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致辞 > 正文

[让网络走进古诗教学]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古诗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是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典范。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学段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的要求呢?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讲故事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变迁,造成了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古诗的内容结合写作背景,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用动画的形式配上音乐、解说,营造古色古香的特定氛围,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中。如在教学古诗《梅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伴随着一段悠扬的音乐,镜头出现了百花凋谢、万物凋零的冰天雪地,诗人王安石心情苦闷地漫步,目光落在墙角的几枝梅花上。这时镜头逐渐拉近,在大雪纷飞中,一朵朵雪白的梅花正迎着风雪绽放。与此同时,我以诗歌化的语言娓娓道出:诗人心情苦闷地漫步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他关心人民疾苦,一心推行新法,却受到保守派的阻挠和攻击。就在这时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迎面飘来,诗人寻香望去只见在不显眼的墙角边,几枝雪白的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一朵朵晶莹、纯洁,让人怜爱,叫人敬佩,诗人马上挥笔写下一首诗――《梅花》。这时学生神情专注,兴趣盎然,他们早已进入古诗学习的状态。
  2.运用音响,渲染情景。古诗教学之难是人所共识的。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含蓄。学生学习古诗一般是机械记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为有趣,变机械记忆为深入意境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利用网络环境,运用音响渲染情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悦耳动听的古筝乐曲,配之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辅助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描绘的诗境中,而且能从中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如我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待学生弄清内容后,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这次读的要求是要将自己融入美丽的诗境中,仔细品味每个字的意思,力求有所悟。在教学时,我利用网络环境,首先放出准备好的曲子《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想象诗中描绘出来的图画,在学生想象的同时,我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曲子,诱导学生尽快入境,通过想象,体验诗的意境之美。然后,我播放诗中描绘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在夕阳的斜照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那江畔草地上挂满了晶莹露珠,这滴滴清露,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自己抬头一看,那弯新月缓缓升起,就好像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条精致小巧的弓一样。学生看了这里对照自己的想象,就更加深刻地体会诗的意境。这种如梦如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潜在的想象力的驰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并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创设情境,培养语言的形象感。语言的形象感指的是能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展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立体画面。根据这一特点,我利用网络环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软件,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如教学古诗《瀑布》,我提示课题后,利用电脑播放配乐朗诵诗《瀑布》,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观看多彩多姿的画面,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在美妙音乐、精美画面的气氛渲染中,试着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直觉感知诗中优美的诗句。这时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便会在头脑中建立生动的表象,从而使语言文字成为“有生命的实体”,培养了对语言的形象感体会能力。
  二、利用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品味诗意,感受语言的精练。
  抓住诗句的关键词句讨论、品味,领悟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关键的一步。因为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均由此表现出来。教学中如何扣紧句中的字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语言的精练呢?在讲解诗句前,我在课件中设计了相关的思考题,帮助学生通过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含义,同时配以动画演绎,启发联想。如《静夜诗》中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课文插图只反映诗人“望明月”的情景,却未能展现“思故乡”的惆怅,我在网络课件中用动画的形式补充了这样的情境: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明月。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左思右想,很自然地想起家乡。据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学生在情感体验下,提取相关意象,尽情想象,如临其境,使得原来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从而走入特定的情境,为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和感情朗读打下了基础。
  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交互作用的功能,让学生在计算机中作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诗。这首古诗配有一幅“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彩色插图。在学生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计算机画出作者没有看到的满园春色。然后利用交互功能展示学生画的画,而学生根据自己画的“满园春色”,向全班同学解说图上画的内容。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同时学生的想象力、电脑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利用网络环境,充分发挥计算机交互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在每一课的古诗教学中,采用传统教法,学生也能学会古诗,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无法更深刻地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而利用网络环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在自学中理解诗意,而且能感知古诗的美。我在每一课古诗的学习中,在每一个学生的电脑中安排了自主学习的环节,分四大板块:一是每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介;二是每首诗的重点词句的解释;三是名家古诗诵读;四是活动画面,在音乐声中,营造氛围,帮助背诵。在自主学习的时段中,学生们轻点鼠标,自由进出这四大板块,在人机交互中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实现自我创新。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竞争。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等思维加工,得出相应的思维成果,即探究的结论。如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后,学生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质疑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想知道的问题,如长征的路线及沿途风景、各个战役的经过、领袖人物的事迹、今天的长征路有何改变等。经过师生的讨论协商,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分项搜集、下载有关的文字图片和影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分享、研究,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大家对长征的意义和经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刻领略到“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心动魄,“皮带、马具充饥”的艰辛,对红军惊人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表现出高度的热情。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他们通过教学网络获得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标签:古诗 走进 教学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