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分数线 > 正文

【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南昌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开放的管理模式、开放中的经营情况等进行调查,通过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可行性及制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因素,探索符合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对策,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体育场馆 对外开放 现状 对策
  
  1.前言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的时间增多,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体育消费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全国上下掀起了健身热潮,全民健身运动不断走向深入。大众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长,致使现有公共体育场地难以满足大众健身活动的需求。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各系统体育场馆所占的比重如下:体委系统占2.3%,工矿系统占7.3%,农村系统占10.7%,学校系统占67.2%,其他系统占12.5%,高校体育场馆占有较高的比重。高校体育场馆是为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服务,高校师生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除教学训练使用外,其他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如何更好地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实行对社会的有偿经营,满足大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对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南昌市9所普通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地方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为重点调查研究对象进行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深入研究。
  2.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
  3.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
  江西省是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居民人均场地面积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距离,但各高校的场地优势吸引了附近居民的目光,场馆对外开放更是激发了他们的锻炼热情。近10年来,各高校为了发展教育,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运动场地的生均面积,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体育场地面积,既能满足教师和学生体育锻炼需要,又有对外开放的余力。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条件选择性地开放了部分收费场馆,而室外的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足球场均免费开放。2007年9月各高校陆续搬进新校区,体育场地更宽敞,体育设施更先进。
  3.1在校学生和入校群众参加锻炼的时间段分析。
  通过对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段的调查(见表1),发现45%的学生选择在课外活动的时间段参加体育锻炼,而选择在早晨、课间和双休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说明高校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外活动上,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在时间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免课外活动这一时间段。
  高校体育场馆用于体育教学时间主要是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时间,本研究通过在校学生和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对比,发现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恰恰是工作日早晚、双休日及节假日,正与在校学生大部分选择在课外活动中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段错开了,这种锻炼时间规律的相吻合性是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在实际操作上可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3.2在校学生和入校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通过对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显示(见表2),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多样性,在体育项目选择上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游泳等运动项目。
  从在校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可以看出,传统体育项目依然是学生参与锻炼的主要形式。而相对网球等一些对场地、器材设备要求高、资金投入较多的时尚、新兴体育项目的选择人数较少。统计结果表明,在校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存在性别差异。因为性别不同而造成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特点、运动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表现为男生喜欢强度大、身体对抗性强的球类项目而女生喜欢运动量适中、娱乐性强的项目。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活动的前提下,尽可能实行对外开放,这是提高其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4.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存在的问题
  4.1高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有偿服务形式单调。
  高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使得高校目前拥有的场馆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仍没有达到国家的有关规定。场馆建设投入不足,有些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训练和为大众健身服务的质量。场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学与训练中,其余时间大多数为无偿开放或关闭,有的场馆人满为患,如田径场、足球场等,而高级一些的场馆却被“保护”起来。少数场馆有偿服务仅仅体现为简单的出租场馆或破墙开店,场馆得不到有效利用。
  4.2对外宣传不够,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落后。
  社会参与不足,导致学校体育场馆经营模式故步自封,一成不变。多年来,高校体育场馆与外界沟通甚少,许多社会性的比赛、训练活动及赞助、共建等无法开展,给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落后,缺乏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体育场馆一般由体育教学单位的后勤人员监管,且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经营的落后。
  4.3新旧管理体制并存的影响。
  在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旧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现实的要求,旧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逐渐被打破。另外,新的管理体制尚不成熟,新旧管理体制并存的格局仍将长期存在。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得很突出,这就使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不能按正常经济规律运行,阻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有偿经营的顺利发展。
  5.高校体育场馆进行有偿经营的对策
  5.1转变观念,增强高校体育产业化意识。
  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体育必然要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寻求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因此,高校体育必须吸收现代企业经营的新成果,用体育产业化的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激活和挖掘高校资源的潜在价值,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和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进行有偿服务,既可以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和特长,又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5.2加大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的宣传力度。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经营效益不明显,原因之一就是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的宣传力度和营销手段不够,以致很多体育消费者对高校体育场馆及其经营情况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消费了。高校周边分布着许多单位、社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群体,场馆经营者须深入其中,对这些潜在消费者的体育爱好和消费能力进行调查,推出适合的消费项目,并加以大力宣传,将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项目、时间和价格等信息及时发布出去,吸引广大的消费者,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3正确处理体育场馆有偿经营和体育教学训练的关系。
  高校体育场馆不同于社会公共体育设施,它不是完全免费地为大众服务,也不以获取利润为唯一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服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学训练与有偿经营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训练的需要,又要满足大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因此,高校应设立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体育场馆的调用,与学校教务部门和体育场馆经营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寻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6.结论与建议
  6.1合理开放、适度开放及建立市场观念和人才观念,多方融资,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6.2体育场馆的损坏给学校管理造成不便和影响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问题,是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建议加强对解决这些主要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尽早提出科学、合理,高校师生和入校参与体育锻炼群众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为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有序开放,提高各类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奠定基础。
  6.3南昌市高校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及入校参与锻炼的群众,对学校实行体育场馆外开放都持积极态度,但持否定态度的教师比例随着职称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建议在继续倡导和鼓励高校师生对高校体育场馆实行对外开放支持的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分析高职称教师持否定态度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在更加和谐的氛围中实行对外开放。
  6.4在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缺乏统一、规范的场馆经营管理和运营机制,这是制约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上级主管行政部门加强对江西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协调和指导,尽早出台有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使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早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6.5在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高校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体育场馆的损坏和折旧等问题,但调查发现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真正依靠开放创收的学校很少,仅有的创收也只能维持场馆的维修和管理费用。因此,建议南昌市各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拟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当前尤其要注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经营性管理,逐步过渡到产业化的管理模式,为辅助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2]赵轶龙,杨枭.政府投资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6).
  [3]郭鼎文,许斌,盖洋.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开发[J].体育学刊,2005,(4).
  [4]闵健,李万来,卿平,刘利,乔霞.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11).
  [5]肖前.公共体育产品非政府供给的可行性与途径[J].体育学刊,2005,(4).
  [6]张大超,易春燕.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6).
  [7]高哓发,窦志强,刘铁军.体育场地设施被侵占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4).
  [8]徐卫华,薛元挺.厦门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
  [9]俞峰.对上海市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现状的调查及研究[J].体育科研,2005,(2).
  [10]陈义,祁社生.体育融资的市场需求与渠道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3).
  [11]郝薇薇.体育场地管理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J].辽宁体育科技,2003,(6).
  [12]赵树安,陈有财,穆大海.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率与效益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5).
  [13]鲁琦.体育教学与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现状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02,(3).
  [14]许闽峰,顾美蓉,李树怡,姜达维,刘素珍.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1999,(4):13-17.
  [15]鲍海涛.对沈阳市中学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5(3).

标签:南昌市 体育场馆 对外开放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