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女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凸显,而高职女生就业遇到的问题更多,本文讨论了高职女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社会、学校、毕业生三个角度提出了改善高职女生就业情况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高职女生 就业困难 原因 对策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尽管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里,女大学毕业生仍无法创造出充分的就业机会,在就业的过程中,高职女生遇到的问题相比本科院校女生要更多,她们的就业状态受到了普遍关注。
  一、高职女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高校扩招,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大。
  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变成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直接改变了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业岗位增长缓慢无法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竞争,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高职女生在就业过程中除了要和本专业男生竞争外,还要与学历较高的其他女大学生竞争,就业更加艰难。
  2.传统观念与现实社会的要求使女大学生就业处于弱势。
  一方面,女大学生就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一是受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影响,“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男女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才的过程中存在性别偏见,无论女大学生多么优秀,都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尤其是一些体力加脑力的岗位,用人单位更希望录取男大学生。而传统女性理想职业一般为相对稳定、轻松的工作,这些特点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往往会转化成就业中的劣势。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在要求女性像传统家庭妇女一样照顾家庭、孝顺老人的同时,又希望女性在单位还要和男性一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事业竞争力,但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在双重角色冲突中,女性成了“弱势群体”。
  3.用人单位选才的现实性限制了女大学生就业。
  (1)女性生理特点增加用人单位经营成本,就业竞争存在性别歧视。
  由于男女性别之间生理上的差异,用人单位更倾向选择男性。首先,女大学生就业的年龄段同时是她们结婚生育的年龄段,用人单位招收该年龄阶段的女性职工承担的成本较高。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下,女职工特殊的生理现象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少用人单位头痛的是,好不容易招到一名出色的女大学生,并且进行了培训,但没多久就结婚生育,生育哺乳期的存在使得劳动时间出现断裂带。女大学生工作后遇到的这些问题,必然会对企业正常的工作造成影响。现在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精兵简政,一个萝卜一个坑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男大学生上岗后不存在这些头痛的问题,所以用人单位往往首选男大学生上岗工作。另外,由于我国现有的福利政策要求女性职工的生育费用和生育带薪产假由所在单位支付,同时,女性在生育和哺乳期间工作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分散了很多精力,结婚后部分精力转向家庭,事业竞争力减弱,影响单位的效益。而同年龄段的女性比男性早退休,工作时间比男性短,年均培训费用更高,一般要比男性领取更多的退休金,对用人单位的贡献却相对较少,这些都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不符合用人单位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导致不少企业不愿接受女生。如此一来,在原本就十分严峻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下,高职女生就业更加雪上加霜。
  其次,女性职工能从事的岗位不如男性范围广,流动性强、体力消耗大的工作一般女性难以胜任。用人单位会考虑男性职工的体能优势,单独派遣男性职工出差比较方便、安全,晚上加班也比较放心,而一男一女两名职工出差会产生过多的住宿费用,等等。有学者认为,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会增加用人单位的经营成本,要降低成本,就必须减少女性劳动力的市场需要。
  最后,男性传统主导的行业吸纳女性比较低。部分行业存在女性准入歧视,而传统女性主导的行业,如教师、公关、会计、文秘、护理等,近几年用人单位出于市场需要和利益需求,逐渐优先考虑男性就业,这些都增加了女性求职者的就业压力。
  (2)用人单位选才提高女大学生就业标准,局限了高职院女生就业。
  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一方面提高了录用女大学生的标准,在学历上进行要求,引进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女生,高职女生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另一方面从男权的审美角度强调女大学生的自然条件,如身高、身材和相貌等,或者提出苛刻的要求,如:三年内不能结婚,五年内不准生育,等等。这些附加条件无形中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不合理的成本,形成了对女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女生就业的排挤。
  4.高职女生自身原因对其就业的影响。
  (1)不良就业心态延误就业。
  首先,自卑心理严重。在社会认可度、学历等方面,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高职女生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一些高职女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就业过程中不敢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其次,心理承受能力差。高职女生缺乏经验,遇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另外,相当一部分的高职女生依赖心理严重,在就业过程中想参与竞争却又不敢去竞争,就业依靠学校推荐或者家里找关系。最后,部分高职女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心想去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等收入、工作地点和良好的发展趋势的单位就职,看不上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追求就业一步到位,不主动调整就业期望值。比起男生而言,女生更为怕苦、怕累、怕脏、怕加班,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比男生更为挑剔,从而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2)专业选择集中,加大了就业压力。
  由于生理特点,高职女生在填报志愿时以护理、师范、会计、文秘、管理等专业为主,就业时众女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几年,这些专业中为数不多的男生成为用人单位首选的“香馍馍”,高职女生就业越发艰难。
  (3)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降低了就业竞争力。
  高职女生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生首先在学历上不占优势,在就业过程中会由于学历较低受到歧视。但总体来说,她们在校期间还是比较重视专业学习,有的还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提升学历。但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女生除了专业学习,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她们的软肋,而这些恰好是许多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她们的工作能力、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方面与同学历的男生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4)不关注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缺乏必要的就业技巧。
  很多高职院女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去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要求,对与自己就业直接相关的国家就业政策也不熟悉,同时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制作简历抓不住重点,无法凸显自己的优势,有的女生甚至不知道面试的基本礼仪,不注意着装、言谈举止,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5.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女大学生就业难,不能与男性平等就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不到位,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保障措施。《宪法》、《妇女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在现实中无法平等实现,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具体的法律责任,缺乏对性别歧视内涵和范围的明确界定,对劳动力市场缺乏监督和管理,女性求职者难以进行就业维权。
  二、对策和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1)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需要社会的关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来正确引导她们就业。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就业市场的监督,争取把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建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就业服务部门,根据女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训练,提升她们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女大学生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建立女大学生就业保障基金。
  (2)尝试改革女性职工生育哺乳期的费用支付方式,对女性职工生育和哺乳期间的误工进行社会化补偿。减轻用人单位在女性职工生育哺乳期间所造成的岗位空缺的顾虑,降低用人单位的成本,由社会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
  (3)进一步加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的宣传,鼓励已婚生男性更多地分摊家务事和对孩子的家教责任;在社区建立“托管”中心和培训中心,为职业女性提供优质和放心的服务,减少女性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以消除用人单位对使用女性劳动力提高人工成本的顾虑,为实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提供必要保障。
  2.高职院校需加强女生就业指导工作。
  根据女生的生理特点和优势,高职院校可开设女性就业指导选修课和辅导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女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女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加强女生就业观教育,从就业心态、综合素质、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女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关注女生就业心理,安排专人为毕业生解答疑问;重点关注女生就业,积极联系用人单位,组织女生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提高女生就业率;鼓励女生进行自我创业,给予支持和帮助。
  3.高职女生自我提升就业能力。
  作为就业的主角,高职女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就业心态,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会“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进行深刻的剖析,了解自己,科学定位,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提升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认真分析当前的就业状况与就业形势,进一步确定就业方向及就业类型;克服焦躁心理,不能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做工作,一心一意求发展,掌握走向成功的思维方式和有效方法,遵循规律、自我探索、科学定位,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人生发展目标;坚定信念,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克服困难,提升自己,储备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对于高职女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社会各方面都应该积极探讨原因,寻找对策,重视高职院女生群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高职院女生也应该积极进取,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优势,在就业过程中展现风采。
  
  参考文献:
  [1]殷佳琳,段国艳.高职女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谭卓婧.影响高职高专女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及对策.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3]黄小露.高职女生就业心理探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
  [4]沈长霞.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的对策探析.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5]石松,孟大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的视角.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5).

标签:对策 困难 原因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