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法指导有哪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各异。《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目前,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学法研究就成为每位教师的共同方向,学法指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改的着力点。那么,如何开展学法指导呢?根据本人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与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见解。
  一、在教学活动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从不想学到想学,从单纯为升学,谋求今后出路想到成为振兴中华的有用之才。把国家的人民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只有实现了上述转变,解决了为谁而学的问题,学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高,目光才会远大。从而自觉、乐意、满怀信心地参加学习,在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用我国数学家的成就去激发学生学习,如祖冲之早在1400多年前,就算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陈景润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获得巨大的进展等等,激励学生以数学家为榜样,从小学好数学,将来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启发学生制定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学习计划,这样,才能使理想变成现实。
  (二)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
  第一,创造应用机会,产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圆时,教师指着教室外的一棵树说:“不锯这棵树,能知道这棵树的直径吗?”学生觉得问题新奇,都急于知道个究竟。在学生已有了学习的愿望以及进行猜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看书、质疑、讨论,寻求出已知圆的周长求出圆的半径的方法的道理,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深刻具体,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引导学生动手,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双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的发展已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用学具纸卡图把圆形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根据这个剪拼过程,进行议论观察自己做的模型,从整体观察到展开观察,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讲述两种公式推导的思路。这种有老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达到了手指尖上出智慧的目的。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一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存的潜力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比例尺,教师可先讲述解放军指战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根据作战地图算出敌我阵地的实际距离后,指着一幅全国政区图问:“一架飞机如果每小时飞行1050千米,你能根据地图算出广州坐飞机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吗?”学生感到问题新奇而产生疑问,能算得出吗?怎样算呢?形成悬念,急于解决这个疑惑,接着向学生指出,学了“比例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带着迫切探索的心情投入学习活动。
  此外,还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课外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三)重视及时鼓励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例如:①给学生写作业评语时,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定期评选优秀作业并在学生中加以交流;②在课堂提问中,允许学生重答,有些学生初次回答,不理想,可经过复习后找老师重新回答,教师应加以鼓励;③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更要及时鼓励。
  二、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能动过程,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转化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中总是考虑教师如何“教”,不怎么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较多成份的“注入式”,而不是“启发式”。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教”离不开学,反过来,“学”离不开教,因为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研究学法,就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会学生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那么,小学生学习数学有什么规律呢?基本规律有两个:一个是从感知到表象,形成概念;二是从旧知到迁移,形成新知,再经过巩固练习或复习发展到应用阶段。低年级学生学习多应遵循第一规律,高年级学生则应遵循第二个规律,有时两者应互相交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完成学习的全过程,并使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同步。在学生学习的每一规律每一环节中,提出一些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学法的一些通性。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识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克服“满堂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教学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达到整体优化。
  三、学法指导的落实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人以鱼,足饱一日之机;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这说明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从繁重的、低效的、被动的、苦恼的学习生活中能解脱出来,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乐趣,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使学生由“有指导的学习”向“独立学习”转变,由“学会”向“会学”、“善学”转变,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加强学法指导。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读书指导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数学教材中的语言精炼,叙述严谨,科学性强。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教材与看书自学的能力,特别是质疑的能力。具体做法是:①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学生看书往往看书上的结论,看解题的结果,很少看结论和解题的结果是怎样得来的,指导学生看书,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的过程的自我认知。②要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去看书,以便抓住教材中的要点。③在看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数学教材中的语言精炼,许多地方把思考过程都省略了,所以学生较难看懂,这就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展讨论。
  (二)操作和实验的指导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据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人人动手,培养操作能力,人人动脑,发展思维能力,人人动口,提高表达能力,启发他们探索,找出知识的规律,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①要让学生明确操作和实验的目的;②要交代清楚操作和实验的条件和过程;③启发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
  (三)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可以从三方面着手:①指导学生善于由因求果,由果寻因。在低年级要指导学生说话完整,并且有根据。到了中高年级就要求学生思索:由已知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后,进一步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②指导学生学会“特殊―一般―特殊”的方法,善于从若干个例子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归纳;当得到结论后,还要会举例解释结论。③指导学生善于进行联想。总之,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用少量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各类问题,提高学习的能力。
  (四)让学法渗透到学习的每一环节,并经常总结、推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备课要备学法,上课要教学法,作业要体现学法,要求学生抓好预习,听讲,作业、复习的四个环节,并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学习经验,挖掘学生中一些良好的学法与习惯,每期都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让学习成绩好,进步较快的学生介绍他们学习经验,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学》主编:梁镜清,浙江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指导?成果选萃》华语教学出版社;
  [3]《陶行知教育学》何国华 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梅江小学)

标签:学法 数学教学 指导 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