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简章 > 正文

【《齐民要术》对中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ppt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通过对《齐民要术》的仔细研读,阐述了《齐民要术》对中国高职教育的启示: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应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完善课程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应有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配套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应开展职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行业技术规范紧密结合;职业技术教育应加强师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应加强学生经营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应有良好的教育氛围;职业技术教育应做好课程建设。
  关键词:《齐民要术》;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40-03
  
   《齐民要术》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全书分十卷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鱼、蚕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及农、副、畜产品的加工,酿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产等,几乎对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内容极其丰富,比较系统地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时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初步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做为中国甚至世界的重要农学著作,是中国古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基本上能反映出北魏时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貌和真实水平。《齐民要术》蕴含着许多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对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齐民要术》的成书背景
  贾思勰出生于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贾思勰家境虽不富裕,但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后,走上仕途的贾思勰,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贾思勰经历过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政权比较稳定和农业生产比较繁荣的景象,也经历了北魏由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走向经济衰落、政治腐败的惨象,故而贾思勰深感恢复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生活对巩固政权实为必要。因此,他十分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每到一地,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间,贾思勰将自己积累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及他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二、《齐民要术》对中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1、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和长城内外长期处于各民族间分裂割据的战乱局面。北魏统一中国北部,孝文帝为长治久安,大力推行改革、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和惩治贪污的办法,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施行后,各族人民生活渐趋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农村残破荒凉的面貌有所改观,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改革后的北魏政权,出现了政局稳定、人口生息和经济繁荣的局面。从宏观方面看,北魏统治者要发展巩固政权基础,从国家层面上讲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从微观方面来说,人口得以生息繁衍,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总量增加、对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技术的改良创新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从中微观来说,地方官吏要出政绩,就必须发展经济,让人们安居乐业。发展经济成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发展经济就要先办好教育,这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行业的发展是以家庭和家庭成员的消费需求为终极目标的,因此行业的发展成了农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水平近似地代表了当时的经济水平。在当时,发展经济就是发展农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得以发展,农业就得以发展,社会经济就会发展。这一规律左右着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社会,这也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下《齐民要术》受到各阶层广泛关注、广为流传的根源所在。中国千余年的历史经验很好地阐明了“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道理,在当前,搞好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如何搞好职业技术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2.职业技术教育应有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配套体系。《齐民要术》虽然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间成书,但在《隋书?经籍志》“农家类”中才有著录。这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农学名著,自撰成到北宋,其间约经500余年,全靠手抄流传,流传不甚广泛,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价值。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几百年间,朝代更迭,战火纷争,封建官吏忙于保官逃命,无暇顾及平民百姓的生命安全,当然更不可能来关注一本书的命运;另一方面,流传于民间的手抄本太厚重,也可能由于躲避战乱,人为抛弃或毁于战火之中;第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忙于生存,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齐民要术》拥有者可能由于是文盲而不知其价值,很多人由于是文盲也失去了接受像《齐民要术》这样的职业技术教育机会,《齐民要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同时也失去了传播的机会;第三,《齐民要术》的拥有者深知其价值,为了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减少竞争对手,人为阻碍《齐民要术》在民间传播,使《齐民要术》传播源减少;第四,当时虽然有了印刷术,但价格昂贵,刻印《齐民要术》无利可图,《齐民要术》不可能有刻印本,这也极大地阻碍了《齐民要术》在民间传播。到了北宋,书籍刻印业发展较快,技术趋于完善,《齐民要术》才得以付印。之后,由于政府的参与,《齐民要术》才得以广泛流传。在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可能有好的课程体系、好的师资、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培养出了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由于配套体系不完善,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保障体系,促使职业技术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3.职业技术教育应开展职前教育。如果仔细比较《齐民要术?序》与现代各种专著的序言,会发现《齐民要术?序》独具匠心。贾思勰为了使《齐民要术》很快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注意,也很想使《齐民要术》能很快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齐民要术?序》中旁征博引、引古据今,从每个人的切身体会、上古传说、名著、格言、实例等,分别针对统治阶级、封建官吏、地方名人、从业者等社会各阶层人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重视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论述。贾思勰安排这一内容是极有针对性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接触到《齐民要术》的所有人,对该书产生兴趣、对农业产生兴趣,知道读了该书能学到什么知识技能,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从而使读者产生继续阅读、进而推广应用的欲望。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学前教育、岗前培训之类的教育,但重点内容放在了安全守纪之类的教育上,学生对专业内容不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激情不高。