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历史 > 正文

中考历史知识点中考历史热点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时间:2017-03-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txt">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1: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侵略—— 外国五次入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原因:自然经济统治地位;闭关锁国政策

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直接原因——谋取暴利,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三.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6.25)

1.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的原因:鸦片输入危害到清朝统治(①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②银贵钱贱,银价上涨;③吏治腐败;④削弱军队战斗力;⑤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⑥社会治安差) 2.禁烟措施: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3.结果:将缴获的20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成为中华民族民族英雄,也是世界禁毒的先躯。他有两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还”表明了他禁烟的决心。 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25日作为国际禁毒日,中国政府每年从6月3日起开始宣传禁毒,林则徐被称为世界禁毒第一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块浮雕就是虎门销烟)

四.鸦片战争(1840.6——1842.8)

1.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借口 3.经过: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清军在南京投降 4.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于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代史的开端 5.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腐败——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 6.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侵略国家: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二.列强侵华罪行

1.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此暴行遭法国大作家雨如谴责) 2.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割占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9世纪60年代前沙俄割中国领土重点在东北,19世纪60年代后沙俄割占中国领土重点在西北) 3.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镇压中国革命(①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金田爆发;②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定都天京;③1860年美国人华尔指挥洋枪队进攻太平军,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④1862年在浙江的慈溪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⑤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第3课 收复新疆

一.背景

1.英国和俄国争夺新疆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阿古柏入侵新疆 3.1871年俄国占领伊 犁 4.清朝内部海防与塞防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注重海防; 陕甘总督左宗棠——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要海防与塞防并重——“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二.经过

1.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新疆

2.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 3.1881年采取外交加武力的方式收回伊犁(曾纪泽赴俄谈判,左宗棠在国内以武力配合) 4.1884年设新疆行省,加强了西北防务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征韩侵华成了日本既定国策

二.经过:1.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辽东战役,日军在旅顺大屠杀 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队;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④增辟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三国干涉还辽:俄国认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会阻碍自己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纠合法国和德国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清政府出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法德日俄美意奥

一.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二.经过:1.西摩尔率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廊坊遭义和团围攻,退回天津 2.联军统帅瓦德西率军夺取大沽炮台,从天津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3.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义和团

三.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增加了中国人民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政治上的民主化,如戊戌变法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思想上的理性化,如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化。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6课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一.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内外交困。 二.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三.代表:中央——奕(言斤);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四.口号:师夷长技; 自强; 求富

五.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的军事工业;曾国藩和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军事工业;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船厂); 2.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建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外交人才和翻译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最早的新式学堂) 六.评价: 1.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2.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4.虽然没有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5.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7课 戊戌变法(1895——1898)

一.背景: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代表人:康有为,梁启超(“变者天下之公理”)

三.经过: 1.开始:1985年公车上书; 2.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强学会成立; 3.高潮:百日维新(1898。6。11——9。21)——(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四.失败的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手持空权,脱离群众

五.影响: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六.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 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建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由选举产生;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孙中山为总理,《民报》为机关报)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1。10。10):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公元=民国+1911 )——清帝退位(1912。2。1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三.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有成功的一面:推翻了清朝统治(最大的功绩),结束了封建帝制(并非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有失败的一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四.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脱离群众,不敢明确反帝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一.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二.代表人: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三.口号:民主, 科学 四.内容: 1.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最早提倡新文学的是胡适,新文学成就最大的是鲁迅); 2.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是李大钊,代表作有《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并创办《每周评论》来宣传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五.影响: 1.实质——思想大解放运动; 2.积极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最大的成就是传播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3.消极影响——对东西方文化采取绝对主义的作法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领导阶级以资产阶级为主的民主革命叫做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以无产阶级为主的民主革命叫做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口号——外争主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内除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 4.中心——前期在北京,后期在上海 5.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释放了学生,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6.意义——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彻底”指的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争精神);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成立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1920年陈独秀建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在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的标志: 19 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在上海开幕,在浙江嘉兴南湖闭幕; 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参加; 主要内容有——①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黄埔军校建立:1.时间:1924年5月;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目的: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先锋:叶挺独立团;4.主战场:湖南,湖北;5.经过:广州——长沙——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南昌(消灭孙传芳主力)——南京——上海;6.结果:失败(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军旗升起的地方”):1.领导者:周恩来,朱德,贺龙等;

2.经过:南昌——广东——湘南(朱德,陈毅);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揭开了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

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1.领导者:毛泽东;2.特点: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3.经过:从修水,铜鼓,安源三路进攻长沙,失败后退回文家市,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改向农村进军(文家市),向井冈山进军途中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城市中心论”行不通,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第一个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队伍,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根据地);3.中央根据地建立(以赣南闽西为中心)——朱德,毛泽东——最大的根据地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

一.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二.长征的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从中央根据地(瑞金)出发;2.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内容——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4.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5.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6.爬雪山,过草地;7.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8.结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1.原因:①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国策。②日本要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③蒋介石全力打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有利时机; 2.经过:柳条湖事件——日军占领沈阳; 3.结果:东北三省沦陷(原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标志:伪满洲国建立)

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1.马占山领导抗日义勇军与日军展开嫩江大桥之战; 2.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

三.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1.原因: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2.经过: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西安谈判(中共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3.结果:和平解决有利于抗日(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中共的努力); 4.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联合抗日)

第15课 “宁国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全面抗战开始:1.卢沟桥抗战:佟麟阁,赵登禹牺牲; 2.平津沦陷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

2.改组军队: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作用:领导了抗日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三.八一三事变与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1.结果:日军占领上海; 2.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2.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人数在30万以上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二.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李宗仁)——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三.百团大战(八路军彭德怀):1.目的:粉碎敌人“囚笼”政策; 2.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3.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四.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1.议题: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抗战胜利后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2.内容: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3.意义:为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五.抗战胜利:1.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2.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归; 3.胜利的主要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意义:是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开始;1949年4月解放军解放南京,内战结束)

