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哲理名言 > 正文

中东女记者_中东:一个“80后”女记者的新闻征途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个“80后”女孩,穿梭于埃及亚历山大教堂的爆炸中,行走在班加西的路途上,陪伴她的只有如亲人般的同事,泡面、绿茶是她每日最享受的生活,而不绝于耳的枪声、满目疮痍的土地让她年轻的心深深地明白,和平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意义。
  2012年2月2日,在吉萨的斯芬克斯广场,我从容地作完一次出镜。在我身后是上千名抗议的群众,声讨前一天晚上在塞得港球赛中导致74人死亡的肇事者。这是2010年10月16日我成为一名中东地区的新华社视频记者以来所做的一次普通采访。回首这一年多,我着实不敢说我在新闻上有什么作为,但作为一名视频记者,我确实收获了很多。
  动乱造就勇敢与从容
  对于视频记者而言,首先要适应的就是出镜报道,要想做好,不仅要克服在镜头前的胆怯,还要无视周围环境的干扰。开罗人民向来以热情著称,尤其在我们这些“老外”的镜头前更是活跃。当我们出镜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在我们身后推推搡搡。刚开始时,我特别不适应这种嘈杂的环境,每次出镜都要做十几二十次,自己感到非常烦恼。
  2011年元旦的钟声刚敲响,我正要进入梦乡,却被手机的铃声吵醒,电话那头,传来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一处教堂爆炸,造成20多人死亡的消息。如此重大事件,不敢耽误。接下任务,我就和同事赶往200多公里外的亚历山大。到达事发地的时候,只见教堂四周的街道已被警察封闭。教堂旁边的一条街道上,一些群众正在向警察投掷石块,而警察的催泪弹烟雾很快就熏到了眼前。不久,在与那条街道垂直的路上,数百人开始游行呐喊,声音不绝于耳。出镜,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快,冲突场面可是不等人的。深深吸一口气,我努力克服胆怯与呐喊声的干扰,开口说起来。那次出镜,做得非常顺利,也许是压力导致动力的缘故吧。
  年初的这一次报道,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勇气,而后我才敢于去报道更大规模的冲突。作为视频记者,事发之后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很多消息还要靠我们传达出去,所以那种时候,深感自己身上的重任,没有别人可以依靠,自己就要变得坚强和勇敢。
  自从2011年1月25日埃及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游行以来,我们的视频报道就没有脱离过惊险。还记得1月28日的晚上,我和几个同事为了避开警察的视线拍摄,躲在解放广场上的__处高楼内,把镜头偷偷地搁在阳台上偷拍,目睹着愤怒的青年从广场的四面八方攻入被警察封锁的解放广场,半夜的时候,四十多辆坦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广场,那一刻,我们都屏气凝神。直到好多青年爬上坦克,开始欢呼,我们知道军队和百姓站到了一起。就在第一时间,我们的消息也发了出去。
  ‘埃及从爆发抗议游行到穆巴拉克下台的18天,局势充满了跌宕起伏,没有人能猜到结果。因为宵禁,人们都很少出门,只有我们这些记者,还穿梭在开罗的大街小巷采访。平安度过那段日子,我最大的体会是和平多么重要,这几个字说出来很容易,而分量却是沉淀于心的。同甘共苦,收获亲情般感情
  在我所在的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有四十多人,在2011年一年的报道中,从社长到厨师,都为作好报道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彼此之间建立了亲情般的感情。1月28日晚上,我们完成报道任务,从解放广场赶回分社,已经是凌晨四点多了。可当我们踏进分社大楼,社长和衣躺在会议室的沙发上,办公室主任的办公室灯火通明。他们都在等着我们回来。当时有说不出的感动。而他们这种关怀一直延续着,不管在埃及,还是在利比亚,我们在前方报道,他们总在后方支持、关心着我们。
