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哲理名言 > 正文

【共和国脊梁的风采】 共和国脊梁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的大半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给劳模当“抬轿工”。55个春秋里,在媒体上发表358位英模人物事迹,并出版了《人生存折》一书。这里,谨在全国劳动模范群英“百花园”里,摘撷“四朵”与读者共飨。
  李国才:从全国劳模道副部长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那一年,21岁的李国才从锦西化工厂登上援建国家重点工程吉林化工区的列车。他被分配在化工建设公司管道工地当管工,要把6英寸钢管?成90度的弯,13个人干两天也没?成。李国才利用废旧零部件,装了拆、拆了装,经过10多次试验造出一台?管机。但是,还满足不了化工区建设的需要,化工建设公司就成立一个管道加工班,决定李国才当班长,专门负责弯头加工任务。李国才成为全公司有名的革新能手,一心向电动化、机械化要效率。建设用的不锈钢弯头,因为我国没有冷压设备,需要用进口焊条焊接,但又保证不了质量。在苏联专家撤走的酒席上,专家组长大叫“为中国的可怜配管干杯!”李国才听了气得火冒三丈。画草图、找配件,在领导支持、技术人员帮助下,经过半年的时间,制造出一台压制不锈钢弯头的1500吨油压机,还写上“争气”两个字。从此不仅满足了吉林化工区建设的需要,他还向石油化工部康世恩部长请战,支援北京、上海、广州化工建设需要大量弯头的任务。
  有一年冬天,化肥厂通向电石厂的两公里长的氮气管线结冻堵塞,影响好几个车间的生产。刨冻土烧焦炭化不开,用蒸汽烘热也不行。这时,公司领导把人称“矛盾乐”的能工巧匠李国才请出来,仅用两个小时就造出一台高温火焰喷射炉,把冻结两天的管线融化开,恢复了生产。
  支援农业正需要大量化肥的时节,化肥厂一个车间发生爆炸事故,致使全厂停产。周恩来总理急电吉林省委,要求组织力量昼夜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吉林军区安排一个连战士抡大锤砸钢筋水泥大柱子,干了3天一根也没砸掉。又是李国才出征现场,根据燃放“双响子”和“千层褥子千层被”的原理,实施了“火药分段、静态爆破”的方案,并亲自点炮,仅用15天就排除了18根大柱子,周围设备、厂房安全无恙,按计划提前恢复了生产。
  李国才和他的小组没有节假日,一年只有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休息三天。他爱人有病,家里的粮油吃光了,李国才第一次到粮店买粮回来的路上,不知想什么把油瓶子掉在地上打碎了。李国才回家对他爱人说:“今天粮店没豆油。”那时我在吉林市总工会工作,常年在李国才小组蹲点。第二天是我从家里灌了一瓶豆油圆了场。李国才爱人是党员,有时也抱怨几句,但还是“一根蜡烛两头点”,把家务事全方位、全过程地包揽下来,晚上把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等候老李把家还,不愧为街道授予的“劳模好后勤”。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4月6日,中共吉林市委作出《关于号召全市职工向李国才同志学习,争做雷锋式工人的决定》。那时我在吉林市总工会工作,常年在李国才小组蹲点。我撰写了长篇通讯《雷锋式工人李国才》,吉林市日报用了两个版面刊登。1964年,在大庆举行的全国石油化工企业学大庆会议上,李国才作为排列王铁人之后的“二号人物”,成为全国石油化工工人学习的榜样。
  1976年,中央任命李国才为石油化工部副部长,当选为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国才调石油化工部以后,以他原来所在的加工班为技术后方,攻关全国石油化工企业的重大课题。时任国务委员的康世恩为李国才下达稠油开发任务。李国才回到加工班创造了一台700个压力的注气锅炉,使辽河油田一口报废的稠油井喷出了原油。使用5台这样的锅炉,半年就采出4万多吨原油。经过专家测试、鉴定,李国才研制的注气锅炉压力和注气深度都超过了美国。1978年10月,李国才作为特邀代表在中国工会九大会议作了题为《把满腔热血都倾注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上》的发言。
