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通典

时间:2017-04-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

史上最全语文文学常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拜 (2)升官:迁擢 (3)降官:谪左迁(4)免官:罢黜

(5)招聘:征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七、关于史书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共三部)

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

记事详备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

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国别体: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3)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

第一部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第二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清史》。(共二十多部)

(4)通史: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记叙历史。

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

第二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共两部)

(5)断代史: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第一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

第二部是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清史》。(共二十多部)

说明,

(1)以上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实际上同一史书可归入不同体例。如《史记》,可以说它 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2)清代乾隆年间编订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书,打头的一部是《史记》,压尾的一部是《明史》,体例全都是纪传体。而且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断代史。

八、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者不详)

(2)《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4)《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5)《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6)《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

(7)《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

(8)《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不详)

(9)《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战国·屈原)

(10)《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

(11)《尔雅》:我国第一部词典。(汉代经师汇集)

(12)《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作者不详)

(13)《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南朝·刘勰)

(14)《狂人日记》: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现代·鲁迅)

(15)《女神》:我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现代·郭沫若)

(16)屈原:我国第一位诗人。(战国)

(17)陶渊明: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东晋)

(18)谢灵运:我国山水诗的鼻祖。(南北朝)

(19)陆游:我国古代诗歌最多的诗人。(南宋),

九、世界十大文豪1.古希腊诗人荷马;2.意大利诗人但丁;3.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5.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6.法国著名作家雨果;7.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8.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9.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10.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十、我国的第一部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药典是《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编年体是《春秋》

第一部传记体是《史记》第一部断代体是《汉书》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是《文心雕龙》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永乐大典》

十一、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广陵散琴曲》 《平沙落雁》《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鼓》 《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十二、我国文学家之别号

①四明狂客:初唐诗人贺知章; ②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 ③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杜甫;④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⑤玉溪生:唐代诗人李商隐;⑥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⑦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苏轼; ⑧山谷道人:北宋诗人黄庭坚⑨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十三、我国的三大国粹: 中国画、中国医学、中国京剧。

十四、“第一”的雅称:桂冠、螯头、问鼎、领衔、榜首、夺魁、夺标、执牛耳。 十五、我国的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十六、我国的“四大”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高原:内蒙古、黄土、云贵、青藏。

十七、四大盆地: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川。四大文化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

十九、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

十八、我国古代计时:十二时辰子时: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丑时:晨一时至三时寅时:三

至五时卯时:五时至七时辰时:七时至九时巳时:九时至十一时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未时:十三时至十五时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酉时:十七时至十九时戌时:十九时至十二时亥时: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

二十、古书之最

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2.第一部词曲《尔雅》

3.第一部韵文书《切韵》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5.第一部字书《字通》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8.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9.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10.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1.第一部记传体史书《史记》 12.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13.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 14.第一部兵书《孙子》

15.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16.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17.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18.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19.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 20.第一部中医学书籍《皇帝内经大素》

21.第一部地理书《禹贡》22.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23.第一部戏典史《宋元戏曲韵史》 24.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25.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26.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永乐大词典》 二十一、世界十大文豪

①.荷马——古希腊诗人②.但丁——意大利诗人

③.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④.拜伦——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⑤.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⑥.雨果——法国作家

⑦.泰戈尔——印度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⑧.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巨匠

⑨.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

⑩.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十二、孔子被称为至圣,下面几位圣贤指谁?

亚圣(孟子)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书圣(王羲之)

商圣(范蠡) 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 医圣(张仲景)

武圣(关羽) 草圣(张旭) 茶圣(陆羽)兵圣(孙武)

谋圣(张良) 木圣(科圣 )(张衡)药圣(孙思邈)

二十三、模糊的时间小集

凌晨:零时到6时的一段时间。 黎明:天刚亮时。

拂晓:天快亮时。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

中午:白天12点前后的一段时间。下午:从正午12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时间。傍晚:临近晚上时。

黄昏:日落到星出前的一段时间。 午夜:夜里12点前后。

夜间:天黑至天亮的一段时间。

二十四、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中国十大才子书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 《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 《三国演义》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 《水浒传》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 《好逑传》

《清忠谱》——清朝李玉 , 《中山狼》——明朝康海 , 《平山冷燕》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 《玉娇犁》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西厢记》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琵琶记》

《娇红记》——明朝孟称舜 , 《绿牡丹》——明朝吴炳,《花笺记》

《长生殿》——清朝洪升 , 《玉簪记》——明朝高濂 , 《斩鬼记》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风筝误》——清朝李渔 , 《三合剑》

二十五、其他

1、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2、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3、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4、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见上条

5、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6、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

篇二:中考模拟冲刺(三)

中考模拟冲刺(三)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53~154页)

1.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页,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B 根据题干中的“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分析,这体现了儒家学说的“民为贵”的主张。 2.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解析:A 本题的关键词语是“商鞅变法、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主张内容,建立县制对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有直接影响。

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就是( (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中考满分作文通典) )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辨析能力。本题的关键词语是“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结合所学知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各朝代历史特征的分析判断能力。结合所学知识,a是指唐朝;b是指元朝;c是指明朝;d指的是清朝,唐朝时期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唐、元、明、清都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5.电视连续剧《乾隆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乾隆帝有关的史料,下列史实可供推荐的是( )