  而和同事们在困难时期建立的情谊更是这一年报道中的强大支柱。2011年4月18日,我和我们的阿文、英文以及摄影记者接到任务,前往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班口西进行利比亚局势报道。当时,是卡扎菲的雇佣军和反对派正激烈交火的时候,联合国的禁飞令已经施行。我们只能从陆路,途径利埃边境的塞卢姆进入利比亚。
  20多个小时的车程,旅途劳累不说,因为当时在禁飞问题上,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的是弃权票,外面流言说利比亚反对派已经拒绝中国记者进入。走在半路上得到的这个消息让我们很丧气。是进是退?我们几个达成一致,既然来了,就没有回去的道理。所幸的是,凭着我们当地雇员的关系以及利比亚民众对中国人的好感,我们通关成功。
  四月的利比亚,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从利埃边境前往班加西的路上,鲜有人家。而半路上那一片无际的青草地更无法让人想象前面就是政府军和反对派对峙的战场。经历了埃及动荡的18天,对于这份美景格外珍惜。不去想未来的日子会是怎样,我们都感到起码眼前要好好享受这片宁静的田园。
  在班加西的时候,有两件事情让我非常难忘。第一件是4月30日的深夜11点多,我做完了一天的事情准备睡觉,可是窗外却传来断断续续的枪声,而且越来越密集。本已困意十足的我立刻警觉起来,难道晚上搜捕革命委员会的人发生枪战?这时,我的房门也开始被咚咚敲响,同事站在门口,“卡扎菲的儿子和三个孙子被打死了。”这在当时利比亚双方战局僵持的情况下是一个特别大的消息。二话没说,我们拿起设备就冲出酒店,当我们在酒店门口等待车子的时候,很多其他媒体的记者纷纷下楼,那一刻,我感到自豪,我们对新闻的敏感性和专业性是数一数二的。直到后来,还经常会有人到我们这来打听或确认消息。
  那天的班加西解放广场上如同过节般热闹,我开始站到人群中去做出镜,同事一边给我打灯,一边紧紧地盯着四周的人群,一怕人群推搡,二怕乱枪流弹伤人。当时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才可以安心地把出镜平稳做完。
  在班加西时,虽然住在酒店,但供应并不充足。很多时候,我们就泡方便面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这个时间是比较幸福的时候,因为那意味着没有突发事件、没有例行新闻发布会,时间是我们自己的。煮上开水,我们一边泡方便面,一边拿出自己带过去的绿茶冲起来。吃完方便面,便可以喝会儿茶,闲聊一会儿,是非常不错的休息。而今回想起来,去年每次出差都是一个小分队,虽然视频、文字、摄影大家分工有别,但总是通力合作,互相帮助,播下的是辛苦,收获的是友谊。
  2012,且行且珍惜
  驻外的日子随着中东的局势跌宕起伏过得非常之快,转眼间,2012年来到了眼前,距离离任的日子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我的记者使命还在敦促自己前行,如果说过去那一年有太多的意想不到,那么2012年我们则是做好准备,更加理性地去面对可能发生的一切。
  这些天,关于叙利亚的局势,各国外交的博弈更加激烈的展开。表现在媒体上就是,西方的媒体开始大量报道叙利亚政府军炮轰霍姆斯,造成平民死亡的消息,为推翻阿萨德政权大量造势。而我在叙利亚采访的同事却在微博上发表了这样一条微博:“我所感受到的叙利亚,绝对不是欧美政客口中的样子。当然我不敢说所见代表了全貌,但是至少有一点,叙利亚人想要什么样的自由和民主不应该由美国来定义,看谁不顺眼想让谁下台,也应该是叙利亚人民说了算,这个“人民”,也不该由别国人来定义。”下面是一张2月5日,大马士革支持阿萨德的人群的照片。
  我非常赞成这位同事的观点,经过中东的乱局,经常关注西方媒体的报道,有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报道是明显地违背中国人道德观的。所以对同一件事情的报道,我们往往得出完全相反的观点,在这种时候,有自己的记者,坚持自己的声音,显得非常重要。而作为其中一员,我倍感珍借。(作者是新华社中东总分社记者)
  本栏编辑 梁益畅 王清颖

标签:中东 征途 女记者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