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报名 > 正文

[浅谈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评论]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名言为人师者都已知晓,可能成为真正“授人渔者”的又有几人?老师们谈起新教育理念一套一套的,可真正付诸于行动的似乎还有很大距离。为了促进我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做了个问卷调查:你对你的语文老师教学方法满意吗?你希望老师怎样教学?调查结果基本跟我们的预料度等同:6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上课有趣,方法新颖,容易接受;大约40%的学生吐露他们害怕上语文课,老师每天都那么一遍遍的讲解,枯燥得很。是,谁不喜欢坐在那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中享受,有谁愿意在那种枯燥无味的课堂上遭罪?这里,我就学生的几种经典言论,结合几个教学案例与大家一起聊聊语文教学尚存的一些偏颇问题。
  ?A生:“我最讨厌语文老师上阅读课凌乱无序,就像"天女散花"一般。”
  ?好犀利的语言!虽然比喻得不是极为恰当,但却足以反映出我们的学生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渴求。有些老师上课,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一段一段地剖析,一遍一遍地提问,也不管学生乐不乐意听,讲完为止,说全算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脉络是茫茫然,对文本的内涵是不知其然。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切忌:散、乱!要学会加强问题的整合,紧抓主线,做好取舍!老师引领的深度只需紧紧把握在“不使学生游离文本,正确提取价值取向”这一层面上。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篇长文短教的优秀课例,看看读后是否也有那种“天女散花”之感?
  ?师:同学们,昨晚预习课文了吗?老师想出个问题检查一下,可以吗?
  ?课件出示:为什么多年后,作者仍深深地怀念着那荷塘?
  ?(启发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生:“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引领学生重点围绕这句话去感悟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荷塘画面,附文字(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出课文中描述的几件往事。)]
  ?学生自学、交流。
  ?师引导列小标题。(学生口述,老师口头评议、修正。)
  ?师:告诉老师哪件事最是你感兴趣的?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师:猜猜看,三件事中老师最喜欢的是哪件事?为什么?
  ?【评析】:好一个巧妙的问题,提纲挈领,老师立刻将学生的思路自然地引向了三件事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这样避免了在三件事中迂回折腾浪费精力,抓主舍次,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老师紧密联系身边的溺水事件引领学生体味文中第三件事中小伙伴们的勇敢、团结、助人的品质,使得学生真正领悟作者对家乡人们淳朴的爱的怀念。
  ?此节课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板块清晰,主题凸显。教师善于引领学生紧抓文本中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多年后,作者仍深深地怀念着那荷塘?”展开对文本的学习。接着又以两条能够阐释核心问题的主线做牵引,半放半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更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方法。这样的教学又有谁不愿意去欣赏?
  ?B生:“我觉得有时老师太"勤快"了,课堂上我们很难有动手的机会。”
  ?学生的这句肺腑之言,我深有同感。现在的教学,课件的辅助手段日益普遍:精彩的图片,鲜活的动画,给学生的理解感悟确实帮了不小的忙。学生无需动手,只用动眼、动脑、动口,便可万事大吉。就连我们的常态课,老师们为了较好地展示自己过硬的基本功,也是乐于“越俎代庖”,在黑板上画呀写的;学生呢,如同一帮客人端坐在那儿尽情欣赏。
  ?十一月份,我们学校开展了“送教”活动。有位老师执教的课题是《我有一盒彩笔》,老师精心设计了板书,对照第一小节诗歌的内容在黑板上认真地临摹了一幅精彩的画面:有大山,有电视塔,有流水,有明月。当时我就在想:我们何不请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对照语句发挥想象,自己上台描绘心中的美丽图画?学生在动脑的基础上动手,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这样的效果难道不比老师唱“独角戏”强?去年本人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采取的便是这种教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是浓厚,效果也不差。为此,我经常告知同仁:懒老师教勤快学生,勤快老师难以教出好学生!这里,并非说老师不要勤劳,而是强调教师不要过于“勤快”,切莫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C生:“语文课上,老师舍不得花时间验收我们的学习效果。”
  ?一堂课下来,辛辛苦苦教学的老师经常都会想着:这节课,我的学生学得怎么样?他们都听懂了吗?于是通常采取的验收办法是: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多多复习、反复做题。课堂上呢,谁也舍不得留5分钟当堂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的人说:当堂检查,学生尚未吸收、消化,检查能起什么作用?其实非也,课后复习固然重要,课内巩固那也不可或缺!不是有这么一句话,“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倘若学生知道老师下课之前5分钟要检查提问:“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学生他上课不想听行吗?他得考虑该如何闯过眼前的这道“关”!如果老师仅仅是要求学生课后怎么做,他完全可以先胡过一节课,课后再去想办法折腾。
  ?多次随堂听课,我就发现有许多学生上课时滥竽充数,昏昏然,完全不知老师在前面哇啦哇啦些什么。下课铃一响,他也跟没事似的,冲出教室――解放了!如果老师下课前要求他说说这节课都学到了些什么,他上课又怎敢玩得那么优哉游哉?所以,我认为教师切莫过于“珍惜时间”,要时刻谨记:“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至理名言!
  

标签:浅谈 语文教学 评论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