乌斯太镇的统称。这里由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人缘、地缘和业缘密切联系的经济统一体,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密集地区。
   乌海是内蒙古西部一个“因煤而兴”的地级市。乌海市已探明煤炭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全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十五”以来,乌海市狠抓“工业强市”,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7%,连续1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十一五”期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30.3%。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58.0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9倍。乌海市经济在取得较大增长的同时,也表现出典型的初级特征,亟待发展和提升。
   (一)工业强市,园区主导,同质竞争,产业层次低
   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生产化工、建材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耕地少、草场少的天然环境也适宜大型工业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乌海市依托当地资源,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建立了乌达、海南和海勃湾三个园区,形成了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工业园区在本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核心载体作用。乌海已被内蒙古确定为自治区西部重化工业基地。
   近年来,乌海市及周边地区抓住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对能源重化工产品需求扩张的市场机遇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形成了蒙西、棋盘井、乌斯太、乌达、海南、海勃湾六大工业园区,重化工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特色主导产业体系。但是,六大园区支柱产业雷同,产品层次低,产业同构严重,资源和市场竞争激烈,见表1。
  表1 乌海及周边地区主要工业园区对比
   (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推高了发展成本,弱化了城市竞争力
   倪鹏飞博士及其课题组对我国294个大中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跟踪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分析和整理乌海及周边地区的竞争力得下表:
  表2 乌海及周边地区城市竞争力指数及排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石嘴山统计年鉴2007-2009》、《银川统计年鉴2007-2009》整理而得。
   由表2可知,在被评价的294个大中城市中,乌海市综合竞争力排第125位,在周边城市中排第4位,处于中等水平。6项指标中,乌海市综合增长指数和生活质量指数较高,发展前景较好,但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竞争力偏低,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竞争力最低。乌海市发展成本竞争力排第275位,居于全国后列,说明其发展成本和环境代价较大,“高资源消耗型”的工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导致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和高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均较低,产业层次低。
   乌海市在“十二五”期间提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宜学的区域中心城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区域经济实际出发,选择科学的发展战略,走错位竞争之路,整合区域内外的各种资源,打造行业发展龙头,提升发展质量和协调程度。
   二、西部资源密集区中心城市的特点与整合提升策略
   (一)西部资源密集区中心城市的特点
   1.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发展基础较好。乌海市及周边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成矿带上,地处我国“三西两东”能源盆地的腹地,已探明煤炭储量1536亿吨,天然气储量8000亿立方米,湖盐储量1.62亿吨,天然碱30万吨。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好、易开采,工业利用价值高;其中煤炭、天然气、湖盐占内蒙古已探明储量的60%以上,为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 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相对完善,城市发展基础较好。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规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人口聚居区,商业活动中心、医疗中心和教育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相对完备的城市功能和教育体系吸引在蒙西、棋盘井、乌斯太工作的人们来乌海安家落户。但“矿山服务区”的城市特性仍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的宜居性、便捷性和生产生活服务的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
   3. 区域支柱产业雷同,资源和市场争夺激烈。对比乌海及周边城市发展情况,由表1可知:乌海及周边地区主导产业和主要工业产品趋同,形成争夺资源和市场的恶性竞争;资源粗加工型企业多,深加工型企业少,产品档次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原材料、能源消耗高;园区重视做企业,不重视做产业,未形成产业链竞争合力;企业重视抓生产,忽视研发和销售,营销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经营管理观念落后,资金周转慢,盈利能力低。要使乌海市真正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必须积极推进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和服务辐射功能。
   (二)区域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对发展要素的两种影响力
   人、财、物是区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区域内各城市或园区对人财物等发展要素争夺的过程中形成两种力量:一是中心城市对发展要素的吸引力,这种力量取决于产业成长环境、市场交易平台、城市功能完备等因素;二是由其他城市或园区对这些要素的需求而产生的拉力,如地方保护主义、要素配置效率较高等。传统推拉理论分析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原因是高收入的吸引力;现代推拉理论认为,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更好的职业、生活条件、受教育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都是导致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原因。实际上,不仅是劳动力,各发展要素在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基于企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都会产生地区之间的流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要素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有可能在若干主体之间进行新的配置,进而提升经济主体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区域中心城市要实现转型升级,就是要充分打造这种要素整合能力。
