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计划 > 正文

[经营者评价企业发展环境:现状、问题与建议] 给经营者的建议

时间:2019-02-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即将进入WTO的后过渡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背景下,为深入了解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反映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中国企业管理基金会、有关地方企业联合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组织实施了“2004全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
  调查主要采用信函和传真方式进行。调查表包括3大类、80多个问题,共发出8000份问卷,截止到2005年1月10日,返回有效问卷1065份,有效回收率为13.31%。
  本次调查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为调查对象,包括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和厂长等等。调查样本中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高,大专学历占26.67%,本科学历占42.54%,研究生学历占23.81%,博士学历占2.22%。样本所涉及企业,大型企业占47.11%,中型企业占40.12%,小型企业占12.77%,东部企业占54. 24%,中部企业占23.03%,西部企业占 22.73%,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占 56.06%,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占29.70%,私营企业占5.45%,股份合作制企业占2.42%,集体企业占3.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3.33%。详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本次宏观调控有较高评价,认为宏观调控有助于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2005年经济走势和企业经营状况将“稳中向好”。跨入新世纪新阶段,企业发展总体外部环境趋于好转,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的步伐,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部分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仍需付出艰苦的、极大的努力。相当比例的企业经营者没有感到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政府职能转变尚待根本性突破,要素市场发育仍很滞后,经营管理者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建设亟待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信用体制建设问题突出,企业协会、中介组织发挥的作用不够理想,政企不分、行政干预、选拔任用制度不完善、激励不足仍是影响企业经营者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缺少跨国经营的人才、企业规模和品牌实力不够、对国外情况了解不够、信息量不够是影响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障碍。
  调查结果还显示:优化企业发展的环境,需要找准重点和难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切实解决好影响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当前,改善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有必要适当调整有关经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垄断行业、融资体制和信用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要积极推进政职能转变,把重点放在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建立政府问责制度、改革对官员政绩的考核办法等方面,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着力点,应主要放在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和建立健全信用体制方面,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应当与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尽快出台《国资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有资产各级监管机构的功能定位,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需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建立完善的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企业家评价机制、加快企业家市场建设,推进企业家职业化,需要积极推进制度变革,建立健全企业家选拔和任期退休制度、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企业产权制度。同时,当前企业经营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战略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通过优先重视提高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提高经营者和员工素质、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坚持不懈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等措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宏观调控有助于改善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从1993年到2002年,我国政府先后为克服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和特别是后期的通货紧缩压力进行了艰苦努力,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时期。但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经济生活中一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也不断暴露出来。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正确决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004年我国经济在宏观调控中渡过了非同寻常的一年。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这次宏观调控避免了一次经济上的大起大落,对企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一)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本次宏观调控有较高评价
  
  这一轮宏观调控,从多个方面折射出党和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更趋成熟,突出地表现在对宏观调控时机的正确把握和调控手段的转型两个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67.5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这一轮宏观调控是及时的,有 15.1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是有预见性的,17.2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是事后的。可见,这次宏观调控在时机的把握上恰当的。详见表2。
  
  在问及这次宏观调控以何种手段为主时,有66.8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是以经济手段为主,12.2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是以法律手段为主,另有20. 86%企业经营者认为是以行政手段为主。总体上看,这次宏观调控综合运用了各种调控办法,而以经济手段为主则是与以往历次宏观调控相比最为显著的特点。详见表3。
  
  (二)宏观调控有助于改善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从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关系而言,宏观经济“过热”“过冷”特别是“过热”往往会掩盖许多矛盾和问题,不利于深化企业改革,不利于推动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持续增长、平稳运行的宏观经济才是顺利推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企业经营者的反应来看,有26. 7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宏观调控对企业经济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60.9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其影响是中性的,12. 3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是负面的。可见,这次宏观调控有保有压,有张有弛,其成效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认可。详见表4。
  
  调查进一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询问了企业经营者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感受。37.6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良好,57.7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基本正常,只有4.5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不佳。认为企业发展的产业环境良好、基本正常、不佳的企业经营者比例分别为22.94%、59.94%和17. 13%,认为企业发展微观环境良好、基本正常、不佳的企业经营者的比例分别为39.94%、52.44%和7.62%。总体上看,90.2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发展外部经济环境良好或基本正常。详见表5、表6、表7。
  
  
  
  (三)2005年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稳中向好”
  
  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2004年 65.76%的企业实现盈利,盈亏持平的占24.85%企业,亏损的占9.39%。对于2005年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 51.8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会趋于好转,40.61%的表示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只有7.58%的企业表示会恶化。企业对未来投资意向的态度也显示, 2005年将是一个“稳中向好”的年份, 5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未来投资意向将增强,37.20%的表示不变,有7.01%的表示投资意向趋于减少。详见表8、表9、表10。
  
  
  
  二、我国企业发展的总体环境有较大改善
  在本次调查中,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跨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加入WTO为契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经历持续而广泛的变化,并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好转
  
  企业经营者认为,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需要积极营造以下十个方面的良好环境,即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健全规范的法制环境、合理透明的政策环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奋发向上的文化环境、开放活跃的舆论环境、公平公正的融资环境。服务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近两年来企业发展的环境总体趋于好转。具体来说,除了融资环境以外,认为近年来企业发展的城市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市场环境、投资环境和信用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的,都超过了半数。详见表11。
  
