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计划 > 正文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探究]初中数学新课标准2018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为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数学活动之中,有利于促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的一切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归结为现实的需要。事实上,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体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关注“现实数学”的重构,创设一种教学情景,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组织学生有兴趣地思考与探索,发现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知识理解会更自然、深刻和全面。
  案例1:幂概念的引入
  师:一张报纸对折100次以后有多少层?
  许多学生拿出事前准备好各种报纸,开始尝试。
  师:谁能估计出对折以后是多少层?
  生1:200层;生2:400层;生3:不止吧?
  不少学生对折8次后,便不能再折下去。
  师生共同探究对折次数、报纸层数的关系,发现报纸层数随着对折次数以2,4,8,……这样的一种规律增加,但数据越来越大,很不方便表达。这种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所带来的困惑、好奇,自然地引入幂这一概念,有利于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对新知理解得更深刻,更能有满足感和探索欲。
  学生从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中自己建构出来的结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用数学的语言将其重述,使其趋于完善,这样学生不仅会有成就感,而且可以将新知与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如学习坐标时,笔者引导学生联想影院的电影票与座位,如8排5座,就是坐标的具体应用,还有自己在班里的座位等。又如在教学概率时,笔者从设计“我班60名学生,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概率有多大?”入手,引入新课。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体会数学。如学习一一对应时,笔者引导学生从“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熟知的生活中的对应观入手,引入一一对应概念。用生活语言解释原始概念,既亲切又能说明问题。将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数学”知识。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二、模拟再现,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知识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笔者经常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来解释数学,给以学术形态出现数学知识增加“营养”和“乐趣”,使其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形式上的数学理论,而且了解结论背后的丰富事实,优化知识,促进认知的顺应和同化。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教师分析得再好,讲得再精彩,也只能停留在教师层面上的认识,要内化为学生的认识过程还需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和体验,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掌握。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并将数学知识“再创造”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品尝到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发现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和生活中的数学美,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案例2: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探究
  首先让学生动手度量课前收集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实物和内角和。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它们的内角和分别为360°,540°,720°。
  师:那么你能猜想n边形的内角和?
  生1:可能与边数有关。
  生2:其内角和为(n-2)•180°。
  师:你能证明其猜想的准确性吗?
  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利用分割法,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运用类比法,将n-2边形分割成个三角形即可证明猜想。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趣,学生积极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体验归纳、类比、猜想等合情推理,掌握归纳、类比推理,锤炼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三、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把从课堂中习得的新知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同时又可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感受,求得创新。
  问题进行研究,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如:本地通讯网络收费问题;电力部门推行的“峰谷电价”措施的实用性问题;购房分期付款问题;体育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证券投资中的数学问题;出租车的计价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编拟更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应用性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和研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如笔者在讲授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时,布置实习作业,让学生调查上网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为家里合理上网设计一个方案,使得家里上网最省钱。又如:在课题学习“镶嵌”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从最常见的三角形入手去研究是否密铺的可能,通过动手拼图观察三角形内角与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满足一种图形密铺的图形有哪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数学应用能力。这种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两者融为一体,这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催化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标签:探究 新课标 生活化 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