  几十年来,李国才实现189项重大技术革新,取得10项重大科研成果,两项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励。他以自己的不断创新实践着毛主席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的祝词:“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服务明星荣先杰
  荣先杰的名字在吉林市、吉林省乃至全国赫赫有名,被誉为“一口清”、“五知道”苦练基本功的模范。
  1960年,荣先杰在吉林市初等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小学当老师。1962年调到有一位省劳模的吉林市先进集体北京路粮店当售货员。撮米、舀面、打油、过秤,还要扛面袋子、米袋子,全身白花花的,累得腿疼胳膊酸。18岁单薄瘦小的荣先杰有些支撑不住。有一天一位顾客问荣先杰:“有盐没有?”她说:“没有。”“什么时候来?”荣先杰说:“不知道。”这时粮店老职工、省劳模虞明慧走过来说:“过两天就来,您如果没时间我们给您送家去。”顾客走后虞明慧对荣先杰说:“小荣子,顾客是咱们的衣食父母,要有热心,要有耐心啊!”下了班,荣先杰又看到虞明慧蹲在地上一粒一粒地捡黄豆。三个豆粒就是一个豆角,粒粒皆辛苦啊。荣先杰被虞明慧的言行感动了。这正是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荣先杰暗自想着虞明慧就是身边的雷锋。
  从此,荣先杰对一天不停地撮米过秤也不觉得累了。粮店蔡主任看到荣先杰脑子好使干活麻利,就安排她去收款。收款第一天,顾客就排起长队,有的排了20多分钟留下一句“真慢”的怨言就走了。还不能到其他粮店购买,因为粮油实行统购统销凭证供应。荣先杰就动脑子,把各种粮食1斤到40斤、豆油1两到4斤的价格写到一张纸上放眼前一看就清楚了。可是把几个品种加起来又慢了。又开始用脑子练习相加。自己问自己,买几个品种的多少斤,多少钱?三四十秒钟就能算出钱数来。顾客不排队了,表扬信一封接一封。蔡主任在会上表扬:“小荣子给粮店增了光。”从这以后,荣先杰练功的热情更高了。下班回家天天死记硬背粮油价格,默默计算收款金额,开始进入“一口清”的收款快车道。熟能生巧,顾客把购粮油数量说完,她就马上说出交款金额。效率提高了,群众满意了。
  荣先杰做到“一口清”以后,又向粮本上的户主姓名、地址、职业、全家人口和用粮情况的“五知道”攀登,以便于送粮到家,开展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她把粮店供应的1701户人家,分段划片,以组定户,以户编号。然后,挨家挨户访问调查。尽管这1701户星罗棋布纵横交错,但在荣先杰的“五知道”图解里都各有其位,清晰可见。她运用记年龄、记口音、记体形、记特征的“四优先记忆法”,靠的是一个“背”字。荣先杰历经400多个日日夜夜地走街串户,1701个用户的8505个知道都储存在她的大脑里。
  荣先杰在吉林、通化、四平等城市做过60多次表演。吉林省粮食厅等部门在长春体育馆举 办荣先杰“一口清”、“五知道”表演,有几千人参加。一个青年人首当其冲,照着人手一份卡片的名字大喊一声“卜长林”。荣先杰一愣,会场出奇般的宁静,以为荣先杰被问住了。荣先杰坦然地回答道:“我们粮店范围内没有卜长林,有个叫卞长林的。他家住在南马路1委13组,6口人,两个职工。”小伙子坦白地说:“是我故意念的‘卜长林’,考考荣先杰的记性。”全场一片哗然。接着,又有人问:“我的朋友刘德安是你们粮店供应户,他住在什么地方?几口人?”荣先杰立即回答:“他家住在南马路1委12组,7口人,粮食月月有余。”发问人摇头说:“回答错误,他家6口人。”荣先杰像报喜似的说:“他家上个月生了一个小男孩。”体育馆全场沸腾了。
