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原因浅析]英语听力app推荐排行榜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听力水平不高,那么如何帮助中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本文就其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知识性障碍   1.语音方面。弱读、同化、连读、音素省略、不完全爆破。在英语连贯发音过程中,单词的发音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即很多单词说出后,与它们原来标出的音标不一样,这种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音的弱读、同化、连读、音素的省略、失去爆破等。
  弱读:正如我们在讲汉语时,一句话中的每个词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轻有重,一般地说,弱读并不是通过声音高低,而是通过弱读形式来表现的。
  同化:连贯的说话或朗读并不是以单词而是以短语或句子为单位。单词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中,因前后与其他词相连,在发音时相互影响,产生了同化。例如:I’m glad to meet you [aim"gld"tu:mi:tju ]中的["mi:tju]常读成["mi:t∫u:]。Did you see him ["didju"si:him]中的["didju]常读成["did?廾u]。
  连读:对于短语或句子中相邻的词,若前一个词的末尾是辅音,后一词的词首是元音时,则可连续。例如:Take a look at it. ["teiklukti]
  音素省略:在某些多音节单词中,非重读音节中的元音[]或[i]可以省略而使用音节简化。例如:factory [fktri]可读为["fktri],university ["ju:ni"v:siti]可读为[ju:ni"v:sti]
  不完全爆破:由于后面辅音的影响,在发爆破音时,仅在口腔中形成阻碍而不送气,接着便发下一个音。例如:I don’t know. [ai dun(t) nu];I can’t see it. [ai"ka:n(t)"si:it]。需要指出的是,语音变化是语流中的自然现象,而非人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对此重视不够,因而学生朗读或说英语不够自然,汉语味很重,这样在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讲的英语时难免感到困难。
  2.词汇方面。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语言学家WILKINS有一句名言: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无法传达。语言学家TEREL认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即使没有多少语法知识,外语学习者也能较好地理解外语和用外语进行表达。这足以说明,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众所周知,掌握词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听力材料中,往往遇到一些关键词,或者全然不知,或者一知半解。这时,你会感到陌生的词汇影响你对听力内容的领会。
  二、非知识性障碍
  听力的非知识性障碍也不容忽视。它通常指录音机音质的优劣、听力磁带的清晰度、环境噪音的影响以及听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听力材料的录音速度、学生不良听力习惯及归纳综合、推理判断、记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不强,更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非知识性关键因素。教学物质条件可望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得到不断改善,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却只能靠学生自我调节。在听录音时要保持良好状态,心情放松,大脑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一个习惯培养的问题,需要学生长时间自觉地去意识,去调节、去控制,最后养成一种下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
  1.语速。听力材料的录音速度影响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这是显而易见的。据曾做过的教学调查结果表明,有50-70%的学生认为听力难的原因在于录音速度太快,跟不上。实验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采用同一篇材料,用不同的语速对两组被试进行测验,语速为每分钟70个词的一组被试理解率达65%的学生所占比率为68%;而语速为每分钟105个词的一组被试理解率达65%的学生仅占20%左右。英国BBC广播电台播音速度约每分钟180个词;美国之音(VOA)特别英语节目(Special English),其播音速度大约每分钟100至120个词;我国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教材《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第二册录音的语速大约每分钟120个词左右。由此可见,我国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听力要求的语速(第二级目标的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应该说是符合实际的。经过训练,应该是能够达到的。若规定再低于这一语速,并对学生按低于这一语速的标准进行训练,将无助于培养优秀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听力习惯。从教学调查及与学生的个别交谈中发现,学生听一篇连贯的短文或对话时,有部分学生总是力图听懂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不断地思索,总想着这些个别的词或句子;此外,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理解所听材料,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间经历一个“心译”过程,似乎唯有这样才能理解,才算理解。这些习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大敌。力图听懂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一方面具有相当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不一定有必要。一篇短文并非每个词或每个句子都提供同等价值的信息,在听报告或讲座时,这一特点就更为明显了。事实上能够听懂大意,领会说话者的态度,掌握主要信息就可以了。在听的过程中,若把感知到的声音在心中译成中文,无形中就增加了理解的中间环节。这样,听者要跟上语速,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3.归纳、综合、记忆的能力。做阅读理解时读者无法控制作者所使用的句子结构、词汇及篇幅,同样,听力理解时听者也无法控制说话者所使用的句子结构、词汇及语速。因而,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一种领悟式、被动吸收信息的技能。其实不然,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要求听者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充分调动自身的联想、判断、记忆、归纳、分析、综合等协同作用。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听力理解也是一种积极的能力。在这过程中,由于存在听力内容的题材、体裁、词汇、语言结构、语速等方面的不可控制性及不可能随意地重复所听内容等特点,其难度较之阅读理解大得多。
  听力理解过程包括连续性语音感知即输入、意义切分即信息加工、储存记忆、输出等阶段。我们一般根据学生的输出结果(即根据他们在听完材料之后作出的各种反应) 来鉴别他们听力理解水平的高低。学生所作反应的快慢、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所听到内容的储存记忆情况。我们知道,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储存在记忆中,尤其是长期记忆中的不是连续性的语音或每一个句子的语言形式,而是这些连续性语音所表达的有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某些事实,包括经过归纳、综合、概括了的知识,也包括没有明确用语音表达出来、却蕴藏着的说话者的态度、情绪、观点等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

标签:浅析 中学生 英语听力 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