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探秘科技文设题技法 写意牡丹技法探秘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俗称为小阅读。高考试题将科学类文章阅读放在第I卷中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3题共占9分。下文归纳总结命题者设题的一些技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 偷换概念,暗变信息
  科学类文章有大量的名词术语,细微的差别或变化都可能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辨别、比照信息。高考命题中,命题者常采用“偷换”或“暗变”的方式,即把概念A替换为概念B;或把信息A暗变为信息A′,以此来“混淆视听”。
  例1 科学家为太空设计的第一座工厂是制药厂,产品是有“抗病毒法宝”和“抗癌良药”美誉的干扰素。过去,干扰素一直是从人体血液中提取。3万升人体血液才能提取100毫克干扰素,目前全世界力所能及的干扰素产量对成千上万的患者来说,真是杯水车薪。为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瑞士科学家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生产出了干扰素,但是由于地球上重力限制了分离的精度,同时还由于空气中的杂质影响,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干扰素很不纯净,混有分子量和干扰素相同的杂质。
  下列有关干扰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人体血液中提取的干扰素总量目前已不能满足成千上万患者的需求。
  B. 太空生产的干扰素在精度和纯度上要比采用遗传工程方法生产出来的干扰素高。
  C. 用遗传工程方法生产出来的干扰素因受到地球上重力和空气中杂质影响,常混有与干扰素相同杂质的分子量,很不纯净。
  D. 干扰素的供需矛盾促使瑞士科学家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生产干扰素。
  【解析】命题者有意将信息暗变。信息A“分子量和干扰素相同的杂质”偷换成信息A′“与干扰素相同杂质的分子量”,信息A和信息A′在字面上没有改动,但在词序上有了调整。信息A与信息A′貌似相同,实质大相径庭。我们如不细心辨别,很容易中计。答案是C项。
  二 个性与共性、主观与客观混同
  科学类文章在说明事物的特性或事理时,很重“依据”,依据中常常包含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主观与客观因素。命题者往往在其中做文章,将其等同起来或罗列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把握信息要点,准确地区分。
  例2 生活于海洋的哺乳动物中,鲸是适应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它们的体形趋于流线型,体表光滑,前肢像桨一样,后肢退化,适宜水中游泳的运动方式;皮肤下厚厚的一层鲸油,使它们不需耗费大量的热量即可维持体温的恒定。在海洋中,它们靠自身独特的声纳定向系统导航。而一旦到了陆地上,它们就寸步难行了。
  下列不能作为“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的依据是( )
  A. 鲸是生活于海洋的哺乳动物。
  B. 鲸有流线型的体形且体表光滑,前肢像桨一样,后肢退化。
  C. 鲸皮肤下有厚厚的一层鲸油,能够保持热量,维持体温。
  D. 鲸有自身独特的声纳定向系统导航。
  【解析】分析题干中“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一语,无疑是要求我们找出具有鲸适宜海洋生活的个性特征。显然,选项A不属于鲸的个性特征,故不能作为“鲸是适宜海洋生活程度最高的一类”的依据。这是典型的以“共性”混同“个性”的示例。正确答案是A项。
  三 强行“跨越”,省略中转环节
  信息之间有主次之分,有的环环相扣,须遵循先后次序。信息间的引发、转化或演变是严谨的。如随意改变或省略信息间的中转环节,往往会陷入误区。应该是信息A→信息B→信息C,而命题者故意“跨越”,变成信息A→信息C,这貌似正确,实质违背了科学逻辑。
  例3 科学家们经过广泛深入地研究,目前对鲸集体搁浅的原因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解释。鲸在水中是通过声纳系统进行回声定向导航的。坡度很小的海滩,往往会扰乱甚至消除回声声波。鲸接收不到回声声波,声纳就会出现假象,导致鲸陷入浅滩而不自知。其次,鲸多为群体生活,群体内表现出高度的互助行为,当群体中的一个或几个同伴因某种原因搁浅时,就会发出求救信号。其他成员会迅速赶来救援,紧紧围绕着搁浅的同伴。只要同伴没有获救,其他成员决不弃之不顾。
  下列对鲸搁浅死亡原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鲸没能接受到回声声波导致不能定向而搁浅死亡。
  B. 坡度很小的海滩,扰乱了鲸的声纳系统使鲸搁浅死亡。
  C. 鲸搁浅死亡,是自身的声纳系统接受不到回声声波导致陷入浅滩而不自知。
  D. 鲸是有着高度互助行为的群体,这种造成鲸集体搁浅死亡的原因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认可。
  【解析】从文段信息里可以看出,信息A“坡度很小的海滩 ”→ 信息B“往往会扰乱甚至消除回声声波 ”→ 信息C“鲸接收不到回声声波,声纳就会出现假象,导致鲸陷入浅滩而不自知”。在这里,命题者故意“跨越”,省掉了信息B,由信息A“坡度很小的海滩”→信息C“扰乱了鲸的声纳系统使鲸搁浅死亡”,这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正确答案是B项。
  四 因果或本末倒置
  简单地说,原本应由信息A引发或推导到信息B,命题者故意设计成从信息B引发或推导到信息A,即A→B,设计成B→A。在这里,信息A是本源,是起因,一般不可倒推,否则就容易得出片面或绝对化的观点。
  例4 法国科学家证实,在农田里播放美妙动听的音乐,能使植物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处于受惊吓的环境时,有的植物会恐惧得“冷汗直冒”,甚至脱水而死。英国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培育出一种会变颜色的花。当它“渴”的时候,花是黄色的,表示需要浇水。当它“饿”的时候,花就变成白色,表示希望施肥。而当花的颜色变成蓝色,就是告诉人们它受到了病虫害的威胁,应该马上打农药了。你看,植物的“感情”挺复杂吧。
  下列叙述符合文段信息的一项是( )
  A. 让植物神经系统兴奋起来,需要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
  B. 植物脱水死亡,是处于受惊吓的环境中。
  C. 花变成白色证明它处于“饿”的状态,表示需要施肥。
  D. 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花,能通过花的颜色改变来了解它的“情绪”。
