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历史 > 正文

2010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时间:2017-04-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共十五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2、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其所创立的新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属于秦、隋新创立的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科举制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及外商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4、“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A、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5.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 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和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 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6.右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 D.红军会宁会师

7.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关键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8.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年军事行动的进军路线( ) A.北伐战争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9.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10.“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优先发展轻工业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11.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周恩来总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 ) A.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候 B.1955年4月,亚非会议上

C.1971年10,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签署的时候 12.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下面属于上古文明内容的是(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种姓制度 ④雅典民主政治 ⑤阿拉伯帝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13.“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达到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抨击了天主教教会的各种罪恶,赞美了现实生活,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以上表述反映的是( ) A.《神曲》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B.《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反对种族压迫的思想 D.《命运交响曲》中同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14.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A.①B.② C.③ D.④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8分)

16.在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中,各国家、各民族都曾爆发过大规模的革命。根据下面各题给出的条件,完成填空。(4分。写错字不得分)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_______(1分) (2)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革命是 _____________。(1分) (3)颁布了《人权宣言》,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的革命是____________。(1分) (4)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是___________。(1分) 17.阅读下表,回答问题。(4分)

晚清财政收结构表 (单位:万两)

(1)表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分)

三、材料题(本题共10分)

18.材料一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4分)说明了什么?(1分)

(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1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2分)

四、分析说明题(本题共12 分) 19.材料一 该法规定了各个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出自罗斯福新政颁布的什么法令?(1分)为什么说该法令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2分)

(2)简述我国改革和开放的过程。(3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2分)

(3)为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2分) (4)从两个成功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五、探究题(本题共15分)

20.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在讨论“什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时,产生了分歧,大家各抒己见。于是分头收集资料,查找相关的历史知识。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任务一 梳理知识

知识点:农铁具 蒸汽机 机器 电机 电车 电灯 内燃机 汽车 (1) 按照表中的提示,完成下表。(7分)

(2) 通过探究,同学们形成了一下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1分)?请根据

“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4分)

甲: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乙:科技的发明与应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3) 同学们形成这两种观点的原因是什么?(1分)

任务三 思考感悟

(4) 围绕这次探究活动,谈谈你的感受(2分)

2013年山西省中考历史参考答案

1——15 BCABD ABABCCAACD

16、(1)辛亥革命(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法国大革命 (4)十月革命 17、(1)答:农业税收入略减;工商杂税收入增加;总收入增加 (2)答:洋务运动的推进;工商业迅速发展;近代企业产生。

18、(1)答:发展:城市(镇)兴起; 商业繁荣; 纸币产生;海外贸易兴盛

说明:宋代商业繁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中心南移。 (2)答: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

(3)答: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级;都由小集市

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 19、(1)答:法令:《产业复兴法》

核心与基础:该法令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

工作日时数,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调节了生产,防止了生产过剩。

(2)答: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

业自主权。

开放:设置深圳等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经济特区,最后向内地发展。特

点:全面改革;态度坚决;稳步推进;逐步深化。

(3)答: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4)答: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步推进,循序渐进,改革措施要抓住主要矛盾,核心内容。改革措施要有长期性和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改革必须关注民生,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改革者必须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创新意识。 20、(1)新发明、新创造知识脉络表

篇二: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吴涛、石翠芳整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A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2.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D

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

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

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

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3.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C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4.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D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A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2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4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6.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B

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B

A.土地改造 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一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C

A.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C.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

D.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9.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B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10.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你能从下面两幅地图中得到的信息是()B

亚非文明发源地欧洲文明发源地

A.东方文明产生较早,西方文明出现相对较晚

B.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

C.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东方人传统保守,西方人冒险进取

11.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C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②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③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④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D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3.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C ①通过加冕成为最高统治者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14.非洲在近现代历史上饱受西方殖民侵略,但非洲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下列选项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果的是()D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C.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D.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5.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C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置电脑

③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6题4分,第17题4分,共8分)

16.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观察图示,回答问题。(4分)

(1)结合图示信息,写出①、②出空缺的内容。(2分)

(2)上述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分别产生什么影响?(2分)

16.(1)①:丞相(1分)②:总统(1分)(2)秦朝: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1分)美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或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1分)

17.建筑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见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折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观察图片,回答问题。(4分)

图一 中国故宫 图二 巴黎圣母院 图三 四川都江堰 图四 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水坝

(1)图一、图二所示的建筑在建筑特点或建筑材料上有何不同?(2分)