  吉林市委、省委作出决定,向荣先杰学习做雷锋式营业员。她的过硬本领广为传颂,人们说荣先杰的“一口清”、“五知道”是国家级水平、国家级服务,《人民日报》等作了报道。
  1965年6月,在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大会上,荣先杰做了“一口清”、“五知道”表演。翌日,李先念副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并观看了荣先杰表演的“一口清”、“五知道”。李先念说出了大米、面粉、玉米面、高粱米和豆油的数量,荣先杰立刻说出钱数。监考人员宣布“回答正确”。李先念高兴地热烈鼓掌,并对荣先杰说:“你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下了苦功夫、笨功夫,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全国财贸职工中又红又专的典型,学习的榜样。”粮食部政治部、全国财贸工会授予荣先杰“为革命苦练基本功的模范”。这年9月李先念到吉林视察,在西关宾馆再次接见荣先杰。
  1966年,荣先杰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毛主席后热泪夺眶而出。周总理把王进喜、荣先杰等英模人物请到中南海住了三天。邓颖超大姐亲自下厨房安排菜谱。
  1973年,荣先杰当选为中共十大代表、中共吉林市委委员、吉林省委委员。1982年,38岁的荣先杰就读中国工运学院第一期工会干部大专班,圆了大学梦。她先后任吉林市总工会主席、吉林市人大副主任、吉林市政协副主席。走上领导岗位的荣先杰说:
  “当营业员为顾客服务,做人民公仆为群众服务。共产党员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
  谢亚平:最年轻的全国劳模
  她是几千人纺织厂里刚满16周岁两天进厂年龄最小的纺织姑娘;她是全国纺织系统创造8次万米无疵布纪录的第一人;她是23岁登上工人阶级最高荣誉殿堂的共和国最年轻的全国劳模;她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学培养深造的栋梁。她就是纺织女工、全国劳模、浙江省上虞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谢亚平。
  1981年金秋的一天,谢亚平听到浙江上虞棉纺织厂招工的消息,就从上海来到上虞应聘。可是10月10日工厂公布的录取名单中并没有谢亚平的名字。她凭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敲开了厂长室的门。
  “我收到高中录取通知的晚上做了一个梦,在织布机旁金梭银梭地织布。请问厂长我考试的成绩不合格吗?”谢亚平执著的话语带着几分质疑。
  厂长笑着问道:“你今年多大岁数?”
  “16岁。”谢亚平回答。
  “几月几日生?”
  “11月7日生。”
  “那么今天是几月几日?”厂长这才告诉她,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年满16周岁才能入厂。谢亚平又回到上海家,等待这年满16周岁还相差的28天。
  11月8日,谢亚平接到招工录取通知书,成为上虞棉纺织厂年龄最小的一名工人。报到第二天就集体前往上海国棉一厂实习。谢亚平的运气好,带她的师傅是上海劳模;实习的机台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杨富珍曾经挡车的地方。工厂休息这一天,同来培训的姐妹都到南京路和黄浦江游玩去了,唯有谢亚平以“老上海”自居,一个人关在宿舍里,拿起一团白纱线,操动一双灵巧的手练习打结。手臂疼痛了,又背诵挡车工的《应知应会》。
  又是一个厂休日,师傅带领谢亚平走进大华电影院。散场后师傅问谢亚平:“电影《沙鸥》里的女主人公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是怎样想的?”谢亚平回答:“不想当万米无疵布的挡车工不是好挡车工。”师傅听了拍拍谢亚平的肩膀:
  “小谢,你真是好样的!”
