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证明书 > 正文

玉润玄光,妙音谛听 玉润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中国古代瓷器享誉世界,尤其是以其意境之美旷世无双。霍华女士的《恰如灯下故人》正是一本能够带我们走进古瓷世界,去品味那玉润玄光、谛听妙音的作品。   关键词:瓷器 意境 霍华
  
  瓷器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中国对于世界文化最为杰出的贡献之一。瓷器不仅具有完美的实用性,更是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性。尤其是唐宋以来中国瓷器的艺术性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瓷器的独特性在于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哲学、艺术、科学等对于中国古瓷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因而中国古瓷具有不可复制性,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霍华女士所著的《恰如灯下故人》为我们选取了历代古瓷中的精品,让我们领略到了原始瓷器的雄浑,唐代瓷器的雍容,宋代瓷器的清幽,元代瓷器的飘逸,明清瓷器的精巧。面对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我们仿佛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直达灵魂深处的对话,作为炎黄子孙这些文化早已渗透进我们的血脉之中,因而,这又像是一场与阔别已久的朋友之间展开的对话,灯下古瓷仿佛散发出玉润般的光芒,仿佛发出梵铃般的妙音。
  一、古瓷意境的哲学基础
  纵观中国古瓷,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一种意境之美。所谓意境是指主观生命与客观自然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产生的一种灵性之境。意境可谓是玄之又玄,但是也并非无迹可寻。意境源自于生命的思考,而生命的思考源自于哲学。因此,中国古典哲学对于古瓷意境的产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古典意境美学主要有三:其一是老庄哲学,其二是魏晋玄学,其三是禅宗佛学。“道”是老庄哲学的核心,“道”不仅是一个哲学范畴,更是一个美学范畴。“道”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高度统一。“道”看似是有限的,其实是无限的。从“道”出发天地万物不断地衍生,不断地变化,这种衍生与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是这无穷无尽最终又都归于“道”。同样,古瓷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将天地万物融入其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包容无限的自然。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中国瓷器的魂魄所在。
  “空”是魏晋玄学的核心,魏晋之“空”与佛教之“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魏晋之“空”是一种空灵,正所谓魏晋风流,正是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摆脱尘世之间的束缚。瓷器是一种空间艺术,它是通过线条与结构来表现的它的美,这与中国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魏晋时期正是中国书法的一次高峰,因此魏晋玄学对瓷器之美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静”是佛教思想的一个核心。静并不意味着彻底地摆脱动,而是不要妄动,佛教言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如果妄动,只会迷失自己。瓷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静谧之感,古瓷的古朴典雅,正是禅宗之静的体现。
  正是因为受到传统哲学的洗髓,中国瓷器在不同时期凸显出鲜明的时代风格与精神气质。纵观中国瓷器的意境之美主要表现在其结构的意境之美,其釉色的意境之美,其装饰的意境之美上。让我们通过霍华女士的这部作品来感受一下中国古瓷的意境之美吧。
  二、古瓷造型的意境之美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有这样一句话,“诞值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意思是瓷器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其留下了有用的空间,如果没有空间,那也就无用了,从而引发了道家哲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哲学概念――“虚空”。“虚空”意味着我们必须留下足够的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发展。世界之所以可以容纳我们是因为世界是空的,如果我们把整个世界都填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生存呢?瓷器是实用器具,因此它必须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否则的话它就是去了实用的价值。但是,它又不能只考虑空间,而要考虑到它到底派什么用。“空”与“用”是一体的,当“空”大于所“用”,就会变得“空而无用”,当用大于空时,又会变得“用而无空”。因此,一件精美的瓷器必然会体现出空用相济。而绝非是为了“空”而空,为了“用”而用。
