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报名 > 正文

小学生不健康心理素质的表现与矫正|如何锻炼过硬心理素质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如今,许多家长特别重视自己孩子的智力发展,请家教,让孩子参加各种艺术班、提高班。在农村,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日趋严重,有人不惜托关系花高价择校费,把孩子千里迢迢送到名校读书,管理者也以孩子的学习成绩、艺术水平作为评价老师的标准。这种求学上进、重视人才的心理无可厚非,但同时许多人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却显得“投资”不足、重视不够,因此,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不健康心理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现在是越来越幸福了,可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更加突现出来,主要表现为:
  1、 惰性心理。现在多数孩子怕脏、怕累、怕劳动,自觉性差,在家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不能”自己做;在学校,不愿主动帮助别人;学习上,只重视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不求自学进步,得过且过,有的甚至抄别人作业,花钱雇人写作业、做值日。
  有的孩子,在学校很自觉,很勤快,在家却不然,家校表现不一,虚荣心强。
  2、 挥霍心理。
  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在父母矫惯下的孩子更是“金枝玉叶”,有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自矫自贵,吃新鲜的,穿时尚的,用名牌的,办事非常“大方”。为了自我需要,为了朋友面子,甚至为了人前显贵,他们能向网吧、餐馆、商店挥金如土。
  3、 依赖心理。现在我国城市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农村家庭也不过两个孩子,这就使孩子生下来就受到几位亲人的关爱或溺爱。有的家长对孩子处处迁就,事事代劳,使孩子在家养尊处优,完全依赖父母。一位小学生因迟到两分钟,被困校门外,自己却不知呼叫门守,而跑回去求助父母帮助进校。也曾有报载,某小学,每天都是爷爷奶奶帮孩子做值日。有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无意中助长了孩子的霸道心理和依赖心理。
  有的家长坚信“孩子再大也是孩子”,不放心孩子的安全,不忍心让孩子辛苦,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事事叮嘱孩子,处处限制孩子,总喜欢让孩子在自己画定的“圈”里活动。孩子没有自主机会,自然形成依赖心理。
  4、 脆弱心理。孩子们多数都生活在顺境中,事事随心所欲,没经历过坎坷,心理素质脆弱。一名小女孩与同伴玩耍时,无意中弄断了别人的跳绳而痛哭流涕――经受不了失误;一名同学因连续输给对方三个卡片,恼羞成怒而大打出手――承受不了失败;一名学习较好的住宿生,在一次晚自习中,因解不开老师用来综合练习的一道思考题,而跳楼自杀――接受不了困难;五年级学生李小玉,由于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辅导,使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次考试后,老师为了增强其成就感,激励其进步,在班级中认真表扬了她,同时还让她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谁知,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但没使其产生更大的成功的喜悦,反倒使其感到很大的不自在,很快,她的成绩又回落了――连成功也成了心理负担;一阵细雨,把一名没有雨具的孩子“挡”在了家中,从而失去了一天的学习机会,可老师谁都没“敢”批评他,因为“安全”责任谁都承担不起……。现在的一些校园暴力,往往也是孩子脆弱心理的极端表现。
  孩子的脆弱心理,是学生自我矫贵的表现,是亲人溺爱的恶果,是社会偏袒的结晶,也是教育失败的产物。
  5、 孤僻心理。有的孩子,不善与人交往,得不到同伴的认可和赏识,自觉孤立;有的孩子,不爱与人交往,总认为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自我封闭。他们学习中,不与人合作,遇到问题,也不主动向别人求助,玩耍时,总是“不合群儿”,对许多活动都不感兴趣,缺少童真、童趣,孤僻安静。尤其在单亲儿童、留守儿童中,这种情况较重。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虽然只表现在少数孩子身上,但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加强孩子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以避免再次出现那些不该发生的“马家爵”、“牛家爵”事件。
  二、 孩子不健康心理素质的矫正
  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向着人生的正确方向发展,还会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呢?