  【解析】前三项都是犯同一毛病。选其中的任一个,都将落入命题者设计的陷阱。原因在于由信息A“在农田里播放美妙动听的音乐”是能够引发信息B“能使植物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信息B并不一定需要信息A或由A来引发。B、C项同理。正确答案是D项。
  五 个体当整体,推论当定论
  事物存在着个体与整体之分,事物的个体存在于整体之中,不能将个体当整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在言论上也是,有时作者借助个体或整体言论表明看法或观点,有时作者也表达自己的认知或思想倾向。一些看法、观点只是个体的或未得到普遍认可、确定,命题者常将这些地方故意搞混来设置选项。这就要求我们能搞清楚事物或言论是属个体性的还是整体性,明辨是推论还是定论。
  例5 小草为什么会变老呢?这是因为自身的代谢和环境的不适使叶绿素的含量减少了,植物的叶、茎就变黄。在90年代初,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会老的小草――英国威尔士草地和环境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基因发生突变的“常鲜草”。由于基因突变,这种草中没有那种破坏叶绿素的东西――酶,所以可以一年四季常绿。这个发现太重要了。科学家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把这种草中变异了的基因移植到其他草里,别的草不就能够“青春常在”,四季常绿了吗?如果进一步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还可以把这种基因转移到许多农作物和树木上来。那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即使到了冬天,大雪纷飞,马路两旁的树依然碧绿碧绿,小草鲜嫩鲜嫩的,煞是好看。
  下列叙述与文段提供的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
  A. 没有了破坏叶绿素的东西――酶,小草的叶绿素的含量不减,可以保持四季常绿。
  B. 如果你在冬季雪天里看到马路两旁的树“青春常在”,应该是移植了“常鲜草”的变异基因所致。
  C. 科学家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其他草里移植了“常鲜草”变异的基因使得其他草也“青春常在”。
  D. 小草变“老”,与自身的代谢有关,体内的酶使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其叶、茎变黄。
  【解析】A项“没有了破坏叶绿素的东西――酶”是指个体“常鲜草”,不能强加在整体小草上。B项把推论当作了定论。从文段中“如果”“那时”可以得到证实。C项则把设想当作了事实。正确答案是D项。
  六 残缺条件,忽略重要因素
  事物间变换转化是由一定条件或因素引发的,科技文的信息之间的变化尤其这样。命题者有时故意让某些条件残缺或忽略一些关键因素来“诱骗”考生。这就要求我们多一个“心眼”,细心辨别。
  例6 高空民航客机尾部拖出来的带状白烟,一般不是从飞机内部喷撒出来的,而是飞机在高空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云。这多半发生在低温的高空。飞机燃料燃烧的时候,会产生氢气。空气中原来包含大量的氧气,飞机产生的氢气跟大气中的氧气结合,就形成水汽。如果这时候高空气温很低,空气湿度又大,水汽就会凝结成许许多多小水珠,远远看去,就像白色的烟雾。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8千到1万米的高空,那里气温一般在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下50摄氏度。白烟在飞机后边50至100米处形成,能存在30到40分钟。有时飞机机翼的尖端,也会出现淡淡的白烟,这种白烟形成的原因跟上面说的不一样。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中、低空飞行,空气湿度又很大的时候。中、低空虽然气温不太低,但是由于机翼造型上凸下平,飞行中机翼下方的气压较大,机翼上方的气压较小,机翼后边空气由下向上流动,产生涡流。这涡流中心气压较低,温度也随着降低,于是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形成白烟。因这种白烟周围气温不太低,所以消失得比较快。
  下列叙述与文段提供的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
  A. 客机飞行时,从尾部喷撒出来的带状白烟,是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氢气所形成的。
  B. 由于在气温不太低、湿度又很大的中、低空飞行,飞机机翼的尖端也会出现白烟。
  C. 飞机机翼造型上凸下平,使其下方的气压较大,温度很低,从而产生水汽,形成白烟。
  D. 无论是飞机尾部拖出来的白烟,还是机翼尖端出现的白烟,都是水汽凝结成水珠所致。
  【解析】A项残缺了“高空”“低温”“氢气和氧气结合产生水汽”等条件。C项忽略了“机翼后边空气由下向上流动,产生涡流”因素。D项则不顾中低空飞行的飞机,其“白烟周围气温不太低”因素,主观臆断“水汽凝结成水珠”。正确答案是B项。
  七 混淆已然、未然、将然的关系
  例7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同的耐抗生素病菌。
  B. 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C. 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
  D. 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
  【解析】C选项,已然和未然混淆。文中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B、D选项也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A项。
  八 推断想象不合理
  例8 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创新。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B. 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 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D. 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解析】根据原文信息,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而不是“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B、C、D三项都是正确的推断。答案为A项。
  

标签:追本溯源 探秘 技法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