职业技术教育,应采用这一思路,在进行专业培训前,进行必要的、内容丰富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整体的认识、做好专业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让不愿从事该专业学习的学生转专业,把不适宜从事该专业的学生挡在门外,从源头上避免了将来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在每一门课程开课前,进行课程介绍,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开设这门课、该门课程讲什么、将来在什么地方用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行业技术规范紧密结合。贾思勰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地域范围主要在黄河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迅速,夏日连雨等特点极为明显。北魏以前,所采用的措施是注意农时,讲究农耕方法。对种地,贾思勰不辞辛苦,走遍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到田间地头,向老农虚心请教,还亲自实践,从中甑别真伪。实践使贾思勰对农业生产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贾思勰精辟透彻地揭示了黄河中下游旱地农业技术的关键所在,规范了耕、耙、耱等项基本耕作措施。《齐民要术》在耕、耙、耱等重要农具的阐说,耕、耙、耱、锄、压等技术环节的巧妙配合,犁、耧、锄等的灵活操用诸方面作了系统的归纳,规范了秋耕、春耕的基本措施,若干重要作物的播种量,播种的上时、中时、下时及不同土质、墒情下的相应播法。《齐民要术》把黄河中下游旱地农耕技术推向了较高水平。千余年间,在近现代农学方法应用以前,世代治农学者很少能在北方旱地农耕技术领域添加重要的新内容。有了《齐民要术》后,人们按《齐民要术》所述方法进行操作,也就是按那个时代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如果《齐民要术》是那个时代农业方面的专业教材的话,那么可以说《齐民要术》就是职业技术教材与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当前,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但在职业技术培训教材和专业教材中,教学内容少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时应进一步做好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紧密结合。
  5.职业技术教育应加强师生职业技能培养。贾思勰在做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期间,每到一地,他都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自高阳太守卸任后,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与普通老百姓一样,居家亲自参加农业和畜牧业劳动。《齐民要术?养羊第五十七》中记载“余昔有羊二百口,茭豆既少,无以饲,一岁之中,饿死过半。假有在者,疥瘦羸弊,与死不殊,毛复浅短,全无润泽。余初谓家自不宜,又疑岁道疫病,乃饥饿所致,故他故也。人家八月收获之始,多无庸暇,宜卖羊雇人,所费既少,所存者大。”实践出真知。就是说,《齐民要术》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也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当前,由于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养环节和实验实训条件的限制,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动手能力有限,学生动手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教材编写者更应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6.职业技术教育应加强学生经营能力的培养。贾思勰重视粮食生产,但并不把农业生产归结为生产粮食,而是发展多种经营。《齐民要术》包括了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林木、种桑养蚕、畜牧、养鱼、农副产品加工等内容。贾思勰认为农副产品加工是农业生产的继续,是生产转向消费的必要环节。经过加工的农副产品,不但满足了消费的需要,而且价值提高了。这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产业部类和产业链延伸的问题。另一方面,贾思勰主张要重视成本核算和利润的计算,如首先要按市场条件来安排生产、其次要有适当的规模和合理的田间布局来生产、要使用临时性雇工以降低成本等,甚至连运输、销售的费用都有计算。在《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第四十六》种白杨一节中贾思勰曾计算:1亩3垄,1垄720穴,1穴屈折插1杨枝,两头出土,1亩可得4320株,3年可为蚕架的横档木,5年可作屋椽,10年能充栋梁。以售卖蚕架横档木计算,1根5钱,1亩岁收21600文。1年若种30亩,90亩地3年1轮,可周而复始,永世无穷。《齐民要术》中还记载有较多以小本钱多获利的实际内容。现代学者从经济科学角度研究《齐民要术》,认为《齐民要术》不单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古代农业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营方法方面的百科全书。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只注重职业技能的传授,对如何经营如何创业少有论及,毕业生不知如何用自己已掌握的技术去经营自己的美好人生,这就好比端着金饭碗去乞讨。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应加强毕业生经营能力的培养。
  7.职业技术教育应有良好的教育氛围。《齐民要术?序》中有“舍本逐末,贤哲所非……盖不足存。”之句,说明在贾思勰所处的时代,各行各业比较发达,很多人从事商业和其他制造业,如金银珠宝、冶铁业等,不愿从事农业。在人们的价值体系中,根据收入多少自然而然形成了各种高低贵贱行业。贾思勰主张重视农业生产,但人们在择业时很有可能不愿选择从事农业生产。《齐民要术?序》中有“鲍鱼之肆,不自以气为臭;四夷之人,不自以食为异:生习使之然也。居积习之中,见生然之事,夫孰自知非者也?斯何异蓼中之虫,而不知蓝之甘乎?”贾思勰认为人只要处在某种职业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会从事某种职业。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什么样的职业环境就培养出从事什么样职业的人。另一方面,《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有“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五谷之田,不宜树果。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非直妨耕种,损禾苗,抑亦堕夫之所休息,竖子之所嬉游。”之句,贾思勰认为要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诸因素清除,人们才能安于本业。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氛围不浓,人们不愿就读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周围网吧、餐馆、宾馆林立,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营造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氛围,通过引导、激励、疏堵等方式引领学生认真学习,才能发挥职业技术应用的历史作用。
  8.职业技术教育应做好课程建设。在贾思勰生活的时代,不可能有很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不用说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但他以让读者读懂、易记、易做为目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按不同动植物或加工产品在人们生活重要程度安排在书中的顺序,重要的内容详细论述,不重要的内容粗略描述;对于某种具体的动植物或加工产品,按作物生长发育顺序或工艺流程为主线,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或工艺流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为知识点,进行知识体系编排,对当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内容选取和内容编排仍有指导意义。《齐民要术?种桑、柘第四十五养蚕附》先引用《尔雅》中桑的解释,接着对桑进行分类,再引用《搜神记》解释桑的来历,理论联系实际再按桑的生长发育讲桑的栽培与管理,再养蚕及多种经营,在此基础上讲柘的栽培。直到现在,栽桑养蚕的知识体系也没有超越此模式。当前,职业技术学院都在进行课程开发和精品课程建设,引入了诸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开发模式,取得了不少成绩。职业技术教育,在重视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的同时,更要注视教材建设和创建该行业或该课程最适用的课程开发模式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北魏)贾思勰.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http://guji.省略/list_4_5_1.html.
  [3]梁家勉.《齐民要术》成书时代背景试探.《农史研究》(6).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4]http://baike.省略/view/9685.html?wtp=tt.
  [5]http://www.省略/wiki/%E8%B4%BE%E6%80%9D%E5%8B%B0.
  [6]http://baike.省略/view/31076.htm.
  [7]浙江农业大学理论组.《齐民要术》及其作者贾思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8]游修龄.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古代的作物栽培[J].农业学报,1956,13:23.
  
   作者简介:董泽军(1970-),男,重庆垫江人,副教授,大学本科,农学学士,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类与应用,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标签:中国 启示 高职教育 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