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历史 > 正文

[禁忌语比较教学]中英禁忌语比较论文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和比较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禁忌语的起源和应用,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中西禁忌语的掌握对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禁忌语
  
  一、引言
  禁忌(Taboo)主要是人类在对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认识不发达时产生的,其产生、存在和延续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功能。Taboo一词起源于汤加群岛,1777年英国的―位探险家在南太平洋上探险到此时发现,当地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异的社会现象,如某些词语只允许在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使用,而不允许其他人所使用。当地人就把这一被社会集团禁忌的现象称为“Taboo”,原意含有“神圣”,“不可触摸”的意思。同样,当一种行为属于禁止之列时,意指该行为的词语也相应地成为禁忌语。从此,“Taboo”这个词就从波利尼西亚语被引入到英语中,也就逐步进入了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及语言学等学科,开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研究课题。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英语的口语教学中,还是在英语的听力和阅读教学中,都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能力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在大学英语中如何就禁忌语的中西文化对比教学探讨与研究。
  二、中西方禁忌语不同的表现
  禁忌语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特点,它反映了某一文化的许多方面。所以,禁忌语涉及的范围很广,特别是由于宗教神权和世俗统治的强化,使得禁忌语更加制度化。违背禁忌语的原则,就意味着触犯某一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与民族之间的交际原则。[2]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和行为上的避讳与禁忌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常在英语学习中误用一些在英语国家中属于禁忌语的语言或词汇,同时也对一些属于禁忌的问题感到难于理解,最常见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称谓:由于在人类未将理性科学纳入思维范围之前,不仅将自然现象与自然物神秘化,而且也把人名看作是具有超凡力量的神秘事物。这种禁忌,对于死人的名字尤其严格,在历史上有关人名的禁忌语几乎存在于各个民族。在中国,人名禁忌的文化根源则在于其极端的等级格局的社会传统文化。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宗法社会,也是一个“竖”的社会。因此,汉语在称谓中往往是与阶级和等级相联系的。[3]汉文化中所调强的“子不名父母”,“臣不名君上”的制度便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特别是汉族,十分忌讳直呼长辈,尤其是父母和皇上的名字。从古至今,在中国的文化中,就有了“私讳”与“公讳”只说。“私讳”是子女不能直呼父母或祖先的名字,而采用辈分的称呼。在同辈之间彼此称呼时,一般出于尊敬,通常以对方的职称或使用家庭中的长幼差序之称等来代替名字。“私讳”这一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家庭观念。“公讳”是指当朝的皇帝和被尊为“至圣”的孔子的名字。如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朕”只能用于皇帝自称,而普通百姓只能用“吾”。由于秦始皇的名字叫赢政,“政”与“正”同音,因此他下令把“正月”改为“元月”。在唐代,为避免皇家姓(李),鲤鱼改称赤鲜公,三十六鳞,并且不准买卖,见者放生,更不准吃。唐太宗李世明为了避讳,唐代诗人用“代”代替“世”字,用“人”代替“民”字,观世音改称观音。
  与汉文化形成比较的是,历史上西方社会的禁忌语是以宗教为其根本取向的,而当今的西方则多采用礼貌原则来约束有关人名的禁忌语。比如,在大学英语的视听说教学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词汇,如:“God(神)”,“Devil(魔鬼)”,“Christ(耶酥)”,hell(地狱)等这一类的词汇。而在英国对有关宗教的语言中,God,Devil,Christ等是除了正式言谈外,是不可随便说出口的,如在开玩笑或轻松的谈话时说:Jesus Christ(耶酥基督),一定会被认为你是不懂礼貌的人。在骂“你是个畜牲!”或“可恶的东西!”时,英国人会使用有关神的语言,比如:For Christ’s sake!(为了基督!)God damned!(神啊,受诅咒吧!)Hell!(可恶的地狱!)Oh,damn it!(诅咒它吧!),这些话比我们骂“你这畜牲!”语气更重,因为这不仅是“骂人”,也是对神的冒犯。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关注,不要对这些词语用汉文化的传统方式去理解,更不能在交际中套用汉语的模式,避免在交际中引起误会。仅从上述几个比较与对比,也足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在这一方面的差异。
  总之,英汉禁忌语在避凶求吉的语用策略上,尽管相似之处是明显的,但汉语中避凶求吉的范围要广得多,要遵守的禁忌避英语复杂得多,不仅涉及语义、词形,而且涉及到语音上的联系。英语中的禁忌没有汉语严格,主要涉及到宗教,极少由词形上的联系。[4]
  三、英汉禁忌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可以看出,语言禁忌出现在社会交往的各个层面,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哪些学过的语言在某种场合下说出来不合适,会造成重大的语用失误。如在课堂上,肯定的、赞许的、鼓励的、关切的语言和目光能使学生受到鼓励,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发现错误就说“You are wrong(你错了)”,或使用“stupid(愚蠢的)”等一类的词语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长期下去学生就会丧失对外语学习的信心。所以,那些对学生的自尊心能带来历害的词都属于禁忌词。再比如,如发现某生成绩下降,不能说“You are not working hard(你没努力学习心)”这种批评太直接,太笼统,应当向学生提出问题所在,并帮他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可说“You need work harder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usage of some words.”(你应更加努力学习并且多注意你的用法),这就婉转而带关怀了。一些贬义词,如stupid(笨的,愚蠢的)stubborn(顽固的),dumb(笨的)等更不能使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那些带有浓厚文化内涵词汇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那些在我们字典里并没有“恶意”,而在英美人眼里却属避而远之的词汇。比如,有一个学生看到外教的孩子比较调皮,就说了一句,“He is a naughty boy.”引起了外教的不快。“naughty”一词是个贬义词,用在这里明显不合适,而应该使用“active”这个词汇。所以,在就这个方面的话题进行口语训练时,一定要给学生重点说明,哪些属于英美人忌讳的话题,使他们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能避免问一些冒失、有失礼节的问题。
  四、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任何文化中,尽管语言中存在明确表达某些概念或事物的方法和语词,但针对某些概念与事物人们总是期望避免直接提及。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概念及表达某些概念的语词会令人不快、不满、或吃惊;简言之,语言中存在着滋养该语言的文化传统、社会规范与民俗风俗所不容使用的词语。一旦误用了这些语词,就会触犯社会禁忌,违反社会规范,结果就会遭到该社会的排斥,从而难以与该社会的个体进行正常的交际,造成程度不同的交际障碍甚至交际失败。所以,在大学外语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所提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余丽.英汉禁忌语比较[J].今日科苑2007(6):107.
  [3]孙丽红.英汉禁忌语比较及其跨文化语用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97.

标签:禁忌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