  1、 让孩子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学生以学为主,但必要的劳动会改变孩子的心理素质。家长和教师都应让孩子参与必要的、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悦。
  在家里,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孩子勤劳自主的习惯,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玩具,收拾学习用品,布置整理自己房间,打理自己梳头、洗脸、叠被子、换衣服等事项,学会清洗自己单薄的衣物,教会孩子洗碗筷、做家务,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支持孩子劳动,包容孩子劳动中的失误,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快乐和需要。
  在学校,老师应积极支持和引导孩子自觉参与集体劳动和公益劳动,让孩子自己做值日,自己整理书桌,合理摆放文具,参与学校的种草养树、栽花护花劳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集体劳动的快乐和利人利已、创造美好环境的欣慰。
  必要的劳动不但能矫正孩子的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金钱的可贵,从而自我抑制挥霍心理,既锻炼身体,又学习本领。只要多指导和帮助,教会劳动技巧,多提醒和关照,保证他们的安全,短时的一般劳动还是必要。
  2、 给孩子留点空间和时间。尊老爱幼是中华美德,孩子需要呵护,但每位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立足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在爱孩子的同时,要保持理智,给孩子留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孩子的个性得以显现和发展。
  有的家长求才心切,让孩子参加各种艺术班、智能班,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只要自己喜欢的,认为有前途的,就努力让孩子去学,剥夺了孩子实现美好童年梦想的权力。使他们生活变得枯燥、劳累。要知道善意刻求下的“软刀子”更易刺伤孩子,使孩子一生失去可能该有的幸福,所以有的轻生,有的叛逆,有的用谎言欺骗父母在外面混,这是因为外面有他们的天空,他们宁可要苦中乐,也不愿做笼中鸟。要让孩子成才,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不能“硬打鸭子上架”。同时,还要给孩子一定的自己选择决定的空间。
  有的人认为时间就是效益,并把它用在了孩子身上。在学校,各科老师加班补课,各种复习资料,搞得孩子手忙脚乱,各种测验考得学生晕头转向,使本来掌握的知识、技巧在花样翻新、七折八拐的试题面前,逐渐变得扑朔迷离。在家里,有的家长只是让孩子学,却不知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孩子。一次学习研讨中,一名学生抱怨父母只强调自己家庭学习的时间,却不问学习质量,学不够时间不行,在那里装学却能认可。“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欲速则不达”,给孩子点时间,还孩子的本性,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 是非分明莫袒护。孩子之间,难免与人有磕磕碰碰的事,遇到后,教师或家长应该先详细了解情况,再站在公平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去化解矛盾。作为教师,不能看学生平时的成绩或守纪情况,武断偏信;作为家长不能分别人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处理孩子问题,不能出于公心,有的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寻机报复,有的则会因受到袒护,而有恃无恐,逐渐形成娇贵或暴力心理。
  4、 让孩子体验成功与失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应看到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要用成功激励他们,也要用失败锤炼他们,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质。
  有一名平时懒散的同学,一次考试时抄了别人的答案,而使其分数大增,老师虽然了解了此事,但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大加赞赏,并叮嘱他保持好成绩,因此,这名同学开始主动学习,成绩真的提高很多――是成功和自尊,改变了他的依赖、惰性心理。有的同学听话好学,文明守纪,生活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们自尊心强,自我要求心理强,事事都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班级任职,评优都要有他,考试成绩必在高档,连平时与伙伴玩耍时也要他说了算,一旦有哪件事不能如愿,就会哭鼻子,闹情绪,甚至走极端。对此,我们应有意识地让他们尝试失败,同时认真引导,才会矫正其脆弱心理。
  5、 组织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人与人的直接交往互动。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因为兴趣、性格、任务、观点等方面的默契,而形成共同意向,也会因为相互帮助,相互联系,相互探讨而产生交际机会,逐渐结成朋友。在学生面临较重的学习负担或压力时,组织他商讨商讨,做做游戏,会使他们愉快,轻松,不感到厌倦,从而避免压抑心理形成。有益有趣集体活动,还能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本领,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集体活动能有效地矫正孩子孤僻心理。
  总之,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提高我国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保障。

标签:矫正 不健康 心理素质 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