  谢亚平六个月的实习,拿到了优级《操作技术表》,更重要的收获是“我心中有一位劳模师傅”。
  回厂后车间分配给谢亚平的是一台刚安装不稳定的新机台。上班第一天,由于“疵点”过多,下机布匹打了不合格品。这如同汽车司机出了车祸,唤起谢亚平在机台旁接头、换纱、捉疵走巡回的细心和认真的激情。接头速度是创造万米无疵布的关键。谢亚平下班回到家里练习打结,请妈妈做测定员。一分钟打结36个,创造全厂最高纪录。妈妈看亚平高兴的样子按了一下她的额头:“看你都出汗了。”
  从这以后谢亚平织出的布匹,无疵布的延长米在百米、千米、六千米、八千米……到了第28天达到了一万米。“万米无疵布”这是纺织女工心灵里最神圣、最美丽的图画。高峰无止境,继续再攀登。谢亚平成为两万米、两万五千米、两万八千米、三万米纪录的创造者。《浙江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刚入厂两年的谢亚平创造了三万米无疵布的全省最高纪录,实现了她的“不想当万米无疵布的挡车工不是好挡车工”的誓言。1988年底,谢亚平创造了8次万米无疵布的最高纪录。她织出的无一个疵点布长达128866米。这是谢亚平十几年来在织布机旁巡回走路189800公里绕地球四圈半才获得的。
  1989年5月,全国纺织工业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谢亚平胸前的那朵大红花和荣誉证书表明,她已经成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大会结束以后,谢亚平来到北京百货大楼布匹售货员、全国劳模刘淑琴柜台前,听取刘淑琴如何向顾客介绍商品,顾客如何挑选布料。刘淑琴的上帝是顾客,谢亚平的上帝是刘淑琴。织布的和卖布的成为一对好姐妹。谢亚平把刘淑琴反馈回来的顾客的一席席话语、一个个故事,记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
  1989年9月18日,谢亚平接到出席全国劳模代表大会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虞市第一位全国劳模。歌唱家唱出了“上虞出现一颗璀璨的织女星”的歌声。她仅用7年时间走完了县、市、省和全国英模之路,登上了全国最高荣誉殿堂。
  1994年9月,人称“金牌工人”的谢亚平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45周年观礼。对此,新华社9月2日电:“进京参加共和国诞生45周年观礼的100名劳模,年龄最大的是76岁的马六孩,最小的是28岁的谢亚平。”
  国庆节那天夜晚,天安门广场礼花竞放,礼炮轰鸣。谢亚平站在观礼台上如梦如幻,心潮澎湃。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劳模代表。新华社10月1日电:“十一夜晚在天安门城楼上,李鹏总理同谢亚平握手,并勉励说:‘要好好努力呀,你们年轻的劳模,正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
  10月下旬的一天,我从全总女工部看到 一份材料,谢亚平报考杭州大学劳模班差7分落榜。我这时刚办完离休手续,就只身赶赴浙江。经了解,谢亚平在考试前参加省人大代表会议,没有时间复习。我向省委主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卢展工作了汇报。3天后,省劳动人事厅向杭州大学发了《关于破格录取谢亚平上大学的通知》。对此,我写了通讯《一个没有学号的女大学生》,《工人日报》发表在头版头条。四年后,谢亚平大学毕业,新华社播发了我写的《谢亚平圆了大学梦》的电稿,中央和地方一些报纸采用。
  新时期“铁人”王光荣
  在共和国鲜艳的红旗下,中国的百万石油大军开创了中华民族史上旷古未有的辉煌大业。从玉门起步到大庆油田,又挺进中原、华北到海洋扎寨,几代石油工人用汗水、青春、生命铸成不朽丰碑。
  1978年金秋的大庆,五彩缤纷的“全国油气田分布图”前,第三次视察大庆的邓小平同志深邃的目光投向中国西部的土地。他说:“南疆的塔里木希望最大,希望加快找油,加快找气,找出更多的油气田。”于是,石油部组建新疆石油会战指挥部,调遣数万石油大军进军新疆。四川石油局在集结赴新疆队伍时考虑到泥浆是钻井的血脉,打深井更需要有经验的泥浆工。泥浆工程师点将抽调泥浆大王、共产党员王光荣赴疆,并分配他到南疆曲1井6045钻井队任泥浆大班,全权负责泥浆工作。在这之前由于泥浆性能不稳定,钻机卡钻被迫停机。受命于危难之时的王光荣,在全队“三结合”的论证会上,经过此前8次泥浆防塌试验,换掉了全部泥浆。王光荣看到一个工友扛起一袋料就往罐里倒,就嘱咐全班人,把板块敲碎再缓慢均匀地倒入罐内,然后掺水。王光荣就在数九隆冬的戈壁滩上和大伙一块敲板块,一夜间把200吨水泥配制完毕。早班接班了,王光荣却不肯离开井场,穿着他那身老羊皮袄蹲在泥浆槽旁观察井壁,检测泥浆。