①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②粉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④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帝王事迹的辨析能力。本题的关键词语是“乾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克萨之战发生在康熙年间,所以④的叙述不符合题意。

6.“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先生所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的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在“评价洋务运动”的分组学习活动中,小杨同学收集的材料有:①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白银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②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③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机器,与李鸿章等创办江南制造总局;④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少年赴美学习科技、工程等学科。以上材料不能说明在洋务运动中( ) A.清朝政府起了主导作用 B.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商人、资本家兴办企业获得政府的投资 D.产生了一批近代企业

解析:C 由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是封建地主阶级,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不是商人和资本家,故C项说法明显不符合材料。答案为C。

8.2010年12月,“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车,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中国再度刷新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纪录。回顾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近代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 ) A.南满铁路 B.淞沪铁路 C.宝成铁路 D.京张铁路

解析:D 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科技成就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9.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解析:C 本题的关键词语是“毛泽东、新的革命策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性提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10.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片船只结束。”请问“一片船只”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南湖的游船开始,到渡江战役基本结束,所以“一片船只”是指渡江战役。

11.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解析:B 根据题干中的“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所以这里的前进一步是指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2.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解析:B 本题的关键词语是“1956年”,选项A反映在1949年;选项B反映在1956年;选项C反映在1958年;选项D反映在1966年,故选B。

13.《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之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2006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这充分证明(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 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一国两制”英明正确

解析:D 本题的关键词语是“香港,活力之都、澳门,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这都反映了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英明正确。

14.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解析:A “公元前430年、公民大会”,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15.“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这句话出自一部再现古希腊社会图景的不朽世界文学名作,这部名作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神曲》

解析:C 本题的关键词语是“古希腊……不朽世界文学名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四个选项中,再现古希腊社会图景的文学名作是《荷马史诗》。

16.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较快发展,促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其余的选项都与题干中的时间矛盾。

17.如图的“巴黎公社社员墙”,承载着公社战士们至死不渝的革命信念。这种革命信念源自(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解析:D 本题考查重要历史文献颁布的背景。巴黎公社是《共产党宣言》理论的实践。

18.国家利益决定国家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又参加到协约—国方作战的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

解析:C 一战前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19.2011年,非洲国家利比亚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中国在利比亚的务工人员在中国政府的妥善安排下已全部回到祖国。下列认识与此不符的是( )

A.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

B.霸权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C.中国政府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大大提高 D.党和政府十分关注民生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题干可知,题干叙述了在利比亚问题上,中国政府妥善安排中国在利比亚务工人员问题,选项B与题干没有关系。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对新航路开辟,联合国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建立,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的影响的分析,联系所学内容可以分析出只有A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14分,24题16分,共6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54~156

页)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调选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

材料三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1912年2月孙中山说:“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职能分别是什么?(3分)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设置军机处的主要目的何在?(2分)

(3)材料三所述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2分)

(4)法国大革命又是怎样“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的?(2分)

(5)根据材料四,孙中山说出此话的背景应该是什么?(1分)此话中包含着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具有哪一项历史意义?(1分)

解析:第(1)问联系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回答;第(2)问结合清朝军机处的有关知识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1688年”,联系光荣革命的经过和结果等方面回答;第(4)问从法国大革命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国等方面回答;第(5)问从辛亥革命的成果和意义回答。

答案:(1)丞相:掌管行政;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太尉:掌管军事。(3分)

(2)主要职能: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2分)主要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2分)

(3)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2分)制定《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1分)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2分) (4)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2分)

(5)背景: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1分)意义: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 22.纵横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25年前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苏联经济也基本恢复。苏联经济基本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0世纪90年代初,当美国再度繁荣时,苏联政局发生什么巨变?(2分)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经济的特点。(1分)材料二中的誓言保证了罗斯福新政中哪一重大措施的实施?(1分)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什么直接效果?(1分)

(2)上述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与罗斯福新政同时,苏联形成了什么模式?(1分)这一模式取得了什么积极效果?(1分)

(3)有学者认为,政府执政理念一般分为“执政为民”和“执政为国”两类。①从美苏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举措看,两国的执政理念分别属于哪一类?②你赞同哪一类?并说明理由(只有观点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4分)

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结合课本回答;第(2)问考查的是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无论同意哪种观点,

论述理由合理即可。 答案:(1)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苏联解体。(2分)

(2)①经济危机爆发,大批工人失业;《国家工业复兴法》;得到人民信任、支持。(3分) ②克服危机;斯大林模式;成为工业强国。(3分) (3)①美国属“执政为民”,苏联属“执政为国”;(2分)

②第一种答案:赞同第一类;(1分)政府关注民生,人民拥护政府。(1分)第二种答案:赞同第二类;(1分)特殊时期,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得到保障。(1分)(无论持哪一观点都可,若只有观点,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 23.时间碑刻成历史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古农业文明】 材料一 如图

【近代大国崛起】

材料二 “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1858年,印度成为帝国王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大国崛起·英国》