  圆在中国古代有着以为丰富的象征意义,圆象征着完美,象征着至善,象征的天。中国古代瓷器的造型大多数都是圆形的,这不仅仅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更是从意境的角度出发的。因此,中国古瓷具有了一种圆润之美。在线条上,中国瓷器珠圆玉润,线条首尾相连,连绵不绝。同时,古瓷还体现出了一种完整性。它是浑然一体的,犹如一个独特的生命体,难怪自古以来,人们总是用拟人化的方式指称瓷器的每个部分。以书中所举的“宋汝窑天青釉刻找鹅头瓶”为例,瓶颈修长,瓶身端庄,在典雅中透露出秀丽,秀丽中又不失高雅。尤其是所具有的灵动曲线,充满了圆润的质感,仿佛是一只在绿波中徜徉的天鹅,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的瓷器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汉字,传递着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信息。这些作品通过自身独特的材质形体散发出一种节奏之美、韵律之美,仿佛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不息的运动。由于瓷器本身的器型不像汉字被符号化了,因此它能够传递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具体指涉什么,但是通过感悟,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它承载了作者的思想与感情,承载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承载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因此,它的有形性之中蕴含这一种无限性。这是一种生命的无限性。
  三、古瓷的釉色的意境之美
  古瓷的釉色大致上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青瓷,一类是白瓷,一类是青白瓷。青瓷的釉色多类冰如玉,青瓷最早出现在商代,以其釉色具有温润,沉静以及典雅等特点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在霍华女士的这部书中对青瓷也是推崇有加。青瓷之美,美在集天地万物之灵秀。那绿可以绿得极为灵动,仿佛是天边若隐若现的一抹青。那绿也可以绿得极为深沉,仿佛是碧海中最深深处的一点绿。青瓷的釉色之美又如君子高洁的品质一般,因此也被称为“君子瓷”。
  邢窑白瓷在唐代盛极一时,其色如银似雪,备受推崇。中国古代就有崇尚玉器的传统,羊脂白玉是玉之极品。因此,色如羊脂的白瓷也受到了格外的青睐。皮日休曾有诗赞:“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邢窑白瓷之美,真可谓举世无双。随着时代的发展,白瓷逐渐超过青瓷成为了釉色之王,例如明朝时期的青花瓷,永乐年间的甜白等,都是白瓷中的精品。白瓷以其色白如雪,纯净无瑕,与中国文人追求高洁不谋而合。
  青白瓷有冰肌玉骨之美誉,它兼具青瓷的沉稳,白瓷的高洁。因此,也在一段时期内广受好评。“青白瓷”又称“影青”、“映青”、“罩青”。因其釉色白中闪青,宛如青白玉,光照见影,故而得名。青白瓷素来还有“类玉”的美称,它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堪称中国古瓷中的一朵奇葩。宋代是青白瓷的巅峰时代,宋代的青白瓷达到了“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艺术境界。
  古瓷的釉色之美与当时的文化以及工艺技术有直接的关系,是后世无法复制与超越的,这也正是古瓷的魅力所在。
  四、古瓷的装饰之美
  在霍华女士的书中,她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事例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古瓷的装饰之美。如果说釉色是瓷器的丽质,那么装饰便是锦上添花了。总的来说,瓷器的装饰是瓷器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的装饰是以瓷器的造型为基础的,如果瓷器的装饰脱离了瓷器的造型,那么就会破坏瓷器的意境。由于历代的风尚不同,因此瓷器的装饰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以下我们将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霍华女士在书中介绍了唐代时期的长沙窑,长沙窑是始创釉下彩绘,以及将绘画艺术植入瓷器的瓷窑。唐长沙窑的造型就整体而言,呈现出浑圆饱满的特点,精巧而又不失气魄,简单而又不失变化,率性随意间带着几分深思。加之独特的瓷器装饰,令长沙窑更显出浑然天成、意趣盎然、凝重而又大气的意境之美。长沙瓷承载着大唐王朝的磅礴大气,真可谓是气象万千。
  宋代磁州窑的装饰也是独树一帜的。与长沙窑相类似,磁州窑作为一种民间瓷,少了中规中矩的约束,显得格外率性,其“白地黑花”则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就好比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底色越是白嫩,则黑越发显得浓烈,白得仿佛是漫天的白雪,黑得如浓得化不开的萧瑟。磁州窑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其主题的多样性,它是传统绘画艺术与瓷器艺术的高度结合。在中国瓷器装饰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明代青花是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瓷器精品,由于其空灵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仿佛一道明月当空,又有无数青云围绕。青花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明代是青花瓷的高潮。明代青花端庄秀丽,款式花样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充分做到了形色合一的最高境界。
  霍华女士的这部《恰如灯下故人来》向我们娓娓叙叙了中国古瓷的历史,让我们从古瓷的造型之美、釉色之美、装饰之美等几个方面领略到了中国古瓷的独特意境。古瓷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祖先留给我们的瑰丽宝藏。
  
  参考文献:
  [1] 霍华.恰如灯下故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翟健民.心瓷神往[J].中国收藏,2008,(09).省略

标签:谛听 玉润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