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数学 > 正文

思维能力测试 选调生_生物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创新是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了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狭义的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突出前所未有的“新”字,而广义上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的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
  因此说,学生的积极学习过程也是创新,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又为其成人后的创新作了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是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现代创新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好奇,激起探索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来设置疑问。例如,在讲到环节动物蚯蚓再生能力时,书上明确提到:蚯蚓的身体受到损伤或被切除一小部分,过一段时间后,所损伤和切除的部分能够重新长出来,且蚯蚓身体后端的再生能力强,前端的前生能力较弱。
  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讲述,学生只能似懂非懂地死记硬背。这时,我就有意设置疑问:被切除的每一段蚯吲是否都能再生?问题一提出,立即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了学生积极的思索和激烈的争论。
  同时,沿着这一问题,许多学生进一步提出:不同部位的损伤对蚯蚓的再生育有何影响?损伤部位的不同是导致蚯蚓完全再生还是部分再生?引起蚯蚓再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蚯蚓材料采集方便,培养和实验条件简单,这时我就进一步引导学生:请大家设计一个蚯蚓再生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主动地解决问题。有些学生通过实验和查阅有关资料,甚至提出一些如:蚯蚓体内的黄色细胞可能与蚯蚓的伤口愈合及再生有关,神经系统的存在及完整性对再生具有重要作用,循环系统的完整性及蚯蚓的再生有密切联系等深层次的探讨意见,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思考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和结论,开放式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产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学生人会按照教师所讲的、书上所说的去机械模仿,使教学仅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把习题结果作为唯一性、标准性的练习,尽可能多地出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开放性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广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贮存,尽可能提取更多的信息来寻求答案。
  如在讲完条件反射后,传统的巩固练习题往往是:什么叫条件反射?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唯一所希望的是得到与“标准”一样的答案,较少关心其学习思考的过程。
  其结果往往是抄书本上现成相关内容,造成学生的答案几乎完全一致。反之,练习题如果换成: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设计一个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的实验。此题一出,学生的思维空间立即被扩大,在解释过程中,不但巩固了课堂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科学上的发明创造与想象力是分不开的。飞机的设计受到鸟和蜻蜓的启发;潜艇的制造模仿了鲸类体形。这些都证明了生物科学中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同样的示意,在脑中再造相应的新形象。如在讲完“生物的进化”后,给学生留下余味无穷的问题:“现代人类还会进化吗?”,“未来的人是什么模样?”学生各抒已见,经过引导使他们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局限,充分舒展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里,尽情的翱翔。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异想天开,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标签:思维能力 生物 创新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