【现代经济奇迹】

材料三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块狭长地带,聚集了一万多家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以设计和制造电脑芯片为主,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硅谷”。有人统计,1996年,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名百万富翁;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 400亿美元。“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1)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据图,说说其产生的相同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4分) (2)据材料二,说说近代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6分)

(3)据材料三,说说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4)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举国上下的共同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你有何好建议?(2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探究题,时间跨越性大,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第(1)问查看地图可以发现,四大文明古国几乎都在同一纬度带上,都有大江大河流经本国。第(2)问可结合材料二与课本相关知识作答。第(3)问材料三中的“硅谷”是美国以设计和制造电脑芯片为主的新型工业地带,它的兴起是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只要是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都可。

答案:(1)大河流域;大体位于北纬20~40度之间。(4分) (2)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革命;殖民扩张。(6分)

(3)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2分) (4)合理即可。(2分)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江南开发】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近代企业创办】

材料四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4)进入近代,南方也是洋务企业和私营企业创办最早和比较集中的地区。请举出在南方地区所办洋务企业两例。(4分) 【当代南方开放】

(5)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我国南方经济迅猛发展。请举出1980年在南方沿海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城市两个。(2分)

【家乡发展思考】

(6)纵观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结合原因分析,请你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建议。(2分)

解析:本题是综合性题目,从古代——近代——现代考查南方经济的发展。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三分析回答;第(3)问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联系所学知识作答;第(4)问联系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和军用企业,要注意企业地址要在南方;第(5)问联系我国创设的经济特区回答;第(6)问是开放性题目,从加快经济建设应采取的措施这一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1)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2分。能说出其中任何一项变化,体现发展、开发即可)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2分。能说出其中一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

(3)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4分。须答出其中或其他言之成理的两个要点,北方人口南迁为必答点) (4)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4分。答出其中两例即可) (5)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分。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6)建议:维护安定,促进和谐,优化环境;引进人才和技术;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实行改革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2分。答出其中一点或其他言之成理的皆可)

篇三:2010新课标34首中考古诗词默写、赏析考题清单8年上

2010新课标34首中考古诗词默写、赏析考题清单

八年上(4首)

一、《使至塞上》(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3.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4.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5.《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塞外景象的诗句是: ,。

6.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从体裁看是 ”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 8、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9、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题解】:《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于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做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注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骑简从。

1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

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8、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10、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二、《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09襄樊)

6.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的形象。(2分)

7.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

8. 《望岳》一诗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 。

9.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10.《望岳》中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是: ,。

11.杜甫的《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1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14、, 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 ”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5、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

16、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 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 17.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

1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 的景象。

19.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

2

20.《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 至 ,并由 遥想将来的 。

21.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

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 的。

22.《望岳》一诗中,抓住景物细节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_______ 表现登高而小天下豪迈气概的名句是:23.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题解】:《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

青:山色。未了:不尽。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荡胸:心胸摇荡。 曾:重叠的云。通“层”。

决眦(zì):决:裂开。眦:眼角。决眦:极力张大眼睛。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入:受到眼里,即看到。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

会当:终要,定要。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三、《春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9.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

10.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11.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12、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 的感情。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14、阅读杜甫《春望》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家书”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

3

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5、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

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句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与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16、《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

17.《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 18、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19.读《春望》,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20.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题解】:本诗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州(现在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D.这两句诗的赏析。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是: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

(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

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注释】:

①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春到京城,而宫苑和民宅却荒芜不堪,杂草丛生。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国:国都,即京城长安。 破:(被)冲开;攻下。

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②恨别:悲恨离别。 ③烽火:这里指战争。

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④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搔:用手指轻抓。 短:稀疏 欲:将要;就要。⑤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简直。不:禁不住 胜:能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四、《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6.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异曲同工,孟浩然与故人“把酒话桑麻”后约定: ,。 7.《游山西村》中蕴含着生活哲理,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句子

4

是 ,。

8.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能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 ,

” 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9.《游山西村》中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的诗句是 ,。最能体现浓厚情意的诗句是 , 。 10、《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

11、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12、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

13、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答案:一、《使至塞上》

1、比喻、对偶2、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7、五律 边塞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8、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9、B 二、《望岳》

1、巍峨(高大)2、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高大;神奇秀丽;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6.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2分)

7.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2、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13、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4、齐鲁青未了 割15、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16、BD17.(1)泰山 (2)不尽 (3)指天地、大自然 (4)登、乘18.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20.远 近 朝 暮 望 登

21.泰山 衡山 华山 泰山.22.荡胸??人归鸟。 会当??众山小。23.(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春望》

1、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2、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3、安史之乱

4、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5、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6、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7、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8、破 深 9、忧国忧民,眷恋家人10、望 山河 草木花鸟11、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2、望中所见 花 鸟 忧国思家 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 C15、C1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感时??鸟惊心。18.(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19.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20.C21.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四、《游山西村》

1、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3、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5、D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9.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10.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11、“足” 、“疑”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3、C

八年上(4首)

一、《使至塞上》(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春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标签:中考 满分作文 通典 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2015中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