第17课 内战烽火

篇二:2014年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修订版]

="txt">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炎帝和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后来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

舟车,还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

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二)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

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治

水有功。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历史上叫做“。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商、周时期

(一)夏朝的建立:大约),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禹死后,继承父位,成为夏朝国王。从此,

(三)西周分封制:①目的:周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作战。③实质:巩固奴隶制国家。④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一国”——西周分立木为信(1)观点:“。”——适应时代、创新精神。(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 (2)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由于铁农具

牛耕的推广。※变法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②直接

原因: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进行了一系列

改革,其中以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战国时期,各国先后经过

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战国是中国古代完成奴

第 1 页 共 59 页

经过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

史发展的潮流。②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确立了正确

的变法指导思想,取信于民,与时俱进。

(6)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7)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8)《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

(一)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秦兼并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纪20年代)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定都咸阳。 ※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 B )

A.前230年 B.前221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221年

(2)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第 2 页 共 59 页

(2)评价秦始皇:①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愧为千古一帝。②过: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三)陈胜吴广起义:为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语“揭竿而起”由此得来)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四)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2)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削弱侯国势力,实现政治上大一统。将地方的铸

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大一统。他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

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促进了

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

也使国力耗损。

(五)张骞通西域: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汉武帝召募,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风情和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

(六)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洲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1)路线:

(2)中国向外输出的商品:丝绸、丝织品和铁器。并把铸铁、凿井的技术传到西域。

(3)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核桃)、胡萝卜等植物和魔术、乐舞、雕塑等,陆续传入中原地区。其后佛教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

第 3 页 共 59 页

(4)历史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

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5)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6)我们要学习张骞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

(一)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上图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①从东汉末开始,许多北方人民南迁。②从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③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是我国古代杰出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1)改革原因: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②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民

第 4 页 共 59 页

族大融合已经成为趋势。③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

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你能否举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交往的事例)?语言,饮食,节日,音乐,相互通婚

◎我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少数民族人民大量内迁;民族之间相互通婚;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

(一)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

制度,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清末

(1905年)。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

整整存在”

过程:①创立: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②完善:唐太宗扩大了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文状元”);武则天创设了殿试和武举(“武状元”);到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内容;③僵化:明朝建立后,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称为“八股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 5 页 共 59 页

篇三: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整理(人教)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

【中国古代史】

㈡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禹死后,国王。从此,。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㈢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㈠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制造工具;知

边远山区,加强了西周的统治,使其成为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道用火。

㈣商鞅变法:⑴观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适应时代、创新㈡北京人:精神。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

二十万年。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使用⑵变法的原因(背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

大发展。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㈢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主阶级专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以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⑵,著。

※战国是中国古代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其主要形式是

(3)两地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等生产部门,同时会制造陶器,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⑶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秦国确立封建制度】;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促进经济发展,国

富】;

③奖励军功,以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㈣炎帝、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

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㈤尧、舜、禹的传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他们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

㈠夏朝的建立:大约,建立夏朝,

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

1

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兵强】;

最深远】。

⑷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顺序: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统一的九大封建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

㈠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⑴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⑵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中考历史知识点中考历史热点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局面,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㈡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⑵评价秦始皇:①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愧为千古一帝。②过: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㈢陈胜吴广起义: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㈣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⑴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2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 3

专题㈠ 学习历史的方法

⑴历史材料类型:一是历史文字资料;二是图像资料;三是数据资料,

如叙述型数据、表格数据、柱状数据、饼形数据、曲线数据或座标数据等。

⑵搜集资料途径:网上查询、查阅图书、观看历史影片、访问民间老人、拜访历史学家等。

⑶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一分为二的历史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分阶段的方法、阶级分析法。

⑷历史学习方法:要从整体来分析历史事件;要一分为二分析历史事件,要对资料进行辨析;要论从史出;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主见;要学会合作学习;要学以致用;要关注社会热点。

⑸写一份调查计划,并按顺序排列下列调查过程:A.撰写结题报告,展示成果;B.确立调查课题;C.查阅资料、整理资料; D.列出调查提纲;E.讨论调查结果。

B—— D —— C —— E——A ⑹设计两种活动形式:参观历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举行故事会、知识竞赛、演讲赛;编辑历史报刊、板报;进行社会调查;观看历史影视作品;撰写历史小论文;参与研究性学习或其它历史学习活动。

㈡人口内迁和江南开发的史实:从西晋中期开始,中原陷入极大的

混乱之中,江南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因此,北方人口纷纷南逃,出现了人口迁移的浪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㈢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顺应历史潮流,孝文帝进行改革:①494年迁都洛阳。②说: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④改: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⑤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⑥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⑦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这些措施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

㈠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创始于隋朝,完

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整整存在1300周年。①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②隋。③:扩充士科第一名为状元。④武则天: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⑤唐玄宗:

诗赋

4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㈡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他是中印。

⑷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博大精深,世界先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亚洲诸国纷纷派人前来华学习,中国也积极向外传播和虚心向其他国家学习。如日本的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等生动事例,都说明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影响深远。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西

夏、金、元时期

㈠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北宋建立后,北有(契丹)

㈢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㈣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主要体现在:农业上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陶瓷业主要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商业上,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㈤唐与吐蕃的交往:⑴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⑵ 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系“和同为一家”。

建立的辽政权;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115年(女真人)建立

了金政权,出现了政权并立的局面。辽、西夏、金并立的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⑴遣唐使: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

⑵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

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5

㈡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⑴农业方面,

南方经济逐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