   (三)整合提升策略及其实现机制
   整合提升策略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主体的战略目标,通过市场和行政等手段,对内外资源、劳动力及企业家才能、资金、信息等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提高各要素的使用效率和产业发展层次,实现经济发展主体内外协调发展的谋划组合。
   为了发展规模经济,提升技术水平,减少矿难的发生,我国自2005年以来对煤炭行业实施整合策略,在山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整合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大企业整合小企业,促进了行业内主导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对于一个资源密集地区的城市来说,整合的对象不仅包括煤炭等自然资源,还包括物资、人才、信息、体制等多种发展要素。
   从整合的主导力量来看,可分为行政整合和市场整合两大类。对于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要素,如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大型企业的引进、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若干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制度的出台,都有可能依靠行政的力量主导,同时调动多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政府基于此而进行的整合有利于培育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形成对发展要素的吸引力。对于行政区域以外的要素,例如煤炭资源的流向、高素质劳动力的汇聚、资金流向等,在我国现有省域行政体制下,不可能通过行政力量整合,只能通过市场力量整合。
   三、保障西部资源密集区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交易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
   突破与周边地区的低效竞争,寻求资源密集地区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必须尽快改变“只在产业层面想出路、仅从延伸加工找效益”的发展模式,在资源开发上避免只重视资源开发不重视市场建设的老路,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打造国家资源型商品交易中心。通过交易中心的辐射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高,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知名度。就乌海而言,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打造资源整合的支点,建设中国乌海焦炭交易中心。产品交易中心对于价格形成、产业分工及发展、利益分配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可以彻底改变低价竞争格局,还能更好地调控产业运行,通过市场的强辐射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2. 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加快对周边市场的整合。区域内形成统一大市场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整合周边市场,要按照专业与综合、集中与分散、统一、协调、开放的原则,拆除地方行政保护篱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推进区域性商贸物流市场、产品交易市场、共同信息网络平台及信用征信市场等的合作共建,形成统一、开放、规范的共同市场,保证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体系合理流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健全市场运行机制,重点加快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区域社会信用平台与体系,构建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行政执法与司法相衔接的监管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机制;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促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就乌海而言,实现产品交易效益的最大化,关键在于培育和构筑统一、开放、规范的共同市场,保障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3. 加快交易平台建设和物流基地建设。以满足焦炭交易中心需求为重点,完善信用服务系统、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电子商务认证服务系统。整合本地区内焦炭物流信息资源与行业资源,构建贯穿焦炭交易、运输全过程,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交易信息平台,促进焦炭产运销一本账、一条龙管理,实现焦炭统一交易、统一结算、统一配置运输资源、统一运销监管保障。在统筹考虑新的物流设施建设与布局、现有物流设施特别是对大中型工商企业原有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利用的基础上,适应构建焦炭交易中心发展需要,建设辐射乌海市周边6个工业园区的物流园区及其配送中心。
   (二)打造产业龙头,提升资源和初级产品加工能力
   1. 整合建立高端煤化工氯碱化工园区。西部资源密集地区中心城市要统筹整合周边地区资源,必须围绕周边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延伸升级整合资源,即通过自身产业的高端化来逐步整合区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区域产业高地。就乌海而言,就是要坚持高标准设计、高端化发展、集约化构建,充分整合区域内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围绕周边园区化工初级产品,做强以甲醇、烯烃、煤焦油、氯碱化工产品为原料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的横向拓展配套、纵向延伸链接,构建精、细、深的加工体系。
   2. 建立并形成与周边地区衔接配套的产业体系。第一,围绕周边地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为周边地区主导产业服务的机械加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第二,围绕周边地区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企业之间、园区之间的“三废”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围绕提高周边地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抽水蓄能、光伏电池、沙漠热气流发电等新型产业发展。
   3. 大力提升对周边地区的服务水平。围绕设备维护、产品设计、产品检测、产品包装、工程咨询、产业技术工人培训、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等领域,以大市场、大流通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构建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增强集聚人口的能力。
   西部资源密集区中心城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各省区的重要增长极。促进西部资源密集区中心城市整合周边资源并实现产业升级,有利于避免恶性价格和市场竞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煤炭资源“西储东运”带来的运输压力;有利于集中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循环生态产业园;有利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1.内蒙古师范大学;2.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

标签:密集区 中心城市 转型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