  侧钻一个月,王光荣在井场盯了30天。队领导命令他,一次又一次催促他离开井场休息睡觉;炊事员心疼他,把装设备的大木箱抬到泥浆槽旁,让他在里边避风防寒……
  曲1井顺利完钻了,6045队的钻头向千米地下钻进着。这时接到新的命令,转战北疆。在千里大搬迁之前,大队决定6045队休假一个月。这时,6046钻井队泥浆大班心脏病发作住院,大队向6045队发出急电,马上派泥浆大班王光荣支援6046队。队长很为难,王光荣正在休整,自己队又要转移北疆开钻。天随人意,听到这个消息的王光荣已经闻讯赶来请战了。王光荣扛着行李卷来到6046队井场,马上测定泥浆性能,添加化工原料做配方试验。经过通宵奋战,井下情况有些好转,但井况还不稳定。因为缺少抗高温高压的泥浆药品,王光荣经过3次试验,自己配制的液体药品代替干粉药物获得成功,钻井这才完全正常稳定了。
  6045队的钻塔已经耸立在北疆的新井场。听到6046队要把王光荣调去,6045队干部们急得开车赶到6046队,不由分说把王光荣拽了回来。队里又派人帮助王光荣回四川泸县东阳村老家,把妻子和两个儿子接到井场附近的“地窝子”安了新家。
  1989年初,国务院批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展塔里木石油会战报告。5月5日,周永康副总经理一把剪刀剪断系在钻机上的红绸,揭开了石油史上新的一页。王光荣又随队进军塔克拉玛干,承担起中外合作开发的塔中1井的任务。妻子问王光荣:“你的胃疼能吃得消吗?”王光荣说:“没问题,有药顶着,刚从医院开回一大包药,够吃一个月的。”
  开钻前夕,王光荣参加外国泥浆承包公司的学习班,要把外国先进的泥浆工程秘方学到手。王光荣听着听着就提出了五个问题:“美国坍塌地层如何处理的?油层水层同时出现怎么办?钻入煤层发现坍塌如何处理?钾基和钙基泥浆的失水量怎样控制?泥糊粘卡怎么办?”外籍教师哈巴尔听了一愣,问翻译:“他是工程师吗?”翻译回答说:“不,他是泥浆大班王光荣。”哈巴尔说:“在塔里木打井,你按我们的指令做就行了。”
  王光荣凭着自己10年做泥浆大班的经验,感到外国雇员测试的数据不准确,请求公司经理调拨一套测试仪器。一连3天,外国雇员的测试数据与王光荣的测试数据差别很大。王光荣就把“老外”请到现场一起测试。事实证明王光荣测试的结果正确。王光荣向上级作了汇报,经与外国公司交涉,老板把这位雇员辞退了。
  在井场的一天夜里,王光荣感到胸闷得疼。吃不下饭,只能喝稀粥、吃面条,人消瘦、脸发黄。工友们多次劝他去医院看病,他不听。党支部作出决定,平台经理下达命令:王光荣必须马上去医院检查,队上派人护送他到乌鲁木齐。
  临行前,王光荣穿上红色信号服请小孟给照相,在机场旁照一张,在钻塔下照一张,在泥浆槽照一张。小孟有些纳闷:王大班这是第一次在井队照相,不知为啥子吗?王光荣又蹲在沙地上,用小铲把散落的泥浆收起来装在袋子里,向技术员交代:“塔中1井的流动沙层厚,泥浆没资料,全靠摸索……”技术员觉得王光荣今天有点特别,交代这么详细,话也特别多。原来是王光荣为了塔中1井,把三个月前医院开的“食道癌”诊断书锁在箱子里。
  在乌鲁木齐医院,王光荣得到的是死神逼近的噩讯――食道癌晚期,肿块长达15厘米,专家会诊已无法手术。
  王光荣见到公司、井队来看望他的人,第一句话就问:钻井打多深了,快出油了吧?
  1989年10月19日,塔里木中1井喷油了。30年前的1959年9月26日,大庆第一口油井喷出原油。前后30年,从大庆到塔里木,从王铁人到王光荣,凝聚着几代石油工人的青春、汗水、生命。
  1989年12月26日凌晨2时30分,王光荣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带着塔中1井喷油的喜讯走进天堂,光荣地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像他的名字一样光荣。
  1990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到新疆视察时指出:“王光荣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们的新闻、文艺部门应该好好地宣传像王光荣同志这样的各条战线上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去教育、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
  (责任编辑 谢文雄)

标签:共和国 脊梁 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