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数学 > 正文

[探索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中学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任务只是应试和接受评定,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化学;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新《化学课程标准》是立足于21世纪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与国际教育形势的需要的,它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新论证了课程内容的价值和重点,并指出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科技的发展相联系。它还首次突破了以科学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以主题的形式重新构建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提倡由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科学探究贯穿教学的始终。新《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变革。新《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贯穿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指出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解决化学问题,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研究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去实现、去完善。这给我们化学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从而发现新的知识,更好的为社会培养知识型人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新《化学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求和研究谈几点认识。
  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而兴趣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和学习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1、发挥实验的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且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利用好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各项能力。化学实验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纽带,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在教学过成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多开设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课堂上尽量安排一些有趣生动的实验,如:学到氨气的性质时,可以做“空中生烟”的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出现“空中生烟”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再比如说当学到乙醇的时候还可以再做“烧不坏的手帕”。学生的注意力分有意识注意和无意识注意,通过有趣的实验能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和将来面临的挑战,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2、 重视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千方百计 ,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的条件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如开讲座,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的名人;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影视作品;开展介绍学法的讲座,以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开展猜化学谜语,化学魔术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长知识等。实践表明,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趣味性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一方面使同学们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化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随着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增长,知识视野也开阔了,学习方法也得到重视,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实践表明,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 趣味性的 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长知识。
  二、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改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应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研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教会他们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由于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很多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常规的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等。除了这些常规资源外,化学教学中的课程资源还应包括校外的工厂、农村、科研所、科技馆、电视节目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地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科书等文字教学资源,同时辅助以音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例如:通过录像观察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科学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仪器的发明,对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奥秘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加深理解原子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在进行环境保护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收集相应的资料,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主动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提问置疑,敢于对课本,对参考书提出疑问,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吹毛求疵”地列举课本实验原理、过程、仪器的缺点,积极探索设计新的方案。对于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回答,而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侧面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参加课堂研讨,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释疑。有些问题如在课堂不能解决可延至课后,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或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机渗透在生活之中,而且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升华。如在教学中学生提出“浓氨水和浓盐酸都有挥发性,为什么浓盐酸有白雾产生,而浓氨水没有呢?”“制CO2不能用CaCO3和H2SO4,是因为生成的CaSO4微溶,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那为什么能用CaF2和H2SO4制HF气体呢?”这种问题是教师课前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此,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应随着教学诸要素的变化以及教学思想的发展与更新而不断地调整、充实和更新。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积极探寻符合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标签:教学模式 课堂 探索 中学化学