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是一种“跨界”的思考】 双元制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如果说,传统的企业培训是定界于企业的一种思考,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定界于学校的一种思考,那么职业教育必须从定界的思考升华到跨界的思考。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不能只遵从教育规律、认知规律,还要遵循职业发展、职业成长的规律。
  跨界的职业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知识看知识”,也要“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培训看培训,跳出技能看技能”,以逐步形成“合作办学求发展、合作育人促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
  企业需求导向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是功利的,但是我们不能完全满足于它。因为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教育要关注人本,关注人的一生的发展。因此,要以教育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关注人的全能发展。基于此,我认为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需要跨界的思考,而“双元制”就是这种跨界思考的结果。
  传统意义上,学校模式只有一个学习地点,企业模式也只有一个学习地点,“双元制”模式就有两个学习地点。两个学习地点参照性不同于一个学习地点参照性,职业教育无论是特质、教学、硬件建设等都具有跨界的性质。学校和企业是跨界的,工作和学习是跨界的,职业和教育也是跨界的,这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因此,职业教育研究远比普通教育型多的多。普通教育只关注一个地点的研究,而职业教育关注的是两个和两个以上地点的研究。
  德国人的双元制是以企业为中心的。三分之二在时间在企业,投资的主体也是企业,教学的主体也是企业。教学主体、投资主体、法律主体,而企业以盈利为天职是不能动摇的。怎么办呢?由教育来调节,所以联邦教育部负责管理企业职业教育。联邦教育部只管企业职业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则由各洲教育部来管。教育是公益的,企业是功利的,用公益来调节功利,所以诞生“双元制”这样一个伟大的做法。
  具体到德国的“双元制”,德国企业都做培训,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参与职业教育。据调查,德国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有资格做教育,这样的企业称为教育企业。在德国,教育企业都通过了行会主导下的资格审查,德国的“双元制”是通过行会来引领的。一旦学生进入教育企业,就要与企业签订教育合同,合同的履行要靠行会的监督来支撑。按照规定,学生不满18岁,必须有监护人、家长签字,因为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按照联邦职教法,三分之一的学生要把30%左右的时间用于学习,而70%左右的时间要放到企业。在企业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为每个人制定教学计划。而且学生在三年左右学习时间里,所享受的津贴(不是工资)都由企业支付,所以德国“双元制”三分之二的经费是企业承担的,另外三分之一经费由政府提供。在德国,一旦成为教育企业,就要承担公益性的责任,付钱、培养人才,但人才可能为其他企业所用,而并不需要支付培养费用,这就是德国教育企业的社会责任。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在德国教育企业的理念中:“为德国人培养人就是为我培养人。”这值得中国企业深思。企业营利是“天职”,但应该拿出一部分钱来回馈社会。在德国,按照联邦职教法,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义务。而我国目前尚缺乏这种法律机制来赋予企业这种教育责任。

标签:是一种 思考 双元制 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