  在企业经营者看来,近年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城市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78.7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城市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77.1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法律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72.0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策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企业所在城市面貌发生的显著变化。也表明我国政府信守加入WTO的承诺,在清理规范各项法律制度、增强政策透明度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认可。
  调查结果还显示,61.5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社会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比认为有所恶化的3.66%高出57. 92个百分点,57.9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文化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比认为有所恶化的2.44%高出55.49个百分点,57.3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舆论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比认为有所恶化的4.57%高出52.74个百分点, 53.5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市场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比认为有所恶化的10.64%高出42.86个百分点,53. 5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信用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比认为有所恶化的6.38%高出47.11个百分点,52.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投资环境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比认为有所恶化的2.44%高出50.30个百分点。
  
  (二)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的步伐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和中心环节,配套推进方方面面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也特别强调了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加入WTO之后,在前一阶段大力精简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基础上,着力点逐步放在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方面,积极酝酿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
  在本次调查中,30.9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职能转变有较大进展和很大进展。调查表明。政府转变职能在自身定位、行为方式和素质建设等方面也迈出新的步伐,企业经营者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多个方面,持基本满意和较为满意态度的比例,明显高于持不满意态度的比例。详见表12,表13。
  
  
  首先,政府自我定位较为明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大家都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于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此企业经营者的满意程度最高,达66.67%。
  其次,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方式方法正在逐步转变。本次调查询问了企业经营者对政府依法执政水平、决策科学化水平和决策民主化水平三个方面的看法。半数和接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持相当正面的看法,具体来说,分别有50.00%、49.85%和46.20%的企业经营者对政府依法执政水平、决策科学化水平、决策民主化水平感到基本满意和比较满意。
  第三,政府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有所提高。调查显示,对于目前政府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和公务员素质,企业经营者表示基本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为44.24%、42.25%和38.48%。
  
  (三)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大力发展要素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真正实现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表明我们对发展要素市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次调查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对要素市场状况给予积极评价,表明近年来我国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详见表14。
  
  在企业经营者看来,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成效最大,57.5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效果较好和很好,高于认为不佳的52.73个百分点。有超过三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我国技术市场、产权市场、土地市场和资金市场建设成效效果较好和很好,具体数据分别为37.90%、31.91%、 31.31%和31.00%。超过两咸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市场、资本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建设成效较好和很好,具体数据分别为28.57%、26. 44%和25.23%。
  
  (四)部分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企业经营者对此也有积极的评价。详见表15。
  
  有30%―50%的企业经营者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持积极评价。其中,49.7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较大进展和很大进展,38.4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近年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有较大进展和很大进展,29.7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近年来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有较大进展和很大进展。
  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和很大进展的企业经营者的比例也超过了认为进展缓慢的企业经营者的比例。其中,31.71%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较大进展和很大进展,27.88%的企业经营者认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为有较大进展和很大进展。
  
  三、我国企业发展环境与企业经营者期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本次调查的大量数据,一方面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环境在不断改善,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格外关注。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距离建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尚有较大差距。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仍需付出艰苦的、极大的努力。
  
  (一)相当比例的企业经营者没有感到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
  
  在前述企业经营者所期望的十大环境中,均有不小比例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变化不大。例如,认为企业融资环境、市场环境、投资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信用环境变化不大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8.33%、35.87%、44.82%、39. 63%、38.11%和40.12%。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融资环境,认为有一定好转和明显好转的企业经营者不足半数,只有36.47%,而有48.3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融资环境变化不大, 15.2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有所恶化。其他还有10.64%和6.3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近年来企业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有所恶化。详见表11。
  (二)政府职能转变尚待根本性突破
  
  与以往调查相比,本次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尽管如此,在企业经营者看来,这种转变似乎刚刚开始,与企业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调查显示,除了在政府功能定位方面,认为基本满意和较为满意的企业经营者超过半数,依法执政水平达到半数,决策科学化水平接近半数以外,在决策民主化水平、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公务员素质等几个方面,感觉一般的企业经营者分别达到46.81%、42.12%、41.34%和46.97%的水平,更有12.12%、 13.64%、16.41%、14.55%的企业经营者对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公务员素质表示不满。详见表13。
  调查还显示,只有12.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轮宏观调控主要采用了法律手段。这表明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方面,运用法律手段仍显不足。对此,一方面要看到,这新一轮宏观之所以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过多干预造成的,采取一些行政手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过多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对经济的自主增长机制有较大伤害,也不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详见表3。
  
  (三)一些要素市场发育仍很滞后
  
  同样,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对我国要素市场建设给予积极评价,但除了劳动力市场之外,其他要素市场均有超过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建设效果一般,认为经营管理者市场、知识产权市场、资金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土地市场建设效果不佳的大约在11%~ 19%之间。最为突出的经营管理者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三个市场,分别有18.84%、18.84%、17.0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这些市场建设效果不佳。详见表14。
  如果将认为要素市场建设效果一般和不佳的企业经营者合并计算,两者合计比例占到了被调查者的近70%。尽管这样做不一定科学,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要素市场发育的严重滞后。
  
  (四)垄断行业改革、信用体制建设问题突出
  
  尽管认为多数关键领域改革正在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分别有30%~ 50%左右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调查问卷所列出9个领域的改革进展不大,垄断行业改革和信用体制建设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调查显示,有56.3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垄断性行业改革进展缓慢,只有13.1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进展明显,有46.3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缓慢,也只有15.4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进展明显。详见表15。
  
  (五)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发挥的作用不够理想
  
  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此保留态度,27.0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有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发挥作用较为充分,63.53%的企业经营者评价一般,9.42%的认为不佳,对于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能否代表企业利益, 31.4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能够,57.93%的持保留态度,10.67%的认为不能。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各类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仍不理想。详见图1、图2。
  

标签:企业发展 经营者 现状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