(2)图三、图四所示的水利建筑工程有何共同之处?(2分)

17.(1)示例1:特点:中轴对称(古典式);(1分)图二:高直尖(哥特式);(1分)示例2:建材:图一:以木结构为主;(1分)图二:以石材为主;(1分)(2)都是水利灌溉工程;都是政府组织兴建的;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有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都见证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等。(答出上述任意两点得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共2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化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早期建筑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要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工业革命将数以千计的人带到拥挤的城市与乡镇找工作。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级和移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四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2分)

(2)概述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

(4)观察材料四柱状图,说出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段,并简述理由。(2分)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18.(1)政治统治的需要;军事战略的需要;商业的发展;交通要道、人口密集地方形成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2)城市人口增加;促进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压力,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3)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外通商口岸的日益增多;洋务运动的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4)1986—2006年。(1分)理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吸纳外来人员就业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5)不同时期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不同;生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等。但同时带来环境污染、人口拥挤、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等。城乡人口比重,经济机构变化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要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解约利用资源,使城市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从不同角度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五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3分)并归纳这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五,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说明其对日本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五中,中日两国的变革在目的上有何异同?(3分)

(4)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成一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1)经历了向西方学技术(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3分)或洋务运动学技术;(1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1分)新文化运动学思想。(1分)共同作用:客观上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传统守旧思想观念,促进思想解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作用得2分)(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向欧美学习,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答出上述任意两点得2分)(3)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挽救危机。(1分)不同点:中国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只学技术,不变革制度。(1分)日本是全面学习西方,变革制度,发展资本主义。(1分)(4)日本全面变革,举国一致,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或日本善于向其它民族学习先进事物,并不断创新等。(1分)中国是渐进变革,

篇三:2010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0年中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战国初期,三国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 ②赵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3.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 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D. 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4.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 重庆谈判

5.下图是“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提出实业救国

B. 日本给北洋政府经济援助

C.北洋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

生产积极性,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该改革法》

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7.如今,上海浦东已经成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

的新城区。提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D. 胡锦涛

8.近年来,我国海军多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表明

A.中国海军活动范围扩大B. 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动

C.中国海军武装力量强大D.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9.15、16世纪,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状态的重大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三角贸易

10.下列历史知识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B.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

C. 苏俄新经济政策—1936年宪法D. 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

11.列宁曾说:“公社被镇压了,但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

2010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想传遍了全世界。公社的思想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B.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 人文主义思想

D. 天赋人权的思想

12.对下图相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

B. 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 中国政府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3.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小明同学围绕“印度的独立和振兴”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A.独立时间 B. 斗争对象 C. 领导人 D. 发展状况

14.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这表明

A.美国欲推行霸权主义 B. 美国要无私地援助欧洲

C.美国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D. 美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15.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说明

A.人们生活方式现代化 B. 社会物质产品多样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12分)

1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6分)

(1)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1分)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1分)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1分)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1分)

(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1分)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1分)

17.根据图片提示信息,回答问题。(6分)

图一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仪式 图二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图三上海APEC会议领导人 图四欧盟旗帜

(1) 分别说出四幅图片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4分)

(2) 这些历史事件共同反映了怎样的主题?(2分)

三、材料分析题:(6分)

18.材料一: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

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世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世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十一、二世纪,西欧城市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起初,琅城市民用巨款向城主赎买了自治权,但城主挥霍掉赎金后,背信弃义地取消了城市自治权。被激怒的市民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后来,从市民阶层中分化出富裕市民和银行家,这些人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的发达?(1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1分)

(2) 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了什么?(1分)

(5)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6)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1分)

四、分析说明题(本题共12分)

19.材料:19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出现了新一波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革命浪潮:

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已越出少数几国范围而形成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古老的中国也受到冲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请选择材料中任一历史事件,简述其基本史实。(提示:从原因、主要措施、作用等方面叙

述)(4分)

(2)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4分)

(3)归纳中国这些重大事件的共同作用,并加以说明。(2分)

(4)这一时期中国和世界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革命,向世人昭示出哪些道理?(1分)林肯等人的优秀品质对青少年有什么启迪?(1分)

五、探究题(本题共15分)

20.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一次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盛会。历史上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轨迹,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列举古代中外人类文化成果各一例。(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哪国?(1分)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有哪些?(1分)举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一个示例。(1分)

标签:山西省 中考 历史试题 2010山西中考数学 2016山西中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